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辞接着继续开口,“陛下屡屡向予提起,他深知自己没有父皇那般举重若轻的治国才能,唯恐辜负了父皇的嘱托,不能将这天下治理好。所以无论是朝堂议事,还是私下批阅奏折,他半分都不敢松懈,生怕耽误了政令传达的时间,或是分了心神导致政令有误,让底下的百姓多受一份苦难。”
王大人刚调入都城不久,对文子端的处事风格还不算熟悉,但他早年曾和皇后的内弟温颂共事过一段时日。
温颂言语间偶有提及文子端,虽有抱怨,却也常夸赞文子端心怀大义、重情明理。
重情的体现就是温颂曾因担忧储君时期的文子端过度操劳伤了身体,竟一时冲动打晕了他。
这般大逆不道、以下犯上的事,文子端不仅没追究温颂的罪责,还让他去地方上任职,给了他施展才干的机会。
这也是许多臣子都知晓的事情,并不算什么秘密。
王大人也因此一直觉得,文子端是难得的重情明理,性情宽和的君上。
若是温颂知道他这般想,定会反问:“这么‘幸运’的事,换给你要不要?”
温颂私下里对这位姐夫,可没少腹诽,若他知道王大人的想法,定会再补上一句 “记仇”。
先前他偷偷向他姐姐告文子端的状,结果信件全被拦截了,送信的暗卫还被自己亲哥哥封口了。
亲哥哥和姐夫全程看他的笑话,他却被蒙在鼓里。
他整日里还洋洋得意,等着看姐夫的笑话,结果到最后他成了那个笑话。
更过分的是,他那无良的姐夫还将他给她姐姐写的所有告状的信件,一股脑儿地全部寄给了自己的亲爹。
温氏素来重礼,温颂所做的两件事处处踩在了红线上,简直是把 “失矩” 二字摆在了明面上。
即便有文帝和文子端的求情书信、口谕,温颂的父亲温牧也不会轻易放过他。
结果便是,温颂回族中行完加冠礼后,被父亲按在院子里狠狠揍了一顿,为此养了整整一个月的伤。
之后为了参加小侄女的周岁宴,温颂更是专门给文子端写了足足三封认错的信,文子端这才松口,答应让他回都城一趟。
思绪收回,温辞的声音再次响起,语气愈发郑重:“二位大人都是先帝留给陛下的肱股之臣,处理政事的经验也早已娴熟。如今陛下肩上担着天下苍生,丝毫不敢大意,各位大人也该多体谅些陛下的难处才是。”
金大人和王大人互相对视了一眼,只觉后颈一阵发凉,后背悄悄浸出一层薄汗。
昨日金大人还在私下和几位同僚抱怨陛下“事事较真、严苛过甚,不如先帝时宽和自在”,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对陛下不满之语。
可这私下里的牢骚之语,怎么才过了短短一日,竟连深居后宫的皇后娘娘都知晓了?
金大人心里“咯噔” 一下,瞬间凉了半截。
这足以说明,陛下的耳目早已遍布朝野,宫里宫外的动静,怕是都逃不过他的眼睛。
如今朝堂氛围肃穆得近乎萧瑟冷峻,连空气里都透着几分压抑,朝堂的气氛显得愈发的阴森可怕。
就此可见,足以见得陛下对朝野上下掌控欲之强,愈发向着独裁而去,金大人更担忧陛下日后听不见朝臣的意见,恐怕会酿成大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