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爷。”
内阁次辅值房里,芦布手里捧着本小册子,恭恭敬敬站在书案外面。
“什么事?”
魏广德正在看一本文书,头也不抬的问了句。
“前个儿你让小的找关于济州岛的文书,翰林院那边已经翻遍了所有文书,都没有把济州岛送给朝鲜的记录,只是让朝鲜王上贡耽罗马匹。
只是......”
芦布说到后面,有些迟疑起来。
“只是什么?”
魏广德这才抬头,看向芦布问道。
“翰林院学士们认为,这话里含义其实就是要把济州岛给朝鲜。”
终于,芦布还是把翰林学士们的理解说了出来。
魏广德伸手,芦布急忙把小册子递了过去,嘴上还说道:“这是翰林院查阅的所有文书的目录,档案太多,没法搬过来。”
“嗯。”
魏广德只出一声,简单翻看了手里的小册子就笑着点点头,“没有文字记录就好,这个事儿不是他们理解是什么就是什么,而是朝廷要什么。
让朝鲜王上贡耽罗马,或许说为了方便,毕竟朝鲜年年上贡,上贡的时候顺道把耽罗马也送过来。”
给我也给出了自己的理解,只要没有成文,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朱元璋的真实意图,现在根本不用去猜。
“这件事儿就这样,以后也不要在说了。”
魏广德又开口嘱咐一句,随即就摆摆手让他下去。
放下那本小册子,魏广德继续看着手里的文书。
这文书是从兵部找来的,是锦衣卫密探搜集到的倭国现在的武器装备情况。
当然,最主要还是介绍倭国现在使用的火器。
倭国大名其实很早就发现了火器的威力,所以在和夷商交易时,一直都在寻求从他们手里买到西式火器,再在领地里让铁匠仿制。
至于冷兵器,倭国除了需要费时费力反复锻打的武士刀,其他武器其实都不算先进。
开玩笑,倭国现在的主要武器是竹竿,卒轻用的制式武器,有什么看头。
武士刀,只有极少数武士才拥有,更多的武士也只能使用普通刀具甚至也是用竹竿做武器,这也是倭寇犯江南时明军恐惧的原因之一,他们的武器长啊。
比大明装备的制式长矛长得多,打起来肯定吃亏。
至于火器,其实这时代也没多么先进,不管是东西方差距其实也不大,自然不会出现十九世纪那种碾压式的打法。
其实明朝能够在这个时期和西洋舰队对撞不落下风,可以用数量弥补质量差距,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还是这个时代火器技术并不算高。
要是明朝遭遇的是三百年后的西方舰队,几次海战的结果还未知。
从锦衣卫查探到的情报,魏广德也大致了解了倭寇的火器技术。
因为冶炼技术的落后,倭国现在装备的火器都是轻型火器为主,最多的就是铁炮,也就是明军现在使用的火绳枪。
除此以外,倭国匠人还按照铁炮进行放大,做出了大筒,一种又短又粗的火器,可以理解为手炮。
这种武器的使用很类似后世肩扛火箭炮,因为炮筒比铁炮大的多,已经算轻型炮的一种。
不过既然是单兵手持使用,装药量自然不足,威力也是有限,只能说比铁炮大一些。
大筒分两类,一类是发射一两重弹丸的大筒,在分类中属于中型大筒,也就是倭国现在装备较多的单兵手持武器。
而另一类则是发射三两重弹丸,这类就不是单兵能手持的,而是做了支架,就和后世轻型火炮一样使用。
除了上述两种自造火器外,倭国还有少量火炮,也就是倭国的“国崩”炮,其实就是大明使用的中型佛朗机炮,是夷商私下里倒卖给倭国大明的武器。
但是这类武器在倭国数量极少,就算有,大多也就只有两三件。
而且,这类火器目前倭国无法自造,只能寻求向夷商购买,价格也被抬得很高。
魏广德搜集这些情报,自然也是为两年后可能爆发的战争做一些准备,看看需要对明军哪些方面进行加强。
其实按照后世援朝战争的过程来看,此时被魏广德轻视的倭国铁炮,对明军造成了相当大的威胁。
是的,那时候明朝军队装备的火绳枪质量是不如倭国军队的铁炮,所以战后还仿造了倭国铁炮装备明军。
主要原因还是倭国的铁炮比明军鸟铳口径大一些,这样装药量也可以增加,有效射程和破甲威力都有一定提高。
只不过大明最后用绝对优势的火炮对阵火绳枪,结果自然也很清楚,倭国大败而归。
看完魏广德就放下文书,摩挲着下巴想了一会儿,视线重新落到文书中的一段上。
那是记录倭国大名不仅让领地里的匠人打造铁炮和大筒,还向外大量收购这些火器装备自己的军队。
而情报里对倭国各大名军队的评价很低,概因为大部分军队都是临时征召的农民,缺乏训练。
虽然此时倭国已经从临时征召农民兵到职业化常备军转变,但他们不得不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火药的缺乏。
倭国国内有充足的硫磺和木炭,可是严重缺乏硝石,这让倭国的火器部队每次交战最恼火的就是火药的消耗和补给。
一场大战打下来,往往火器只能坚持到一半就哑火。
当然,倭国大名也不傻,所以他们愿意高价收购硝石,于是夷商和“大明商人”每次往倭国贸易,都会带上一部分硝石,卖出一个好价钱。
魏广德也是到这个时候才知道,为什么手下的商队这么需要硝石,原来运到倭国就能有数倍利润。
倭国火药紧张,自然火器部队即便是职业军人,训练也很缺乏,倒是和大明各地卫所一个德性,训练很少,差不多算以战代练。
当然,文书里只提到夷商贩卖硝石的事儿,并没有提到“大明商人”也参与其中贸易。
渐渐的,一个想法在魏广德脑海里形成,那就是让兵部收拢各部原本丢在仓库里吃灰的劣质火器,贩卖到倭国牟利的可能。
不过,这个念头出现也只有一刻,就被魏广德打消了念头。
倭国现在已经不是土包子,明军都看不上的火器,就算运到倭国,怕是也没有市场。
是的,倭国现在装备的铁炮,技术和质量上都甩了那些武器一大截,对方肯定是不会要这些武器的。
就算要贩运,也只能是明军现在生产的鸟铳才有市场。
资敌的事儿,魏广德当然不会干。
甚至就算是硝石,也想限制向倭国出售。
只不过这里面也很麻烦,他可以不想倭国出售硝石,可管不住那些夷商,他们还是会赚这个钱。
魏广德多少有些纠结,就算停售也不能阻止倭国获得硝石,那还有意义吗?
魏广德感觉脑子有些乱,不过他还意识到其他东西,那就是大阅对于大明的好处,怕远不止宣扬武力这一点。
想到明军水师里还有的老旧破船,或许也有机会再现价值一波。
魏广德忍不住拍拍额头,自嘲道:‘后世都知道,做军火贩子比什么都来钱快,自己居然现在才意识到这点。’
快速拿出便条,书写几个字后,对着值房外大喊道:“芦布,芦布,进来。”
随即,芦布身影出现在门口,他快步走到魏广德身前躬身侍立。
“马上安排人送到兵部谭大人手里,快去。”
魏广德把刚写好的条子递过去,就示意他快去办。
刚写好,墨迹未干,芦布也不敢折,就这么拿着快步出屋找人送信去了。
下午,谭纶就来到值房,他是从家里过来的,今天身子不爽利,所以并没有去兵部。
行人先去了兵部,最后还是去谭府才把纸条送到。
“善贷,有何事急着找我。”
进屋坐下,谭纶也不绕弯子,直接反问道。
魏广德并没有马上作答,而是等芦布送上茶水退出去后才小声说道:“兵部对发下去的那些老旧火器是怎么处理的,是否能快速把这些火器收回。”
“你是说那些被淘汰下来的火器?青铜的一般要收回,你也知道朝廷缺同僚,铁料的就直接让各卫所熔成铁料打造武器。”
谭纶虽然有些奇怪,但还是说道。
“嗯,那兵部能否尽快让各卫所把残留的旧式火器收回?
青铜的当然熔了补充铜料,可铁制火器应该还能用,只是不如最新的鸟铳和佛朗机好用。”
魏广德说的,自然是明初之后铸造的一些火器,这些火器样式五花八门,所以兵部在确定以鸟铳和佛朗机炮、新式长炮构筑火器部队后,老旧武器就全部淘汰,丢在了各位所库房里。
谭纶说回收铜炮其实是掩饰一些事儿,魏广德可是知道,报废的铜炮好多都被卫所军将私自熔了铸造私钱。
当然,也就是明初那一批火器,才是大量使用铜料铸造,之后的因为缺铜都用铁料铸炮。
“善贷,你到底要做什么?”
谭纶诧异魏广德为什么需要那些老旧火器,这些东西可都已经过时,兵部都懒得收回。
“大阅,自然要向周边藩国展示官军武力,届时他们必然被火器的巨大威力折服。
如那朝鲜、琉球等国,势必会寻求购买我大明火器。”
魏广德开口淡淡说道:“届时,这些淘汰的火器自可有用武之地。
甚至,我还考虑各地卫所配发旧船、水师淘换下来的用不上的船只翻新,把这些火器装到船上去,当炮船卖掉。”
“啊,这可是火器,朝廷禁止.....”
谭纶刚想说朝廷禁止民间私藏,可想到魏广德说的是交易给藩国,自然不在此例限制。
“以后,官军换装的旧式火器,均可考虑收归一处,处理给藩国。
当然,最新式的比如鸟铳、重型鸟铳和佛朗机炮、长炮这些,暂时还是不能卖的。
等以后兵部有了更先进火器,再考虑出售。”
魏广德开口说道。
“他们看得上吗?”
出乎魏广德预料,谭纶迟疑着问道。
大明的火器多来自夷人,而周边藩国也不是和夷人完全没有往来,当土包子唬人,那也得唬得住才行。
魏广德一愣,觉得好有道理。
他还真忽视了这个问题,只想着现在各国装备都很落后,应该没有火器才对。
大明能给他们火器,他们还不感恩戴德。
现在被谭纶一提醒,好像还很是如此。
不过很快,魏广德就从后世找到了应对办法。
魏广德脸上浮现笑容,对谭纶说道:“那在私下里告诉他们,这就是他们给朝廷的保护费,买了天朝的装备,天朝就会给他们提供保护,不让他们被夷人奴役。
要知道,夷人可是征服了不少地方。
朝廷不可能因为所谓的封贡关系,就保证他们的安全,还是要给朝廷加纳保护费,我们才有义乌保护他们不被夷人欺负。”
“这也行.......”
谭纶张大嘴巴看着魏广德。
“还记得满次加吗?被葡萄牙攻占,武宗皇帝最后不也没怎么样,只是禁止和他们通商。
如果当初满次加给朝廷每年交保护费,朝廷自然就不会坐视不理,那就直接出兵帮他们复国了。”
魏广德开口说道。
忽然,魏广德觉得在这个充满弱肉强食的世界里,大明向藩国收取保护费,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这些钱,全部用来武装官军,也可以减轻朝廷的负担。
“火药这东西,夷人卖的也挺贵的,我们不妨也卖一些出去,反正火药局能制造,让内廷也赚一笔银子。
这样,想来内外朝都不会反对出售火器和给他们提供保护了。”
火器出口,魏广德其实也是临时起意,看到倭国进口硝石配制火药才兴起的念头。
自然,也存在一些考虑不周的地方。
“此事先准备起来,至于最后能不能搞成再说。”
魏广德开口说道,“其实我倒觉得除了火炮和最新开发出来的火器,比如鸟铳这些东西,卖一些出去也不是不可以。”
“鸟铳.....现在官军都装备不够。”
听到魏广德还想卖鸟铳,谭纶马上就说道。
魏广德把大明的工业想的太厉害了,实际上工部虽然有庞大的工匠队伍,但这个时期技术落后,生产力并不高。
大明也就是火器优先保证北军,所以才能有一点富余,但这都是克扣南军装备得来的。
而南军,只有少量精锐部队才能得到和北军一样的待遇。
“此事,我们下来再想想,不过收回火器的事儿得抓紧进行。”
魏广德点头表示明白,不过还是说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