南宋时期,江南有一座名为清泉镇的地方。镇上民风原本淳朴,百姓们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然而,这一年遭遇了罕见的旱灾,庄稼颗粒无收,百姓们陷入了断粮的困境。
镇上有个米商,名叫孙霸天。此人长得肥头大耳,满脸横肉,一双小眼睛里总是闪烁着贪婪的光。他趁着灾荒,囤积了大量的粮食,然后抬高米价,想借此大发横财。原本一斗米只要几十文钱,如今被他涨到了几百文。许多穷苦百姓根本买不起,只能饿着肚子,眼巴巴地盼着能有转机。
这天,济公摇着他那把破蒲扇,哼着不成调的小曲,慢悠悠地走进了清泉镇。他穿着那件补丁摞补丁的僧袍,头发乱得像个鸡窝,脸上却总是挂着那副玩世不恭的笑容。镇上的孩子们看到他,都笑着围过来,济公便从怀里掏出一些小果子分给大家。
一位好心的老汉把镇上米价飞涨、百姓受苦的事情告诉了济公。济公听后,眉头微微一皱,随即又恢复了那副笑嘻嘻的模样,说:“这孙霸天如此黑心,我老济今日倒要会会他。”说完,他便朝着孙霸天的米店走去。
孙霸天正在米店里翘着二郎腿,一边喝茶一边盘算着今天又能赚多少银子。看到济公走进米店,他先是一愣,随即不屑地撇了撇嘴,说:“你这疯和尚,来我米店做什么?我这里可没有斋饭给你吃。”
济公也不生气,笑着说:“孙老板,我济公听闻你这米店米价高得离谱,特意来看看。你这米金贵得很呐,怕是只有神仙才吃得起。”孙霸天听了,得意地大笑起来:“那是自然,如今这灾荒年景,粮食就是命根子,我这米价高也是应该的。你要是想买米,可得准备好银子。”
济公眼珠一转,说:“孙老板,我济公虽没钱,但有个宝贝,想和你换一斗米。”孙霸天一听有宝贝,眼睛顿时亮了起来,连忙问:“什么宝贝?快拿出来看看。”济公从怀里掏出一个脏兮兮的布包,慢慢打开,里面竟然是一颗普通的石子。
孙霸天看到是一颗石子,顿时恼羞成怒,大声吼道:“你这疯和尚,竟敢拿一颗破石子来戏弄我!来人,把他给我轰出去!”济公却不慌不忙地说:“孙老板,你先别着急。这可不是普通的石子,它可是有神奇的功效。只要你把它放在米缸里,这米就会越吃越多,永远吃不完。”
孙霸天听了,半信半疑。他心想,要是这石子真有这等神奇功效,那自己可就发大财了。但他又怕济公是骗他的,犹豫了一会儿,说:“你这疯和尚,空口无凭,我怎么能相信你?”济公笑着说:“孙老板,你可以先拿一斗米给我。我把石子放在你米缸里试试。要是三天后,米没有变多,你再找我算账也不迟。”
孙霸天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便让伙计拿了一斗米给济公。济公接过米,把石子放进孙霸天的米缸里,然后笑着说:“孙老板,三天后我再来,到时候你就知道这石子的厉害了。”说完,他便提着米走了。
济公提着米并没有回家,而是来到了镇上的广场上。他把米倒在一个大盆里,然后对围过来的百姓们说:“乡亲们,这孙霸天黑心抬价。我济公今天就把这米分给大家。大家排好队,每人都能领到一些米。”百姓们听了,都感动得热泪盈眶,纷纷排队领取米。
三天后,济公又来到了孙霸天的米店。孙霸天看到济公,连忙把他拉到米缸前,说:“疯和尚,你看,这米根本没有变多,你竟敢骗我!”济公笑着说:“孙老板,你别着急。你再仔细看看,这米是不是比三天前多了那么一点点?”孙霸天仔细一看,还真发现米缸里的米好像比三天前多了一点点,但他还是不肯相信是石子的功劳,认为只是自己看错了。
济公接着说:“孙老板,这石子的神奇功效需要时间才能完全显现出来。不过,我有个办法能让这功效更快地发挥出来。”孙霸天连忙问:“什么办法?快说!”济公说:“只要你把米价降回原来的价格,让镇上的百姓都能买得起米,这石子的功效就会立刻显现,你的米会像泉水一样源源不断。”
孙霸天一开始还不愿意,他心想,降低米价自己就赚不到大钱了。但看着那颗石子,他又有些心动。济公看出了他的心思,说:“孙老板,你要是不相信,可以试试看。要是这米没有变多,你再把米价涨回去也不迟。”
孙霸天犹豫再三,终于咬了咬牙说:“行,我就信你这一次。”于是,他贴出了告示,把米价降回了原来的价格。百姓们看到米价降了,都纷纷前来买米。
说来也奇怪,自从米价降下来后,孙霸天米缸里的米真的越来越多。他每天早上都要把缸里的大部分米搬出来,累得气喘吁吁。但他心里却乐开了花,因为生意越来越好,赚的钱也比以前多了。
其实,这石子并没有什么神奇的功效。是济公暗中把孙霸天家里多余的米偷偷地转移到孙霸天的店里。
后来,孙霸天还是发现了这个情况。经过这件事,孙霸天倒也明白了做人不能太贪心的道理。他不再黑心抬价,而是以合理的价格卖米,还经常接济镇上的穷苦百姓。而济公呢,依旧摇着他的破蒲扇,四处云游,继续用他的智慧和善良帮助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