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前最深的黑暗中,林陌再次出现在宿舍楼后那片僻静的空地。这一次,他肩上挎着那支95式自动步枪。
昨夜的交谈并未直接解决技术困境,却像疏通了一条淤塞的河道,让积压的情绪得以流淌,内心反而沉淀下来。李浩那句“守着根”的话语,奇异地缓解了那份因割裂而产生的焦躁。他意识到,那杆挂在墙上的老猎枪所代表的,并非需要抛弃的过去,而是他力量的源泉,是他一切感知与本能反应的基石。他无需遗忘,而是需要找到一种方式,将这份基石,嫁接到新的武器之上。
他回想着林朔的点拨——“把它想象成你身体的一部分”,“去触摸目标”,“肩膀是一片沼泽”,“寻找绝对的静止点”。这些话语不再是抽象的命令,开始与他狩猎时的体验产生共鸣。
他端起步枪,没有立刻瞄准,而是先闭上了眼睛。他调整呼吸,不是军队要求的短促节奏,而是他从小练习的、绵长深沉的祖传呼吸法。气息下沉,灌入丹田,流遍四肢百骸,将身体的每一丝细微颤动都逐渐抚平。他感受着心脏缓慢而有力的搏动,感受着血液在血管里平稳的流动。
然后,他睁眼,据枪。
这一次,他没有刻意去“控制”枪,而是尝试“融入”枪。他将那套呼吸法的韵律,缓缓注入持枪的姿势中。吸气时,肌肉微微舒展,保持一种弹性的稳定;呼气末段,身体进入那种狩猎时特有的、摒除一切杂念的绝对静止状态,仿佛化身为一块岩石,一截枯木。
在这个短暂的静止窗口里,他透过觇孔望出去。视野依旧狭窄,但他不再试图用眼睛去“抓住”目标,而是将视觉信息与他身体对环境的感知(微风拂过皮肤的触感、空气中湿度的变化)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更立体的空间判断。他将准星与靶心之间的关系,不再视为需要精确计算的几何问题,而是看作一种需要去“感应”的相对位置。
扳机预压。他的手指不再僵硬,而是带着一种狩猎时扣动猎枪扳机前的那种谨慎而细腻的触感,去寻找那个击发的临界点。
他没有开枪,只是重复着这个过程:呼吸融入持枪,寻找静止,感官协同“触摸”目标,细腻预压扳机。一遍,又一遍。
汗水从额角滑落,肌肉开始酸胀,但他浑然未觉。他进入了一种奇妙的状态,仿佛不是在练习射击,而是在进行一场与手中钢铁的深度对话,一场将自身古老韵律注入现代兵器的神秘仪式。
天光渐亮,起床哨声响起前,他收拾好装备,悄无声息地返回宿舍。
白天的射击训练如期而至。
依旧是那个靶场,依旧是百米胸环靶。新兵们各就各位,气氛紧张。
林陌趴倒在熟悉的射击位置上。他没有急于装填子弹,而是先闭上眼睛,花了十几秒钟调整呼吸,让自己进入那种将呼吸法与持枪姿态融合的状态。
陈海在一旁看着,眉头微蹙,但没有出声制止。他注意到林陌整个人的气息变得不同了,少了几分之前的僵硬和对抗,多了一种沉静如水、却又内蕴锋芒的稳定。
装填子弹。林陌睁开眼,眼神清澈而专注,如同雪原上锁定猎物的孤狼。
他据枪,吸气,身体微展;缓缓呼气,在气息将尽未尽的那个刹那,身体进入绝对的静止。周遭的喧嚣——风声、他人的枪声、教官的指令——仿佛都被一层无形的屏障隔绝。他的世界里,只剩下呼吸的韵律,手中步枪那细微的平衡感,以及透过觇孔“触摸”到的那百米外的靶心。
手指轻柔而坚定地预压扳机,感受着那模糊的阻力行程。
“砰!”
枪声响起。后坐力传来,他的肩膀如同吸水的海绵,微微下沉,将那冲击力从容化解,枪口跳动极其轻微。他甚至没有刻意去控制,一切仿佛自然而然地发生。
他没有去看报靶结果,迅速退壳,再次推弹上膛,重复着同样的流程。呼吸,静止,触摸,击发。
“砰!”
“砰!”
“砰!”
“砰!”
五发子弹,节奏稳定得令人心悸。每一次击发,都精准地卡在那个呼吸与身体共同创造的绝对静止点上。
射击结束。报靶员的声音依次传来。
当报到林陌的靶位时,报靶员的声音明显顿了一下,带着难以置信的确认口吻:“……十二号靶,48环!”
48环!
这个成绩,在新兵实弹射击中,已属顶尖!与他第一次那惨不忍睹的28环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训练场上出现了一阵短暂的寂静,随即爆发出低低的哗然。孙猛等人脸上的讥诮彻底凝固,变成了彻底的愕然。李浩则兴奋地差点跳起来,用力挥舞了一下拳头。
陈海抱着胳膊,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但眼底深处却掠过一丝极其复杂的情绪,有震惊,有释然,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激赏。他看得很清楚,林陌的突破,并非源于对条令的熟练掌握,而是找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将天赋与武器相结合的独特路径。这是一种本质上的飞跃。
林陌从地上站起身,退到安全区。他低头看着手中的95式步枪,冰冷的金属外壳似乎不再那么陌生,握把处仿佛还残留着他掌心透过来的温度。一种奇异的连接感,微弱,却真实地建立了。
他并没有感到特别的兴奋,只有一种水到渠成的平静。他完成了第一次重要的自我突破与融合。他证明了,山野赋予他的灵魂,并非无法在现代的钢铁规则中立足,只要找到正确的桥梁,古老的本能反而能爆发出更强大的力量。
这次突破,象征意义远大于环数本身。它标志着林陌开始真正地、从内心深处接纳新的身份和武器,并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驾驭它、超越它。淬火之路,漫长而艰难,但这第一次成功的融合,如同在黑暗的隧道尽头点亮了一盏灯,照亮了前行的可能,也极大地坚定了他的信念。
他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但有了这个开始,后续的一切,便都有了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