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会上的风波,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涟漪在睿城官场悄然扩散,但表面却迅速恢复了平静。无人再敢公开质疑那位归来后愈发深不可测的北疆王。而在都护府深处,一间守卫森严的议事偏厅内,真正的风暴正在酝酿。
偏厅内炭火充足,光线明亮。刘睿坐于主位,下方是北疆真正的核心班底:沈万三、苏檀儿、霍去病,以及新近加入的公输衍与赵千钧。相比于外界的揣测不安,这里的氛围虽然凝重,却更多是一种面对重大决策时的专注。
“想必诸位对外间的议论已有耳闻。”刘睿开门见山,声音平稳,打破了室内的寂静,“‘百家学宫’,非本王一时兴起,实乃北疆乃至未来之根基所在。”
他话音未落,侍立一旁的亲卫便抬上一副巨大的卷轴。当卷轴在厅中徐徐展开时,除刘睿外,所有人都不由自主地屏住了呼吸,身体微微前倾。
那并非寻常的宫苑楼台设计图。
图纸之上,墨线精准,结构恢弘。整体布局并非对称呆板的传统院落,而是依山傍水,错落有致。核心区域是一座宏大的环形主殿,标注为“论道堂”,其周围,如同众星拱月般,分布着数十座功能各异的建筑群,每一处都有清晰的标注:
“格物院”、“演武堂”、“神农轩”、“济世阁”、“天工坊”、“律法祠”、“数算斋”……名目繁多,涵盖之广,远超众人想象。更有标注着“藏书馆”、“观测台”、“试验田”、“水力工坊”等前所未闻的区域。
这不像一座学宫,更像是一座包罗万象的……微型城市!
“这……这便是学宫?”苏檀儿掩着朱唇,美眸中异彩涟涟,她被图中蕴含的磅礴气魄与新奇构想深深吸引。
沈万三倒吸一口凉气,他看到的不是建筑,而是流淌其间的金山银海,以及更重要的——无穷潜力。他指着图中连接各处的宽阔道路与水道,以及那些标注着“协作区”的地方,声音带着一丝颤抖:“主公,此等格局……若真能建成,各科学子并非闭门造车,而是相互砥砺,其能产生的……价值,恐怕无可估量!”
霍去病的目光则死死盯在“演武堂”和旁边的“军械推演室”上,作为将领,他本能地感觉到,这里未来或将诞生出颠覆现有战争模式的理论与利器。
公输衍更是激动得浑身发抖,他指着“天工坊”和旁边的“水力工坊”、“材料库”,喃喃道:“妙!妙啊!集中资源,互通有无,再非敝帚自珍!殿下,此乃我机关术一脉梦寐以求之圣地!”
刘睿将众人的反应尽收眼底,知道这幅超越时代的蓝图已经起到了震撼效果。他缓缓起身,走到图纸旁,又取出另一卷稍小的帛书。
“学宫之形,在于此图。而学宫之魂,在于此纲。”
他展开帛书,上面是以一种银钩铁画、却又带着独特道韵的笔法写就的文字。正是他以「皇霸万相罡气」凝于笔端,亲笔书写的——《学宫总纲》。
“凡入学宫者,毋论出身贵贱,毋论所学何派,皆需谨记总纲三则。”刘睿的声音不高,却如同洪钟大吕,敲击在每个人的心神之上。
“其一,有教无类,唯才是举。”他念出第一条,目光扫过众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寒门之子,若有惊世之才,当与世家同席。匠人之徒,若有巧思妙想,当受士子之礼。此乃汇聚天下英才之基石。”
沈万三眼中精光爆闪,他瞬间明白了这八个字对打破世家垄断、建立全新人才选拔体系的意义,这背后是难以想象的政治能量和人才红利。
“其二,格物致知,学以致用。”刘睿继续念道,手指划过图纸上的“格物院”与“试验田”,“学问,非是空中楼阁,闭门造车。需观察万物,探究其理,更需将所得之‘知’,反哺于民,应用于世。农学需增亩产,医学需治疾病,工学需利交通,强军备。无用之学,纵是天花乱坠,亦非学宫所倡!”
公输衍激动得几乎要老泪纵横,他机关术一脉,历来被斥为“奇技淫巧”,难登大雅,何曾听过如此振聋发聩的肯定?霍去病也深深点头,军人最重实效,此条深合他意。
“其三,”刘睿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睥睨天下的气势,“兼容并蓄,道术合一。”
他目光如电,扫过全场:“儒家仁义,可定人心秩序;法家律令,可明规矩方圆;兵家韬略,可卫疆土安宁;墨家工巧,可富国强兵;农家桑麻,可足食丰衣;医家岐黄,可救死扶伤……百家之道,各有其术,皆为人道演进之一环,何分高下?何来贵贱?”
“本王要的,非是独尊一术,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融会贯通!使仁爱与律法并存,使韬略与工巧结合,使农桑与医道共进!此乃‘皇霸’之真意,海纳百川,万相归一!唯有如此,我北疆方能跳出窠臼,开辟出一条前所未有的强盛之路!”
一番话,石破天惊!
这已不仅仅是兴建一座学宫,这是一场思想上的宣言,是对延续千年传统秩序的挑战,更是要开创一个全新格局的野望!
沈万三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心中的惊涛骇浪,他起身,对着刘睿深深一揖:“主公之志,囊括四海,吞吐日月!万三……唯有倾尽家财,竭尽所能,助主公成此不世之功!”他看到的,是一个远超商业帝国的、更加宏伟的蓝图。
苏檀儿眼眸中满是崇拜与坚定。霍去病单膝跪地:“末将霍去病,愿为此道先锋,扫平一切阻碍!”赵千钧与公输衍亦是激动拜倒。
刘睿看着麾下核心班底被彻底点燃的激情,知道火候已到。他收起《总纲》,语气恢复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学宫之事,关乎国运,即刻启动。沈万三,统筹钱粮物资,招募民夫工匠。”
“公输衍,主持学宫建造,一应规制,按图施行,可酌情优化。”
“霍去病,调派可靠军士,负责工地安保,杜绝一切干扰。”
“苏檀儿,协助沈万三,并开始筹备学宫初期的文书、招募事宜。”
“赵千钧,你随霍将军熟悉军务,同时,讲武堂第一期,你需入学。”
一道道命令清晰明确,众人凛然遵命。
偏厅之外,寒风依旧。但厅内,一场将改变九州格局的思想风暴,已然掀开了帷幕。那幅展开的蓝图与《学宫总纲》,如同投入历史长河的一块巨石,其激起的波澜,注定将远超任何一场战争的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