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锦立马就应了,花钱才好,花了钱,这房子归她就名正言顺了:“多少钱?”
“二十万。”
(兑换二套币约等于二十块)
刘村长脱口而出,显然,这金额是村里一早就定下了的。
二十万不多,买个现成的房子,哪怕只是土墙房也是很便宜了。
但农村盖房子大多都是自个儿准备材料,请村里人帮忙盖,代价就是每天一顿饭。
相比之下肯定是自己盖更划算,但费事啊。
而且孟锦是真喜欢这房子,房子里还保留了石大爷用过的大件家具,一张木板床、一个大木箱、一张四方桌、一条长凳。
别看家具简单,对孟锦母子来说已经很好了,相当于拎包入住。
至于这屋里死过人,怕不怕?
孟锦都在死人堆里睡过,怕啥?
再说石大爷是寿终正寝,又不是横死的,更不存在怕了。
“好。”
一口应下,都不带还价的。
刘村长对孟锦的干脆还挺意外,他还是头一回遇到不还价的。
“那行,咱们这就去村里交钱登记。”
接着就是分土地。
已经分到各家名下养肥了的土地是不可能分给孟锦母子的,分的都是后来开荒出来的地。
孟锦无所谓分什么样的地,分啥样的她都接受。
她有上帝视角,反正再过几年就要施行计划经济了,土地重新归为集体所有,现在争没啥意义。
再说她就一个人,地多了也种不了,与其争地,还不如研究研究计划经济开始前,她要弄点什么营生挣点家底子。
春耕已过,地里长了青苗,孟锦分了地就得跟人补点青苗费,要么给钱,要么等有了收成给人分点粮食。
孟锦选择了给钱。
等房子和田地的事都做好了登记,娘俩才高高兴兴的往新家走。
孟锦母子是要落户在这里的,等回头户籍落实就得给他们娘俩办土地证。
“哟,你们回来啦?来来来,我来给大家介绍下,这就是阿锦,这是她儿子拴住。”
刚绕过竹林,一个个子不高嗓门却很响亮的妇人就快步迎上前来,一手拉着孟锦一手牵过不大乐意跟娘分开的拴住往孟锦的新家走。
边走还边做自我介绍:“阿锦妹子,我叫王大菊,是刘长根的媳妇。”
刘长根就是刘村长。
“王嫂子好,你们这是......”
孟锦看着自家多出来的一堆人有点懵。
“我们是来帮你收拾屋子的,这是你吴二嫂、吴三嫂、这是你廖婶子、屋顶上那俩是你大锤兄弟、铁蛋兄弟......”
孟锦赶紧跟着王嫂子的介绍挨个喊人,拴住也是个聪明的娃,不用人教,自动把他娘嘴里的称呼升了个辈分,也挨个喊人,看着可乖巧了。
“阿锦妹子,你们等会再进屋,等我们把屋顶换完的。”
“对,你们娘俩在外面待会儿,就快弄好了。”
好家伙,她就去交个钱、看个地的工夫,屋门口的荒草除干净了;屋边架着木梯,屋顶的茅草已经换掉一半了;灶房里的灰尘蜘蛛网都扫没了;没有锅的灶上多了个正在烧水的瓦罐;灶门口摆着两捆干树枝。
灶台边上放着个筐子,里边有萝卜、红薯、野菜、春笋、干豆角等等,最上边还放着几个鸡蛋。
筐子边上还有一挑装满了水的水桶。
这可真是......
“谢谢,谢谢王嫂子,谢谢大家,谢谢!”
村民们的热情是孟锦完全没想到的,除了感谢,她也不知道说啥好了。
“谢啥呀?咱以后都是一个村的人了,都是自家人,自家人帮自家人,有啥好谢的?”
“就是就是,以后有啥事你就来我家喊一嗓子,嫂子一准来给你帮忙。”
“对,我们几个都住在村东那块儿,你喊一嗓子咱们都能听见。”
村东就是居住聚集地。
大家伙儿你一句我一句的,根本不用孟锦多问就把厨房那些东西都是谁送来的说了个清楚。
其实就是村里人你一把野菜我一把葱,给凑的,凑了满满一大筐。
不拘多少,家家都有。
水桶和瓦罐是王嫂子拿来的,先借给孟锦母子用,等孟锦家买了新的再还回去。
在场哪些人送了啥孟锦也都记住了,其他没来的人,孟锦记下了名字,等回头再去认认人对个号。
别以为这些东西不值钱不起眼,如今是什么时代?缺吃少喝的时代。
大家送来的这些都是从自家人嘴里省出来的。
人家图她啥呀?图她一穷二白家里连个壮劳力都没有?
从穿来后就一直在为原主的遭遇不值的孟锦体会到了浓浓的人情味。
真正的雪中送炭,礼轻情意重。
孟锦内心感叹,撸起袖子就跟大家伙一起忙活起来。
人情再+1。
拴住也懵,比孟锦还懵,他被几个陌生的婶子给薅了过去,这个揉他脑袋、那个捏他脸的,也不知道是哪个婶子还往他手里塞了个有点蔫吧的桔子。
而后他就被几个不知道从哪钻出来的小孩给拽走了。
长这么大,拴住还是第一次被人这么热情的对待,笑容不自觉的爬到了脸上,整个娃都是恍惚的。
“娘,这就是咱们的新家?我不是在做梦吧?”
是夜,孟锦搂着拴住躺在光秃秃的床板上,盖着刘村长拿来的军大衣,说着悄悄话。
“你都还没睡着呢,做的什么梦?”
孟锦好笑的捏了捏小家伙的脸,瘦归瘦,软和~!
“可是娘,这个村子的人都好奇怪呀,跟咱们屯子里的人一点都不一样。”
“怎么不一样?”
“他们带我一起玩,他们还给我吃的,那个桔子就是桂花婶子给我的,娘你也吃了的,好甜对不对?还有铁头,我兜里的花生就是铁头给我的,是炒熟了的,好香,对了,铁头是铁蛋叔的弟弟,那我是应该叫他铁头哥还是铁头叔?他只比我大一岁,还有......”
拴住小嘴巴拉巴拉的就把今天都有谁跟他玩,玩了啥,给他吃了啥说了个遍。
小孩越说越兴奋,小身子在孟锦怀里拱来拱去,手舞足蹈,无比开心。
孟锦都不需要搭话,只需要在适当的时候充当气氛组,‘是吗?’‘真的呀?’之类的感叹一下就足够孩子继续兴奋了。
看来他们来草坝子村落户是来对了,瞧瞧小家伙,才来一天就变活泼了不少。
环境改变人的精神状态,真是一点都没错。
直到最后,拴住拔高了声音激动道:“他们不会叫我野种!”
孟锦......
孟锦的心情顿时就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