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光阴,如白驹过隙。
朝堂新旧势力交替,男臣女臣互相制衡,反而让朝堂稳定了许多。
卷不过朝堂的功绩,就只能去卷百姓的。
再加上科举选人也不过十几载的时间,现在能够及第的士子们大多怀着为国为民的初心。
整个盛朝呈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和安定的景象。
当然,还是避免不了一些小打小闹。
这五年中,朝堂最关心的就是立储之事。
虽说慕容奕还年轻,但是这些年他独宠乌止,后宫一无所出,还是让一些朝臣们着急。
眼下立储的人选,除了就藩,在自己蜀地过得安然自在的大皇子。
剩下能选的就只有二皇子五皇子,以及……圣公主慕容珺。
如乌止所料,只要撕开了女子可以入仕的口子。
那么自然而然就有人想到,太子之位,并非只有皇子才能竞争。
但女子入仕和立皇太女又不可同日而语。
女子入仕,众人只觉得荒谬,但不会觉得动摇国本。
可立皇太女那就不一样了,不仅违背了礼法祖制,更是一不小心就动摇国本的事情。
慕容奕一向宠爱慕容珺。
但唯独在这件事情上迟迟没有表态。
乌止大概能够猜得到慕容奕的心里。
只是慕容奕不仅是她的丈夫,还是一个国家的皇帝,这事儿,乌止不能插嘴。
她相信慕容奕的选择。
前朝稳定,后宫又德妃和乌止一条心,皇后膝下有五皇子,安淑妃的二皇子。
至于其他嫔妃,倒是已经看透了慕容奕,也不奢求什么宠爱,平日里就好好待着,不去做一些出格的事情。
若是家中有什么事情,求一求乌止还可以回家。
没有宠爱,但毕竟是皇妃,荣耀还是有的。
这几年后宫倒也是安稳许多。
皇后和安妃谁都不敢轻举妄动,只能让两个皇子在朝堂上暗中较劲。
但是,盛极必衰。
盛朝日益强大,民间经济贸易繁荣,虽然说不上进入机械化时代,但随着纺织机的出现,就好像打开了发明的大门。
不少行业都出现了不少提升效率的工具。
盛朝越强大,周边的几个不过和小国就越害怕。
他们不免生出兔死狐悲之感,恐惧盛朝这头雄狮终有一日会张开血盆大口,将他们一一吞并。
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
慕容奕正和乌止商量秋猎的事情。
边境八百里加急军报如同惊雷,炸响了平静的朝堂
以羌戎、狄狁为首的七个小国组成联军,陈兵二十万于南境,攻城掠地,烧杀抢掠,盛朝南部边境已经有六七个小城都被洗劫一空。
消息传来,举朝震惊。
太极殿内气氛凝重。
“父皇!儿臣愿领兵出征,定将那些蛮夷之辈赶回老家,扬我大盛国威!”
二皇子率先出列,声音洪亮。
这些年他和五皇子分庭抗礼,一直没有多少建树,若是能领兵出征,这无疑会成为他的功绩。
最重要的是,他可以顺理成章的拿到南境的兵权。
“父皇,二哥虽勇,但此番联军来势不小,恐需更为持重之策。儿臣虽不才,愿为父皇分忧,亲自督军,以安边境。”
五皇子慕紧随其后,他言辞恳切,更显沉稳。
两位皇子,一个凭勇力,一个借沉稳,在朝堂之上争锋相对,互不相让。
支持他们的臣子们也纷纷出言,各执一词,争论不休。
然而,在一片嘈杂声中,一些中立或更为务实的老臣,以及新晋的寒门、女臣势力,却将目光投向了站在武将班列前方,一直沉默不语慕容珺身上。
当年慕容珺九岁,就以一己之力,带领西北大军横扫西域王庭。
如今敌人来犯,谁不想再现当年荣光?
“皇上,”一位须发皆白的老将军出列,声音沉浑,“圣公主殿下曾以稚龄平定西域,用兵如神,威震边陲。如今边境局势复杂,非单纯勇力可解,老臣以为,公主乃是挂帅最佳人选。”
“臣附议!”
“臣也以为,圣公主殿下最为妥当!”
附和之声渐起。
慕容珺这五年来并未躺在功劳簿上。
她得到慕容奕的允许,参与朝政,整顿军务,在军中的威望无人能及。
由她挂帅,确实能最大程度稳定军心,震慑敌胆。
慕容奕高坐龙椅,目光深沉地扫过下方。
他看了看二皇子和五皇子,又看了看一脸平静的慕容珺。
若是他只是个皇帝,当然更愿意派慕容珺过去。
南境兵力只有十万,十万对二十万,这种悬殊的对决,只有慕容珺这样在军中有着非凡威望的人可以。
只是战场毕竟是战场,刀剑无眼。
若是珺儿出了什么事,他怎么和乌止交代。
哎——
更何况,还有二皇子和五皇子需要平衡。
……
-
凤极宫中。
皇后正在来回踱步,考虑着如何才能让五皇子挂帅出征。
谁都知道,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
就在这时,清竹一脸凝重的跑进来,从袖袋中掏出一封信:“娘娘,是家中的信。”
“家中?”皇后惊疑。
自从杨家没落后,她就再也没有接到过杨家的信件。
展开信笺,皇后只是只看了一眼,她的脸色瞬间煞白,指尖冰凉。
信上内容骇人听闻——
此次七国联军犯边,背后竟有杨家的暗中推动!
他们周游各国之中,与羌戎等部达成了秘密协议,意图借此机会,消耗二皇子势力。
甚至……可让二皇子兵败身死。
同时重创慕容珺的威望,为五皇子铺平道路。
更可怕的是,杨家不知通过何种渠道,竟然已经掌握了边境数座关键要塞的详细布防图!
而杨家承诺他们,只要五皇子登基,到时候盛朝风绕道的物产予取予求。
信中不仅说明了这些。
最后强调,若领兵主帅是二皇子,凭借这份布防图,联军可轻易设伏,令其大败。
二皇子必败无疑。
但若是五皇子挂帅,杨家自会暗中周旋,确保五皇子能“艰难”取胜,积累军功。
皇后只觉得一阵天旋地转,冷汗浸湿了内衫。
她没想到,家族的野心竟然膨胀到了如此地步,通敌叛国,这是诛九族的大罪!
可……事已至此,更何况,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
她等了这么多年,终于等到一个可以打败二皇子的机会。
待二皇子……
到那时,五皇子的登天之路,将无人阻挡。
至于皇太女一事,皇后觉得,以慕容珺的受宠程度,早该有动静了才是。
现在,为了五皇子,为了她后半生的依靠,她必须硬着头皮走下去。
皇后心中有了盘算,就开始祈祷由二皇子挂帅出征。
前朝那边依旧胶着。
最重还是一位老臣道:“皇上,老臣觉得二皇子出征,一是能彰显盛朝天家气度,二是五皇子毕竟是中宫嫡子,兹事体大,不能轻易上战场。”
这个人是站祖宗礼法的保守派。
整个支持五皇子的派系中,也只有他想让二皇子出征。
慕容奕扬眉。
看了看两个皇子,拍板道:“那就由二皇子为主帅领兵出征,镇南侯为副帅,即日开往南境,共御外敌。”
“儿臣(臣)领旨!”二皇子出列,声音铿锵,顺便挑衅地看了一眼五皇子。
五皇子脸色阴沉,显然郁闷至极。
慕容珺站在一旁,自始至终未曾发言。
她冷眼旁观着朝堂上的风云变幻。
南境七个部落向来井水不犯河水,如今突然联合在一起,连一点消息都没有。
慕容珺心中已升起了浓浓的疑云。
她不挂帅出征,可不代表会任由其他人伤害自己的子民。
-
二皇子意气风发,点齐兵马,浩浩荡荡开赴边境。
他踌躇满志,誓要借此一战确立自己的储君地位。
然而,灾难来得比想象中更快。
二皇子率领的大军刚抵达边境要塞“铁壁关”不到三日,甚至连敌军主力都还未摸清,就在一次例行巡防途中,遭遇了毁灭性的伏击!
七个部落联军仿佛对他们的行军路线和兵力配置了如指掌,利用复杂的地形,设下了重重陷阱。
滚木礌石、箭雨如蝗、火攻突袭……手段层出不穷。
盛军猝不及防,阵型大乱,死伤惨重。
二皇子虽奋力拼杀,但无奈敌军准备充分,且兵力数倍于己方的伏兵。
一场混战下来,十万大军折损近三成,粮草辎重损失无数,被迫退守铁壁关,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
消息传回京城,举朝哗然!
败了?竟然败得如此之快,如此之惨!
二皇子首战失利,损兵折将的消息,像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瞬间激起了千层浪。
朝堂之上,弹劾二皇子轻敌冒进、指挥不当的奏折如雪片般飞向慕容奕的案头。
支持五皇子的势力更是趁机大肆抨击,要求更换主帅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太极殿内,气氛比之前更加压抑。
慕容奕面色铁青,看着战报,手指因用力而微微泛白。他并非心疼那损失的兵力,而是愤怒于这背后显而易见的诡异——联军为何能如此精准地掌握慕容玮的动向?
这绝不仅仅是轻敌二字可以解释的!
消息传遍前朝后宫。
皇后坐在凤位上,垂着眼眸,手中紧紧攥着帕子,心中亦是惊涛骇浪。
她没想到,杨家的动手竟然如此狠辣迅捷,这几乎是将二皇子往死路上逼!
她既害怕事情败露,又隐隐有一丝扭曲的快意。
而慕容珺,站在殿中,感受着这诡异而紧张的气氛,心中的疑云愈发浓重。
她几乎可以肯定,二皇子此次惨败,绝非偶然。
那双酷似慕容奕的凤眸之中,闪过一丝冰冷的锐芒。
这潭水,越来越浑了。
而她的人应该很快会有消息了。
慕容珺回到自己的公主府立刻召来了心腹暗卫首领玄影。
烛光下,她稚嫩却已显威仪的脸上笼罩着一层寒霜。
“玄影,南境战事蹊跷,二皇子败得太快太惨,绝非偶然。
本宫怀疑军中有奸细,或是布防图已泄露。”
慕容珺声音低沉,条理清晰,“我们的人在西北根基深厚,南境的人却不多。
你立刻挑选最精干的人手,分三路潜入铁壁关及失陷的三座城池。
一路查探联军虚实、兵力部署;
一路暗中搜寻二皇子残部,若能联系上镇南侯最好;
最后一路,也是最关键的,”
她目光锐利如鹰,“给本宫盯死所有可能与外界传递消息的渠道,皇后和安淑妃那里的都要盯着,有关联的,任何蛛丝马迹都不能放过!”
“属下遵命!”玄影抱拳领命,身影如鬼魅般消失在黑暗中。
慕容珺踱步到窗前,望着南方沉沉的夜色。
但此次七国联军声势浩大,难保不会在其他方向,尤其是相对平静的西南边境趁虚而入。
她必须做好万全准备。
她快步走到书案前,铺开信纸,研墨挥毫。
信中,她言简意赅,提醒远在江南封地的大皇子南境战事紧张,恐有宵小趁机在西南生事,请他务必加强封地及周边巡防,整饬军备,以备不时之需。
她相信,以大皇子的沉稳和对自己这个从小看到大的妹妹的信任,他一定能领会其中的深意。
信件连夜送出。
做完这一切,慕容珺才稍稍松了口气,但眉宇间的凝重并未散去。
她知道,这仅仅是开始。
果然,接下来的战报一次比一次惨烈。
二皇子本就缺乏大战经验,初战失利后更是方寸大乱,指挥频频失误。
联军则气势如虹,凭借着对地形的熟悉和仿佛未卜先知的情报,接连又攻陷了三座边境重镇!
兵锋所向,生灵涂炭,消息传回,朝野震动,民间怨声载道。
五皇子慕容琦再次在朝堂上慷慨陈词,痛心疾首,请求父皇允许他戴罪立功率军驰援,挽回败局。
这一次,支持他的声音占据了绝对上风。
连一些原本中立的老臣,也认为不能再让二皇子胡闹下去了。
慕容奕看着舆图上不断扩大的沦陷区,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他终于下定了决心,在又一次收到失城战报后,沉声道:“传朕旨意,二皇子作战不利,即刻卸去主帅之职,回京听候发落!由五皇子接任征南大将军,统率南境诸军,务必给朕稳住战线,收复失地!”
“儿臣领旨!定不负父皇重托!”五皇子跪地接旨,眼底深处闪过一丝难以抑制的兴奋。
皇后得知消息,喜不自胜。
此事之后,二皇子希望渺茫。
等五皇子打了胜仗归来,再加上中宫嫡子的地位。
五皇子,几乎可以说是问了。
她正高兴时,同样接到了家中密信的杨鹤琳趁着夜色来到凤极宫。
宫人见到杨鹤琳,刚要通传就被杨鹤琳制止。
大家都知道杨鹤琳是什么身份,便按杨鹤琳的吩咐没有声张。
杨鹤琳刚走到寝殿窗外,却听见里面传来皇后压低却难掩激动的声音,以及清竹冷静的附和。
“……总算成了!五皇子此去,定能立下不世之功!”
“娘娘放心,一切均已安排妥当。
那边会配合的,五殿下此去有惊无险,只需徐徐图之,且战且赢,既能积累军功威望,又不至于功高震主,惹皇上猜疑……”这是清竹的声音。
“对对对,不能赢太快,要稳住,慢慢来……等五皇子在军中树立威信,这太子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