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报答龙井村的养育之恩,我决定每年拿出 1 亿元用于建设龙井村。
这 1 亿元将用于铺桥修路、建养老院、新办学校等等。
而我说的新办学校不只是建一所学校,而是连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都建。
以后我们村有了学校,孩子们就不用每天天还没亮就起床,不需要小小年纪,步行一、两个小时去很远的地方上学。”
”啪啪啪……”
刘耀祖的话尚未说完,便被村民们如雷般的掌声打断。
刘耀祖面带微笑,举手示意大家安静。
待掌声停歇后,他继续说道:
“我还将在村里打造一个药材种植和加工的基地,届时将为乡亲们提供众多的工作岗位,让乡亲们能够在家门口轻松就业。
龙井村将不再有像我以前那样,父母为了赚钱两人都出去打工,然后将孩子一人留在家里读书,成为留守儿童。
我要让我们村成为本县,甚至全国赫赫有名的幸福村。谢谢大家!”
刘耀祖言罢,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缓缓下台。
“啪啪啪……”
他的话音刚落,广场上又响起了如雷鸣般掌声。
待掌声止息后,刘文昌大步走到队伍前方,高声呼喊:“全体都有,向老祖宗行三叩大礼……”
村民们闻声,纷纷跪地,就连三岁的孩童也有模有样地学着大人跪下。
“一叩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村民们立刻将额头紧紧地贴在地上,如信徒般虔诚地磕了一个头。
刘耀祖也不例外,同样虔诚地磕了一个头。
“二叩身体健康、家庭和睦!”
村民们再次将额头触地,无比虔诚地磕了一个头。
“三叩金榜题名、升官发财!”
这一叩,连几个月大的小孩也在大人的协助下,顺利完成了叩拜大礼。
祭祀仪式结束后,广场上响起了欢乐的音乐,村民们开始载歌载舞。
而孩子们则在人群中穿梭嬉戏,笑声和欢呼声此起彼伏。
整个广场沉浸在一片欢乐祥和的氛围中。
刘耀祖站在人群中,感受着这热闹的场面,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归属感。
而与载歌载舞的村民、嬉戏的小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墙之隔正在大厨房忙碌的大厨和帮厨们。
大厨房是村民们在祠堂旁边建的一间大房间,这个房间一部分用作厨房,另一部分用于存放锅、碗、瓢、盆、筷子、桌、椅等。
以前村民办酒席,桌、椅、碗、筷都需要从每家每户借。
自从有了大厨房后,村里便购买了足够多的桌、椅、碗、筷,如小山般堆积于大厨房内,以供村民做酒时免费使用。
大厨房内……
大厨们正拿着大铁锹在直径超过1.5米的大铁锅中翻炒着一道道美味佳肴。
他们每做熟一道菜便将菜盛出来,倒入相对应的大缸内。
而帮厨们则忙着洗菜,切菜,或是忙着将大缸内的菜装入一个个大碗中。
上午十一点以后,载歌载舞的村民和嬉戏的小孩已经离开广场。
而桌、椅、碗、筷开始被搬入广场。
人多力量大,不到十分钟,130桌的桌、椅、碗、筷以及酒水饮料都被摆放得整整齐齐。
随后,村长点燃了一串长长的鞭炮。
当鞭炮声传入村民的耳中,他们便纷纷走出家门,从四面八方进入广场。
而那些家离祠堂比较远的,以及上了年纪的老人,如果没有听到鞭炮声也没有关系。
会有专门负责吹哨的人走街串巷通知大家,会确保每个人都能被通知到位。
刘耀祖刚想与家人坐一桌,却被刘耀辉、刘耀林、刘耀阳三人拉过去与儿时玩伴坐一桌。
很快一道道菜被端上桌,有麻辣子鸡、菜油鸭、粉蒸排骨、笋炒腊肉、红焖羊肉、芋头扣肉……
等上到第十道菜时,一些小孩和不喝酒的妇女们都已经吃饱了。
小孩桌,见上菜大婶又端着十碗红烧甲鱼走过来,一个十岁左右的男孩忍不住说道:“婶子,不用上了,我们都已经吃饱了!”
上菜婶子却笑道:“这才哪到哪,还有八道菜没上呢,你们慢点吃,还有你们最喜欢吃的牙签牛肉和油炸小鱼还没上呢!”
小男孩摸着圆鼓鼓的肚子,埋怨道:“我们现在都已经吃撑了,这两个菜为什么不早点上呢?”
上菜大婶笑道:“这两道菜不都是最后上的吗?吃不下不要紧呀,可以打包带回家饿了再吃!”
而刘耀祖正和一群儿时伙伴畅聊小时候游泳的趣事,突然电话响了。
他打开手机一看,是林雨欣打来的,赶紧按下接听键。
“耀祖,你猜我现在在哪?和谁在一起?”
刘耀祖从电话中可以听出,林雨欣应该在行驶的车上,具体和谁在一起猜不出来。
不过,他还是很配合地猜道:“你是不是和欧阳青青在一起,现在正开车去某个地方玩?”
“你好厉害呀,不过只猜对了一半,我不仅和欧阳青青在一起,还有小瑶、小云,我们是要去某个地方玩,还有一个小时就要到了!”
刘耀祖一听来了兴趣,好奇地问道:“你们四人怎么会在一起,到底要去哪玩,透露一下呗!”
“嘻嘻,到了你就知道了!”
“到了我就知道了?你们该不会是要来双子县玩吧?
我现在可不在双子县,在宁县老家龙井村呢,可没有时间带你们玩!”
“是我说错了,我刚才是想说到了地方再告诉你,不说了,挂了!”林雨欣说完匆忙挂断了电话。
一个小时后,绝大多数村民已经吃饱喝足离席。
不过也有一几桌喜欢喝酒的汉子,他们依旧坐在那里,一边继续慢悠悠地喝着酒,一边手里夹着烟时不时吸一口,然后天南地北地聊着,没有一点结束的迹象。
这让那些等待收拾碗筷、洗干净后准备回家休息的婆娘们,心中恨得牙痒痒,却也不好催促他们快点结束。
刘耀祖这一桌人也没有离开,等在桌面收拾干净后,他们在刘耀丰的建议下,下起了象棋。
刘耀祖正准备在一旁观看,刘耀丰却冲他投来挑衅的眼神,说道:
“刘耀祖,你敢不敢与我对弈几局?”
刘耀祖脑海中瞬间浮现出,他九岁那年,初涉象棋仅两个月,却能轻而易举地击败刘耀辉、刘耀林这两个下象棋两年多“老手”。
他曾经自以为,是下象棋的奇才,然而,在一次与刘耀丰的对弈中,刘耀丰让他一车,一马,却连输三局。
从那以后,刘耀祖下定决心努力提升象棋技术,只要一有时间便去找村里最厉害的文昌爷爷下棋。
到了双子县以后,他更是在书摊掏了不少象棋棋谱认真研究。
比如《梅花谱》《橘中秘》《适情雅趣》《华夏象棋谱大全》《象棋残局大全》等。
他还经常在街头与老爷爷们对弈,提升实战经验。
初三毕业后,他已经能轻松打败街头老爷爷。
刘耀祖嘴角上扬:“有何不敢,我敢打赌你现在肯定不是我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