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立即道:“当然是后者……儿臣知道该怎么处理了。”
张蔷摇头说:“不,大明现在面临的,不仅仅是救不救济蒙古诸部的事,蒙古草原的鼠灾,才是对大明最大的威胁,你现在还看不到,但你是学过世界史的,当年的蒙古铁蹄,横跨中亚,带给泰西诸国最大的苦难是什么你知道吗?”
“当然是灭国……”
平安还没说完,就被他娘打断了:“那是对泰西贵族而言,蒙古铁蹄带给泰西人民的最大苦难是黑死病,也就是大明俗称的‘疙瘩瘟’!这种烈性传染病,让泰西的人口减少了三到五成!汤若望先生为你讲解泰西历史的时候,有没有讲过这一节?”
“讲是讲过,不过他没说黑死病是蒙古人带过去的……”
那是他们还没有研究出来!张蔷心里说,面上却说:“可能他们还不知道,黑死病的罪魁祸首,正是草原上的老鼠、兔子、旱獭等动物,他们身上携带的病菌,很容易传染给人。”
张蔷说完,端起杯子喝茶,后面的问题,留给平安去思考。
足足一盏茶的功夫,平安拍手道:“儿臣好像明白了——草原上的草原鼠,一旦穿过大明的边墙,就会传染给我大明的百姓,引起瘟疫……”
这时代医疗水平有限,无论官府还是民间,无不谈瘟疫色变。
“是的,关于蒙古草原上的这场鼠灾,你知道怎么应对了吧?”
平安弹了弹茶几上的牡丹花,脸上沮丧的表情一扫而空,又恢复了往日的自信:“儿臣明白了,蒙古诸部要救,最主要的是要阻止草原鼠害带来的瘟疫!”
“做事还要讲究方式方法,”张蔷说,“你要学会借势,没有势就造势,去吧。”
“母后,儿臣要如何造势?”平安问出这话就后悔了,因为他看见他娘的脸立即就垮下来了,他娘很少对他摆冷脸……
“你要是大小事情都靠娘给你拿主意,几时才能独挡一面?想想当年,咱们娘儿俩灭后金、开海捕、修铁路的时候,哪一样是容易的?遇到困难是怎么处置的?”张蔷冷下脸教训道。
“母后别生气嘛,儿臣知道了……那什么,你大孙子想你了,儿臣给他带一朵牡丹花过去……”从花瓶里拔出一枝花,转身跑了……跑了!
张蔷追在后面说:“别拿……怕垣哥儿对花粉过敏……”
话还没说完,人早跑得不见影了,张蔷转回身,对姜姑姑道:“以前惹了哀家生气,还亲自来哄哀家,现在将这活计交给他儿子了。”
姜姑姑笑着凑趣儿道:“谁让垣哥儿生得讨喜呢,太后一见到垣哥儿啊,满天的乌云都散了,哪里还来得及生气?”
想到小团子一样的垣哥儿,张蔷的心都融化了,忙回洗手间去取灵泉水:“这时辰,该去看垣哥儿了。”
到了坤宁宫,见平安并没有将花拿到垣哥儿的房间来,才稍稍放心,摸了摸睡在垣哥儿旁边的阿宝,对舜华说:“你出来,有话对你说。”
舜华的目光从外孙子脸上移开,跟着张蔷来到外间,皇后王瑾平日里在这里起坐,见两人有话要说,就没有跟出来,留在暖阁里照看儿子。
“你也来,”张蔷对她说,“今儿这事,要动员全国的卫生系统,你是皇后你得出点力。”
王瑾忙答应着跟出来,舜华指着南窗下的贵妃榻道:“你去那上面歪着,坐久了对身子不好。”
宫女忙将褥子铺好,王瑾听话地坐上去,半靠半躺在贵妃榻上。
舜华这才问:“出了何事”
张蔷说:“本来以为……”
本来以为她已经拉住了大明这架滑向深渊的马车,没想到历史的惯性是如此之强,该来的苦难一样不少,鼠疫如约而至。
王瑾在旁边,有些话不能说,于是她改口道:“蒙古草原正在遭受鼠灾,俺怕它们将鼠疫传播到大明……”
舜华对前世的记忆,已经很模糊,但也慢慢回忆起来,原来的历史上,崇祯末年北京城的鼠疫,使人口减少了三到四成,她也急了:“你是说,……还是躲不过?”
她要不要带着女儿和外孙,回南洋躲一躲?只是想一想就不可能,一来女儿不可能离开平安,二来,张嫣也不可能让她带走外孙。
张蔷却说:“谁说的?咱们是谁?”
先知啊,舜华对自己刚才产生的逃跑情绪感到羞愧,终于知道自己为何救不了大明,张蔷却可以,关键时刻,就显示出差距来了。
…………
与此同时,平安正在乾清宫的小会议室里,与阁臣和顾问小组的成员们开会,他平日里在乾清宫正殿的御书房批阅奏折,母后原来改建的大小会议室、餐厅,他全盘照用。
他说:“刚才咱们比较了驯化的狼群和新来的狼群,哪个危害更大的问题,朕想,关于要不要救助蒙古诸部,诸位心里已经有答案了吧?”
毕自严举手发言:“臣等见识浅薄,听了陛下的讲解,臣明白了,与其让别的游牧部落占据草原,成为大明新的敌人,还不如救助蒙古诸部,让他们成为大明北方的藩屏……”
平安点头道:“毕爱卿说得对,救助蒙古,实际上也是在间接地救助我们自己。”
李邦华也说:“臣思虑不周,当年太后为了让蒙古诸部内附,做了多少部署?如今刚刚一年,我等就将太后好不容易得来的成果,弃之如敝履,真真是不配做臣子!”
别人不知道,李邦华做为前兵部尚书,他可是知道,太后为了削弱诸部的实力,为林丹汗这根野心勃勃的搅屎棍,暗中提供了多少粮食和武器,甚至还卖给他两千匹战马!要不是有大明在背后支持,林丹汗早被打垮了……
在座的都是大明精英中的精英,天子稍一提点,众人都回过味来,很为自己的思想高度,还赶不上一名十八岁的小年轻而羞愧,真是一叶障目,不见森林。
众人纷纷表态,转而支持救助蒙古的决议。
见第一个目标达成,平安心里雀跃不已,当场就让鸿胪寺卿夏允彝牵头,组建一个对蒙援助工作小组,针对诸部面临的困难,及时给予救助。
“涉及到救助事务的各部门,不得推诿拖延,”平安板着一张少年老成的俊脸,严厉地说,“哪个部门耽误了工作,部门领导就引咎辞职吧。”
救助最少不得的就是粮食,户部尚书范景文觉得,天子这话就是指着他说的,如今大明的粮食,南方各省全靠南洋支援,北方各省靠辽东出产,无论南方还是北方,都要掺上四五成的鱼粉,才能养活大明的两万万百姓,他想着,再从哪里挤出粮食来救济蒙古诸部呢?
正在深思,就听天子又道:“今儿,朕还请来了钦天监的汤若望,来给大家讲一段泰西的历史,怀恩,请汤若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