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国都城的初夏,骤雨初歇,联韵学堂的少年医班门前挤满了人。原来今日是医班的首次“邻里义诊日”,孩子们要将学到的医术用于实践,为周边百姓看诊。消息传开后,不仅都城的乡亲来了,连河对岸云罗村落的百姓也撑着伞赶来,小小的医班一时间人声鼎沸,却井然有序。
“阿禾姐姐,我的脉枕摆歪了吗?”一个叫翠儿的瑞国女孩紧张地整理着案几,她今日负责给孩童诊脉,小手攥着《双花药诀》简本,指尖微微发颤。
阿禾帮她扶正脉枕,温声道:“别慌,就像在课堂上练习的那样,先看舌苔,再摸脉搏,记住‘浮脉为风,沉脉为湿’。实在拿不准,就请王砚之哥哥帮忙,咱们是一个团队。”
翠儿用力点头,深吸一口气,看着第一个坐下的小病人——那是个云罗男孩,指着喉咙说不出话。翠儿定了定神,按照学过的法子,先让男孩张开嘴,用瑞国的银制压舌板压住舌头,仔细查看咽喉:“红肿了,是风热犯喉。”她转身取来金银花和青翘草,“用蒸馏法煮水,加半勺焰灵花蜜,喝两天就好。”
男孩的母亲惊喜地说:“小姑娘比镇上的郎中看得还仔细!我们家娃怕苦,加了花蜜正好。”
不远处,王砚之正给一位云罗老汉处理扭伤的脚踝。他先用瑞国的活络油轻轻按摩,再取来狗蛋做的竹夹板固定,手法娴熟:“您这是韧带拉伤,得固定七天,每天用青翘草煮水熏洗,既能消肿又能止痛。”他指着墙上的图示,“您看,就像这样熏,水温别太高,以不烫皮肤为准。”
老汉连连点头,用生硬的瑞国话道谢:“好孩子,比我那在云罗学医的侄子还耐心。”
狗蛋和阿豆的摊位前最热闹,都是些调皮的孩童,不是磕破了膝盖,就是被毒虫咬伤。狗蛋拿出双花膏,阿豆则负责安抚哭闹的孩子,两人配合默契。“这药膏里加了薄荷,凉凉的,”狗蛋一边涂抹一边说,“上次我被蝎子蜇了,陈爷爷就是用这药膏给我治好的,一点疤都没留。”
一个瑞国小男孩被黄蜂蜇了,哭得撕心裂肺。阿豆掏出一颗焰灵花蜜糖,塞到他手里:“吃了糖就不疼了,这是云罗的糖,甜着呢。你看,我昨天被针扎了,涂了药膏就好了。”他伸出手背,果然光滑无痕。
陈松和李修远在一旁巡查,时不时低声指点。见翠儿给一个腹泻的女孩开了石榴皮药方,陈松轻声道:“记得提醒她母亲,石榴皮要炒焦了再煮,加些云罗的粳米同熬,既能止泻又能护胃。”
李修远则走到王砚之身边,看着他给老汉包扎:“绷带可以再松半寸,老年人血液循环慢,太紧了容易发麻。你做得很好,能根据病人年龄调整松紧,比书本上教的更灵活。”
义诊的消息很快传到市集,钱老板提着一篮刚出炉的“双花糕”赶来:“小神医们辛苦了!尝尝这糕,用瑞国的面粉和云罗的焰灵花酱做的,垫垫肚子。”他看着翠儿给孩子诊病,笑着对周围人说,“这医班真是办得好,咱们寻常百姓有个小病小痛,不用跑大医馆了。”
张奶奶也带着几个妇人送来解暑汤,用瑞国的绿豆和云罗的莲子熬的,清热又爽口。“孩子们站了一上午,肯定渴了,”她给每个孩子递过一碗汤,“慢点喝,这汤加了些薄荷,喝着凉快。”
后宫里,兰妃正和柳妃翻看李德全送来的义诊记录。上面详细记着孩子们看诊的病例:翠儿诊治了七个咽喉肿痛的孩童,用药精准;王砚之处理了五例跌打损伤,包扎规范;狗蛋和阿豆给十二个孩子涂了双花膏,效果显着。
“真是没想到,孩子们第一次义诊就这么成功,”兰妃笑着说,“翠儿这孩子才学了三个月,就能准确判断病症,将来定是个好医者。”
柳妃指着记录上的“合璧疗法”次数,点头道:“你看,有二十多个病例用了两国合璧的法子,比单用一方效果好得多,这就是少年医班的意义啊。”
苏婉走进来,手里拿着林羽刚批复的奏折:“陛下说,少年医班的义诊要常态化,让工部在学堂旁建个‘邻里医舍’,给孩子们提供固定的看诊场所,再拨些药材钱,保证常用药供应。”
“陛下考虑得真周到,”兰妃立刻让人取来自己的份例银,“我这有些银子,先给医舍添些药柜和诊案,让孩子们用着方便。”
御书房里,林羽正和林风商议在边境城镇也开设少年医班。“边境百姓更需要基础医疗,”林羽指着地图上的“共守亭”,“让陈松和李修远从医班选些优秀的孩子,跟着守边将士去边境义诊,既能锻炼他们,又能解决百姓看病难的问题。”
林风拱手道:“臣这就去安排。边境的将士们听说少年医班的事,都盼着孩子们能去呢,他们说常年巡逻,磕磕碰碰是常事,有孩子们在,就能及时处理伤口了。”
义诊持续到傍晚,孩子们的药箱渐渐空了,脸上却满是自豪。翠儿数着自己开的药方,一共十九张,张张都被陈爷爷点头称赞;狗蛋的竹夹板用了七副,每个病人都笑着向他道谢;阿豆的花蜜糖送完了,却收到了孩子们回赠的野果和野花。
“今天才知道,学医不光要背药诀,还得会哄人,”阿豆捧着满满一兜野果,对阿禾说,“那个被黄蜂蜇的小弟弟,我哄了半天他才肯涂药膏,比背药诀难多了。”
王砚之收拾着药材,深有感触:“李爷爷说得对,书本上学的是死知识,只有在病人身上实践,才能变成活本事。你看那老汉的脚踝,书本上说要固定七天,但他年纪大,陈爷爷说要多固定两天,这就是变通。”
陈松和李修远看着孩子们的成长,相视而笑。陈松道:“这些孩子,已经懂得‘医者仁心’不光是治病,还有体谅。等他们再学一年,就能跟着我们去偏远村落义诊了,把双邦的医术传到更需要的地方。”
李修远点头:“我打算从下个月开始,教他们炮制药材。云罗的酒炙法和瑞国的蜜炙法各有妙处,学会了,他们开的药方效果会更好。”
夕阳为医班镀上一层金辉,孩子们背着空药箱,哼着新编的药诀歌谣往回走:“金银花,青翘草,合璧治病效果好;连理藤,焰灵花,双邦医者是一家……”歌声在巷子里回荡,像一串跳动的音符,温暖了整个初夏的傍晚。
属于林羽与三千嫔妃的故事,在这纯真的歌声里继续铺展。而瑞国与云罗的土地上,少年医班的灯火还在亮着,邻里医舍的地基已经打下,孩子们的义诊记录正被抄写传阅——这些带着温度的印记,终将织成一张跨越国界的健康之网,让双邦的每一个角落,都能感受到医者的仁心与合璧的力量,在岁月的长河里,守护着万家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