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郢都。
韩先云在御书房内召见方平、刘光以及芈昭等大将。
“几位爱卿,以我大楚目前面对的形式,迁都势在必行。
新国都的所在,朝中议定有三:一为毗陵,二为桂陵,三为寿春。
究竟该迁往何处,朕想听听你们的意见。”
说这话的时候,他面带微笑地扫视几人,最后目光落在芈昭身上,面露期许。
刘光拱手,“陛下,桂陵地势不平,车马难通,虽不易为外人所攻,却也限制了楚国的未来。”
方平点头,“毗陵虽为陛下龙兴之地,地势却不甚险峻。
且距离吴国太近,战事太过频繁,容易动摇国本。”
芈昭皱眉。
他如何不知道,今日所谓“商议”实则是找他一起商议重夺襄州的事?
韩先云之所以这么做,是让他放弃对其出卖襄州换取大乾两不相帮的愤恨。
事实上,芈昭对韩先云的感觉很复杂。
一方面,韩先云是他师伯,也是他的上司。
此前韩先云奉命率军往毗陵讨伐吴国时,就是举荐的他代守襄州。
另一方面,襄州失守就是韩先云出卖的布防信息。
大乾若非提前知晓襄州布防,仅凭何景辉那种货色,无论如何也不是他的对手!
但他的兄长芈仲,却是死于为韩先云平反昭雪的路上。
到死,他也相信韩先云不是反贼。
结果……韩先云成了如今的楚皇。
芈昭能愿意站在这里,一是因为他是楚皇,而也是因为他是楚皇!
君王问话,他岂有不答之理?
“陛下,末将以为还是寿春为都城更为合适。
其西、北皆为群山,东北为韩、齐等国。
以寿春为都,进可取韩、魏,退可长久守护。”
韩先云点头,“芈将军言之有理,朕也觉得寿春更为合适,只是襄州……”
果然!
芈昭悄然吸气,压下心底窝火,“迁都寿春途中,我大军亦可神不知鬼不觉地自襄河峡谷顺流向北,奇袭襄州!”
韩先云大笑,似等的就是这一句,“芈将军既有此言语,想必是有信心拿下襄州了?”
芈昭握拳,咬牙道:“末将愿意!”
“好!”韩先云赞道,“芈将军,朕就加封你为荡北大将军,率军五万,一应人马、粮草,许你任意调度。
便连朕,也在你调度之内!
务必赶在迁都寿春之前夺回襄州!”
芈昭闻言,重重点头,“遵旨!”
他从韩先云的话中感受到了信任、器重,以及浓浓的野心!
楚国虽经历大动荡,但虎病威犹在,仍是天下强国!
若无他国干涉,单灭韩国、越国仍不在话下。
且韩先云在郢都登位的第一件事不是为他自己平反,而是将熊云、郭开绑了,送到米家宗祠受审,为芈仲正名,为芈家正名。
至于他自己被灭的满门……韩先云在攻城那一日便说过,只诛首恶,不计其他……
芈家的一众人等也都得到了重用。
便连他芈昭,开始时也是坚决不受,但架不住韩先云真心实意地数次相邀,他这才放下成见。
如今韩先云摆明了是将他培养成大楚顶梁柱,这等建功立业,名扬天下的机会,他岂会错过?
方平忍不住提醒,“陛下,大军如此调度,会不会引起大乾提前警觉?”
韩先云沉吟道:“朕已经遣使往大乾,表明愿与大乾尽释前嫌,联手覆灭韩国。
且张毅将军已经夺得韩国三座城池,也向大乾传递了朕的意思。
加上迁都,朕大举调动兵马就有了足够的理由。
朕提前这么久通知她,不由他不信。”
方平再无疑虑,“陛下圣明!”
韩先云摆手,目光看向远处,面有落寞,“什么圣明,朕只是想安稳当个开疆拓土的将军,名垂青史便好。
如今却被迫成了谋朝篡位的反贼,再也洗不清了……”
芈昭心有戚戚然,犹豫片刻,叹道:“陛下也是迫不得已,无需自责!”
韩先云欣慰点头。
于是君臣几人继续商议细则……
待事项议定之后,芈昭也得了旨意,成了荡北大将军。
他领了旨,也不矫情,即刻开始调度。
“方将军,我要你先率两万军以建设寿春新城的名义一路向东,大肆招收劳工。
每隔一段时间便以添灶减丁的方式以劳工顶替将士继续向东,而将士则沿昌樊、荆襄、峡口等城、河谷所在暗中朝襄州所在行进。”
方平目光一亮,大声回应,“末将领命!”
韩先云也是面露喜色。
楚国如今乱局初定,各方都在关注着他的一举一动。
可以说,整个郢都城内聚集的各国谍子比任何时候都多。
这个时候但凡他有大的兵马调动一定会引起各方注意。
尤其是大乾!
在他看来,想夺回襄州并不难。
难的是怎么神不知鬼不觉地让大军出现在襄州一带!
而芈昭这一计无疑可以瞒天过海,悄然偷渡一部分兵力。
更让他认同的原因是此计似脱胎于许良在大乾兵部的那场沙盘演练!
事实上,大乾伐韩之事发生之后,许良跟冯源的沙盘演练一事也在天下传开。
各国中不乏对许良之举口诛笔伐的,但如韩先云、左起这类人却都是认真研究过许良的策略的。
对他们这些真正带兵打仗的人来说,计无高尚与否,只有能用与否。
只要不损己方利益,能取得胜利,就是好计!
而许良在与冯源的沙盘演练中,展示出了无与伦比的领兵之能。
韩先云在精研了那场演练之后就曾发出感慨:幸而此子不亲自带兵,否则天下第一名将于他而言如探囊取物!
所以才会有左起先驱赶百姓围困丹陵,而后张毅效仿,轻松夺了韩国三座城池!
有了左起、张毅将许良的计策付诸实施,其他人再用这等百姓围城的计策再无任何负担。
此后大乾王破虏、许青骁故技重施,让曹直再次为难。
如今芈昭用的计策,正是许良当初对付冯源所用的“添灶减兵”之策!
用许良的计策对付大乾,妙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