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的冬雪落得静,乾清宫的暖阁里却暖意融融。朱棣坐在铺着白虎皮的御座上,手里摩挲着一枚通透的和田玉印,印面上 “永乐之宝” 四个字在烛火下泛着柔光。案头摊着一叠奏折,有美洲朱高煦、朱高燧送来的拓土捷报,有印度天顺朝的政务简报,还有户部关于永乐新币流通的奏疏 —— 可他的目光,却落在一幅摊开的《万国舆图》上,手指缓缓划过那些熟悉又陌生的地名:大明本土、朝鲜、日本、安南、暹罗、满剌加……
“陛下,总理内阁大臣夏原吉求见。” 内侍轻声禀报。
朱棣抬了抬眼:“让他进来。”
夏原吉走进暖阁,见皇帝正盯着舆图出神,连忙躬身行礼:“臣夏原吉,叩见陛下。”
“起来吧。” 朱棣指了指舆图,“你看,这几十年,咱们大明从北平打到南京,从东海开到美洲,从乌斯藏拓到印度,可这天下,还不算真正的太平。”
夏原吉顺着皇帝的手指看去,舆图上各国林立,虽大多向大明称臣,却仍有边界摩擦、贸易纷争 —— 朝鲜与日本时有海寇冲突,安南与占城为土地争执不休,南洋诸国更是常因香料贸易大打出手。他心中一动,隐约猜到皇帝的心思:“陛下是想…… 为天下立个规矩?”
朱棣点头,眼神里透着穿越者独有的远见与帝王的雄心:“朕今年已年过花甲,在位二十余载,改革内政、整军经武、开拓海疆,该做的差不多都做了。可朕想在退位前,为大明、为这天下,建最后一件功绩 —— 立一个‘大中华联盟’,让这片土地上的国家,再也不用为战乱所苦,共享太平。”
夏原吉猛地抬头,眼中满是震惊。他从未想过,皇帝竟有如此宏伟的构想 —— 这不是简单的朝贡体系,而是要将东亚、东南亚、南亚的国家,拧成一个真正的整体!
“陛下,这…… 这如何可行?各国风俗不同、国力悬殊,怕是难以齐心啊。” 夏原吉虽激动,却仍保持着理智。
“可行!” 朱棣语气坚定,起身走到舆图前,手指逐一划过那些国家,“你看,朝鲜久沐汉风,与我大明唇齿相依;日本虽有海寇之患,却也渴望与我通商;安南、占城、暹罗、真腊,这些年靠大明的贸易得了不少好处;印度天顺朝本就是我大明藩属;满剌加、爪哇、渤泥、苏禄、吕宋、旧港、三佛齐、古麻剌朗,哪个不是靠大明水师庇护,才免了被西洋人侵扰的祸事?”
他顿了顿,继续道:“朕要的不是征服,是联盟。是让这些国家明白,跟着大明,能过得更好;抱团取暖,才能在这乱世里站稳脚跟。”
说着,朱棣让人取来纸笔,亲手写下联盟的规划,一笔一划,皆是帝王的远见:
其一,设立大中华联盟理事会。 以大明为盟主,各国君主或其代表为理事,每年在大明京师或指定地点召开会议。各国若有冲突,需先提交理事会调解,不得擅自开战;若遇外敌(如西洋殖民者、草原部落),理事会可召集各国兵力,组建联合军队共同抵御。
其二,统一货币结算体系。 规定联盟内各国对外贸易,必须以大明永乐新币为结算货币。大明皇家银行将协助各国建立本国的金融与海关体系 —— 帮他们铸造本国货币,按各国经济规模与黄金储备确定发行量;教他们制定关税政策,各国关税需经理事会协商确定,不得随意抬高或降低,避免恶性竞争;建立固定汇率制度,各国货币与永乐新币挂钩,永乐新币则与黄金挂钩,确保币值稳定。
其三,提供经济与人才支持。 大明皇家银行将向联盟各国提供低息政策贷款,用于修建驿道、港口、学堂等基础设施;在大明京师设立 “万国学堂”,招收各国贵族子弟与优秀人才,教授汉文、算术、格物、律法等知识,待其学成归国,可为本国建设效力。
夏原吉站在一旁,看着皇帝写下的每一条,心中的震撼越来越强烈。这哪里是简单的联盟规划?这分明是要将整个东亚、东南亚、南亚,打造成一个经济互通、军事互助、文化交融的整体!一旦实现,大明的影响力将远超汉唐,真正做到 “万邦来朝,天下太平”。
“陛下,此计若成,便是千古未有之功!” 夏原吉激动得声音发颤,“只是…… 如何让各国愿意加入?”
朱棣笑了笑:“朕会下一道明诏,向各国正式发出邀请。诏书中要写清楚,加入联盟,他们能得到什么 —— 稳定的贸易环境、安全的军事庇护、先进的技术支持、充足的资金援助;也要说清楚,他们需要做什么 —— 遵守联盟规则、参与理事会事务、配合货币结算体系。朕相信,没有哪个国家会拒绝这样的好事。”
次日,乾清宫举行了盛大的朝会。朱棣端坐御座,文武百官分列两侧,连太子朱高炽、内阁首辅杨荣、兵部尚书方宾、工部尚书宋礼等重臣,都神色肃穆地等候着皇帝的旨意。
“众卿,今日召你们来,是有一件大事要宣布。” 朱棣的声音透过殿内的回声,传遍每一个角落,“朕在位二十余载,幸得天佑,大明国力日盛 —— 内政革新,百姓安居乐业;军事强盛,海疆开拓万里;文化繁荣,四方皆慕汉风。可朕深知,天下太平,非一国之功;万邦安宁,需众人携手。”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百官,继续道:“朕决意,建立‘大中华联盟’,邀请天下志同道合之国,共组此盟。现将联盟章程宣告与众卿,也让天下知晓朕的心意。”
随后,内侍展开朱棣亲笔撰写的《大中华联盟章程》,高声宣读。当读到 “设立理事会调解各国冲突”“以永乐新币为外贸结算货币”“大明协助各国建立金融海关”“设立万国学堂培养人才” 等条款时,殿内百官无不屏息凝神,眼中满是震惊与敬佩。
“陛下此举,实乃千古伟业!” 杨荣率先出列,躬身行礼,“臣以为,联盟一成,我大明将永固万邦之首,天下再无战乱之祸!”
“臣附议!” 方宾也上前一步,“如今西洋人已在南洋窥探,草原部落仍有野心,联盟建成后,各国兵力互助,定能抵御外敌,保我东方太平!”
百官纷纷附和,朝会之上,一片赞同之声。朱高炽站在太子位上,看着父亲威严的身影,心中满是敬佩 —— 父亲的格局,远非他所能企及。
朝会结束后,朱棣即刻下令,命翰林院草拟《大中华联盟邀请函》,以八百里加急送往各国;同时命郑和率领水师主力,带着邀请函与永乐新币的样币、联盟章程的副本,亲自前往南洋、日本、朝鲜等地,向各国君主当面阐明联盟的益处。
郑和接到旨意时,正在南京宝船厂视察新造的战船。听闻皇帝要建立大中华联盟,这位一生致力于航海事业的老将,激动得热泪盈眶:“陛下此举,是要让我东方各国,真正成为一家人啊!老臣定不辱使命,劝服各国君主加入联盟!”
很快,邀请函传遍了东方各国:
致朝鲜国王李芳远: 尔国久慕汉风,与大明唇齿相依。昔年倭寇侵扰,朕派水师助尔荡平;今朕建大中华联盟,愿与尔国共定关税、互通贸易、互助御敌,让朝鲜百姓永享太平。
致日本幕府将军足利义持: 尔国与大明隔海相望,贸易往来已久。然海寇之患,扰我两国百姓;边境之争,伤我两国情谊。今朕建联盟,愿以永乐新币为媒,助尔国建立金融体系,消弭海寇,互通有无,共保东海安宁。
致安南国王黎利、占城国王巴的吏、暹罗国王波隆摩罗阇三世、真腊国王参烈婆毗牙: 尔等国地处中南,物产丰饶,却因土地、香料屡起争端。今朕建联盟,设理事会调解冲突,定关税促贸易,助尔等修建驿道、学堂,让百姓免于战乱,共享繁荣。
致满剌加国王拜里米苏拉、爪哇国王满者伯夷、渤泥国王麻那惹加那乃、苏禄东王巴都葛叭哈剌、吕宋总督(大明册封)、旧港宣慰使施进卿、三佛齐首领、古麻剌朗国王斡剌义亦敦奔: 尔等国靠大明水师庇护,方免西洋人侵扰;靠大明贸易,方得经济繁荣。今朕建联盟,愿助尔等建立海关、发行货币、培养人才,让南洋成为富庶之地,让尔等百姓安居乐业。
致印度天顺朝朱允炆: 尔虽为大明藩属,却也为华夏血脉。今朕建联盟,愿助尔完善税制、推广汉化、发展经济,让天顺朝百姓与大明百姓同享太平,让印度成为联盟中重要一员。
各国君主接到邀请函与郑和的当面劝说后,反应各异却最终达成共识 —— 朝鲜国王李芳远当即表示:“大明是朝鲜的宗主国,陛下的提议,朕万死不辞!”;日本幕府将军足利义持虽对 “以永乐新币结算” 有所犹豫,但听闻大明愿助其剿灭倭寇、建立金融体系,也最终点头同意;南洋各国君主更是喜出望外,满剌加国王拜里米苏拉握着郑和的手说:“若不是大明,满剌加早被满者伯夷吞并了!陛下建联盟,是给我们南洋各国送来了太平啊!”
短短三个月,东方各国纷纷派使者带着国书前往北京,表示愿意加入大中华联盟。一时间,北京城内各国使者云集,驿馆里挤满了前来商议联盟细节的官员 —— 朝鲜使者与日本使者讨论如何共同剿灭倭寇,安南使者与占城使者在理事会的调解下,达成了土地争端的和解,南洋各国使者则围着大明户部官员,询问永乐新币的兑换比例与贷款政策。
朱棣坐在乾清宫里,听着百官汇报各国的响应,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知道,自己正在做一件前无古人的大事 —— 不是靠战争,而是靠智慧与包容,将东方各国凝聚在一起,建立一个前所未有的联盟。
“陛下,各国使者都已到齐,恳请陛下定下联盟成立大典的日期。” 夏原吉前来禀报。
朱棣走到窗前,看着窗外的雪景,轻声道:“就定在明年春天吧。春暖花开之时,正是联盟成立的好日子。”
他的目光望向远方,仿佛看到了明年春天的北京 —— 各国君主齐聚太和殿,共同签署联盟盟约;永乐新币在各国流通,贸易船只在海上往来如梭;驿道上马车奔驰,运送着各国的物产;学堂里,各国子弟一起学习汉文、格物,将来成为联盟的栋梁;战场上,各国军队并肩作战,抵御外敌,守护东方的太平。
“朕这一生,穿越而来,从一个迷茫的孩童,到大明的皇帝,做了许多事。” 朱棣轻声自语,“可这大中华联盟,才是朕留给大明、留给东方的最好礼物。朕要让后世知道,永乐皇帝,不仅会打仗、会改革,更会为天下人,建起一个太平盛世。”
暖阁里的烛火跳动,映着朱棣坚毅的身影。这位穿越而来的帝王,正在用他的远见与雄心,为大明、为东方,绘制一幅宏伟的蓝图 —— 这幅蓝图,将在未来的岁月里,慢慢变成现实,成为千古传颂的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