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漏里的水刚刚滴落到辰时的刻度上,只听得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由远及近,一名黄门侍郎一路小跑着过来,跑得气喘吁吁,连声音都变了调:“陛……陛下——广平侯吴汉,凯旋至建春门外!此次出征,他不仅大破敌军,还带回了三万降卒和十万石粮草,此刻正在城外候旨呢!”
然而,刘秀却并未如那黄门侍郎所期待的那样露出欣喜之色,他只是缓缓地抬起头,望向天空。只见那紫微星虽然略显黯淡,但冬日的阳光却异常强烈,照得宫殿飞檐上的冰凌闪闪发光,宛如水晶一般。
过了好一会儿,皇帝才轻声说道:“开门吧,朕亲自去迎他。”
建春门前,吴汉勒住缰绳,高高扬起右手,身后的三万士兵如同一股钢铁洪流,瞬间停止了前进的步伐。铁甲相互撞击,发出清脆而响亮的声音,仿佛是一刀砍断了铜锣一般。
然而,与这壮观的场面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吴汉本人却卸下了头盔,只裹着一条赤色的头巾,露出了他那已经略显花白的鬓角。他的面容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要苍老许多,仿佛一夜之间就老了十岁。
就在这时,建春门缓缓打开,皇帝刘秀身着一袭狐裘,衣袂飘飘地走了出来。他的身后紧跟着两名小宦官,除此之外,再无他人。原来,刘秀特意下旨,今日只叙袍泽之礼,无需举行繁琐的朝仪。
雪后的青砖地面异常湿滑,吴汉翻身下马时,一个不小心,身体猛地向前倾倒。他连忙用单膝跪地,以稳住身体,结果铁甲与金砖碰撞,发出一阵清脆的响声。
刘秀见状,急忙抢前两步,伸手托住了吴汉的肘部,关切地问道:“子颜啊,河北的雪冷不冷啊?”他的声音虽然不大,但在门洞的回音作用下,却显得格外清晰。
吴汉抬起头,他那缺了门牙的嘴在日光下显得格外明显。他咧嘴笑了笑,回答道:“回陛下,雪冷,刀热。”
这简单的两句话,让刘秀和吴汉都不禁笑了起来。
刘秀面带微笑,轻轻地解开自己身上的狐裘,然后反手将它披到了吴汉的肩上。狐裘的柔软触感让吴汉感到一阵温暖,他感激地看了刘秀一眼,然后点点头,表示接受了这份好意。
刘秀接着说道:“走,入宫去,我们一起饮酒,不醉不归!”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一种豪爽和洒脱。
吴汉没有推辞,他转身跟随着刘秀,一同走向皇宫。然而,在迈出脚步之前,他突然回头,向身后的人摆了摆手。
只见雷铜和陈俊两人抬着一只漆匣走了过来。他们小心翼翼地将漆匣放在地上,然后缓缓打开。
当漆匣的盖子被掀开时,一股淡淡的咸味飘散出来。匣子里摆放着三颗头颅,正是檀乡三贼的首级——张参、李晏和赵少尤。这三颗头颅都用盐腌制过,虽然经过了一段时间,但眉目依然栩栩如生,仿佛它们还活着一般。
这三颗头颅整齐地排列在匣子里,就像是在向皇帝磕头谢罪一样。刘秀只是随意地瞥了一眼,并没有去接过漆匣,他淡淡地说道:“把它们葬在漳北吧,不需要立碑。朕不希望他们再踏入洛阳一步。”
站在一旁的宦官立刻明白了刘秀的意思,他迅速上前,捧起漆匣,然后恭敬地退了下去。
未央宫前殿,火齐壁、椒泥墙,暖意融融,仿佛春天已经早早地降临。殿内,酒过三巡,没有丝竹之声,也没有歌舞之乐,只有君臣二人相对而坐。
刘秀手中把玩着吴汉那柄缺口长刀,他用手指轻轻触摸刀刃,感受着那锋利的触感。突然,他的指肚被刀刃划破,一滴鲜血滚落下来,滴进了铜爵中,酒色瞬间变得更加艳丽。
刘秀看着那滴鲜血在酒中扩散开来,缓缓开口道:“子颜啊,”他的声音低沉而缓慢,“此番你北上讨伐贼人,你觉得自己最大的战功是什么呢?”
吴汉略作思考,并没有像一般人那样报告自己斩首的数量,也没有提及投降的士卒,他只是咧嘴一笑,说道:“陛下,臣为陛下省下了五年的粮食。”
“哦?”刘秀微微挑眉,露出一丝好奇。
吴汉接着解释道:“贼众有十万之多,如果我们拖延时间,与之僵持不下,那么每年消耗的粮食将高达两百万石。然而,臣只用了短短四个月的时间就平定了叛乱,如此一来,省下的粮食便是臣的战功。”
刘秀听完,不禁朗声大笑起来,他的笑声在空旷的宫殿中回荡,甚至惊起了檐角的积雪,“簌簌”落下,宛如碎玉一般。
笑罢,刘秀忽然收敛笑容,一脸严肃地说道:“有功自然应当封赏,但有过也同样应当问责。”
吴汉猛地站起身来,快步走到刘秀面前,双膝跪地,叩头谢罪道:“微臣有罪,恳请陛下责罚!”
刘秀面无表情地看着吴汉,淡淡地问道:“你有何罪?”
吴汉低头答道:“微臣先是斩杀了朱浮,导致延误战机,此乃一罪;而后又擅自做主斩杀贼首,此乃二罪;最后,微臣在火焚下博时,未能控制火势,致使民宅被烧,百姓受苦,此乃三罪。”
刘秀听后,缓缓地垂下眼帘,用手指轻轻地抚摸着刀身上的缺口,沉默片刻后,才缓缓说道:“朱浮已主动上书请求将自己贬为庶人,朕已经准了他的请求。至于你擅自做主斩杀贼首之事,念在当时情况紧急,且你也是为了战事着想,朕暂且记下这笔账。”
说到这里,刘秀稍稍停顿了一下,然后继续说道:“至于民宅被烧一事……”
话音未落,只见一名内侍手捧着一个木匣走到刘秀身旁,小心翼翼地将木匣放在桌上,然后打开盖子。众人定睛一看,只见木匣里装着的竟然是清河郡百姓联名所写的万民折。
刘秀拿起万民折,展开看了看,然后对吴汉说道:“这万民折上说,你虽然烧了他们的茅屋,但却救了他们的性命,他们愿意为你在广平侯立一座生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