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谦的效率自是不一般。
第二日早朝,盒子里面的证据便被誊抄数份分别交到皇帝以及六部长官的手里,当然了所有皇子也拥有一份完整版。
所以整个早朝从刚开始便是不同寻常的死寂。
最宠爱的妃子,最疼爱的儿子。
干得数不清的贪赃枉法欺男霸女谋财害命,甚至圈地案里面竟也有这娘俩的影子,且还因为他们比其他人更早得到要清算的消息而提前收手,不仅将自己摘出来还狠狠地大赚了一笔。
于是乎。
皇帝昨日因齐司白带来的好心情,从坐到龙椅上看到那份呈递上来的材料开始就消失殆尽。
若以前他可能会给贵妃开脱,又或者只要贵妃将这些惊人的财富上缴给他,他就会大事化小。可现在,贵妃在他心里已经大不如前。
何况早上还有人说贵妃给宛平下药。
如此狠毒狡诈贪婪的女人,他如何会喜欢!
至于以前,那只是他不小心受蒙蔽而已。
男人啊,尤其是皇帝这种男人,似乎永远错的都是别人,难道他不知道那些他喜爱的日常把玩的宝贝,正是用贵妃搜刮民脂民膏换来的?
贵妃可是平民出身。
他如何不知道?只不过选择性忘记而已。
于是几乎没有任何犹豫,皇帝在走过场似地询问六部尚书的意见之后,便当场铁青着脸冷声宣布荣宠多年的贵妃褫夺封号打入冷宫,贵妃宫里的仆从则担上监管不利全部乱棍打死。
若是杨静宜在此定要冷嘲一声真可笑!
贵妃处置完了,接下来便是共犯瑞王。
大臣们都不太敢言语。
毕竟小妾和儿子的分量可不一样。
何况,过去皇帝对瑞王的偏爱如此明显。
即便是耿直的几位老大人,杨静宜也在早朝前派人千叮咛万嘱咐地不要多嘴,以免引火烧身,她以东宫名誉担保,做过坏事的人终将被惩治。
所以,整个大殿安静得落针可闻。
皇帝斟字酌句地询问,“众位爱卿,瑞王作为贵妃之子,协贵妃所犯之事,各位如何看待?”
为了瑞王当真是将他毕生所学都用上了。
贵妃之子,便是贵妃为主,瑞王为辅。
协贵妃所犯,更是将瑞王放在了协助的位置。
说完他便盯着大殿内垂脑袋的所有朝臣,既怕有人没有理解他话里的意思,又怕有人理解了却要跟他唱反调,来一个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半晌儿。
没人要求惩处瑞王,也没人反对他的话。
皇帝暗暗松了口气,正像那些大臣想的,即便如今他对瑞王比以前疏远失望很多,可儿子总归是亲生的,何况他儿子本就不多,如何能重罚。
可紧接着,他的心又沉重起来。
没有人要求惩处,可也没人顺着他的话说啊。
这让他如何借坡下驴,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与此同时,他不禁有些怀疑瑞王这些年汲汲营营到底干了些什么,怎么关键时候连个看眼色求情的惹人都没有呢。
就在他一筹莫展的时候,瑞王这边的几人终于在几番眼神交流之后接收到了皇帝的信号,先是一人出列怒斥瑞王身为皇子如何能够干出鱼肉百姓的事情,紧接着另外两人反驳他这些事哪里是瑞王干的,瑞王只是太过孝顺无法忤逆生母。
于是第一个跳出来痛斥瑞王给的人立刻跟着一起哀叹瑞王有个不着调的娘,竟是连亲儿子都坑。
这一出下来,大殿愈发死寂。
知道的这是正儿八经地早朝,重臣讨论国家大事,不知道的还以为这是戏园子唱戏呢。
可皇帝却眼睛一亮,觉得此计甚妙。
恰好切中他想法,所有坏事都是贵妃干的,跟他的好儿子可没半个铜板的关系,他的好儿子就像他一样,只是被女人蒙蔽的可怜人。
于是乎。
他开始频频点头表露出赞同,甚至眼神鼓励那几个大人会说便多说些,殊不知他这番模样被下面几位忠肝义胆的老大臣看到又是怎样的心寒。
几人相视,眼中全是失望和悲哀。
忍不住再次想起早上东宫苦口婆心的劝说。
是啊,说了又如何?
皇帝还不是捡自己爱听的,别说亲儿子做如此罄竹难书的恶事,便是血腥恶劣的圈地案还不是因着老王爷要谋反才下定决心惩处的。
几位老大人不约而同地看向东宫的方向。
心里盼着早点进行权力的更迭,只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够看到大雍政治清明,在东宫的带领下再创昔日的繁华之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