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离商队主道,转向东南,意味着彻底告别了相对安全的贸易路线,投入昆仑山前麓未经驯服的荒野。地势开始明显起伏,干燥的戈壁逐渐被覆盖着耐旱灌木和零星草丛的丘陵取代。巨大的山体仿佛近在咫尺,雪线清晰可见,冰川融水形成的溪流在深切的河谷中轰鸣,带来潮湿冰凉的水汽,与戈壁的干热形成鲜明对比。
根据老玉工的模糊指引和纳斯尔地图上难以辨认的标记,他们需要找到一条被称为“玉工古道”的废弃路径。这条古道并非官方驿道,而是古代玉工和朝圣者踩踏出来的小径,年代久远,大多已被自然力量抹去痕迹。
沙赫拉兹再次展现出他作为顶级向导的价值。他并不盲目寻找明显路径,而是专注于观察地形、植被和水流。他告诉众人,古人选择路径,必依循最省力的原则,往往沿着山脊线(视野好,避免河谷洪水)或特定的等高线蜿蜒,同时会避开地质不稳定区域。
“看那里,”沙赫拉兹指着一处山脊的豁口,那里两侧山势相对平缓,且有大量风化破碎的页岩,“这种地形,容易形成相对稳定的风口,积雪少,而且页岩破碎后形成的碎石路,虽然难走,但不易积水形成沼泽,是古人可能选择的路线。”
他们朝着那个豁口前进。果然,在豁口下方一片被沙棘丛半掩的坡地上,发现了几块排列并非完全自然的巨石,石头上有着模糊的、长期被脚踩磨蚀的痕迹,甚至在一块巨石的背风面,发现了一个早已褪色、几乎与岩石融为一体的红色箭头标记!
“是路标!”纳斯尔激动地低呼,“看这颜料的成分和剥落方式,非常古老!”
他们沿着这些断断续续的痕迹向上攀登。路越来越难走,经常需要在乱石堆和陡坡间手脚并用。但随着海拔升高,视野越发开阔,回头望去,来时的戈壁和绿洲如同沙盘上的模型,浩瀚壮阔。
在翻越豁口后,眼前景象一变。他们进入了一条更加深邃、植被相对茂密的河谷。这里胡杨、沙枣树更加高大,甚至出现了零星的野生白杨。河水湍急清澈,空气中弥漫着湿润的泥土和植物清香。与北麓的荒凉相比,这里仿佛是一片被昆仑山小心珍藏的秘境。
古道沿着河谷一侧蜿蜒,时而被滑坡的泥土掩埋,时而又清晰可见由大小不一的河卵石铺就的路基。在一些险要地段,还能看到人工开凿的台阶和防止落石的矮墙遗迹。
汪臧海注意到,河谷两侧的岩壁颜色丰富,除了常见的灰黄色,还出现了大片的赭红、青灰,甚至有些区域在阳光下闪烁着云母般的光泽。他回想起老玉工的话——“跟着玉走”,这里的岩层显然富含多种矿物。
他们在一处较为平坦的河滩休息,补充饮水。沙赫拉兹在河边取水时,从河床底部捞起几块被水流冲刷得圆润的石头,其中一块巴掌大小、通体墨绿、内部带有蜿蜒白色纹路的石头引起了他的注意。
“汪先生,你看这个。”他将石头递给汪臧海。
汪臧海接过,入手沉甸甸,质地细腻。那墨绿的底色深邃如潭,内部的白色纹路并非杂乱,而是呈现出一种奇特的、如同叶脉或河流分支般的网状结构,极其精美。
“这是……昆仑玉的一种,而且是极为罕见的‘墨玉’。”汪臧海仔细端详,心中震动,“这纹路……并非普通杂质,倒像是……地图?”
他将石头递给纳斯尔,纳斯尔对着阳光看了半晌,又拿出他那几张于阗文残片和地图对比,忽然激动地手指颤抖:“看!这白色纹路的走向,与残片上描述的‘地脉支流’以及我地图上一条模糊的虚线非常相似!这……这石头难道真的在记录这里的地下水脉或者矿脉分布?”
这个发现让所有人都感到不可思议。如果玉石真的能记录地理信息,那么古人依靠玉石纹理寻找矿脉和路径的说法,就并非空谈!
他们将这块墨玉石小心收好,继续沿古道前行。随着深入,人类活动的古老痕迹越来越多。他们发现了废弃的玉矿坑洞入口,大多已被塌方封死;看到了简陋的、用来祭祀山神的石堆(敖包);在一处背风的山凹里,甚至发现了一个小小的、利用天然岩洞改建的古代工棚遗址,里面还散落着一些破碎的陶罐和石制工具。
在这些遗迹中,他们特别注意寻找与星辰相关的符号。果然,在一处工棚内侧的岩壁上,发现了一幅保存相对完好的刻画:中心是一个代表昆仑山的三角形,周围环绕着星辰,而一条线从山体中心延伸出来,连接着星辰,旁边刻着几个于阗文字符。
纳斯尔勉强辨认:“大意是……‘山心指引,星路为标’……这再次印证了‘山之心’与星辰的关联!”
就在他们专注于解读岩画时,负责警戒的赵斥候突然发出预警:“有情况!上游方向有动静,像是很多人,还有牲畜!”
众人立刻隐蔽到岩石和灌木之后。很快,一支规模不小的队伍出现在河谷上游,正沿着古道向下走来。那不是商队,而是一支由数十名劳工、几头驮运物资的毛驴和几名监工模样的人组成的队伍。劳工们衣衫褴褛,面容憔悴,拖着沉重的步伐,监工则骑着马,不时呵斥鞭打。
“是矿工?”阿卜杜勒老爹低声道,“看他们的工具,像是开矿的。”
“不像普通的玉工,”沙赫拉兹观察着监工的装备和神态,“那些监工带着武器,眼神凶狠,更像是……私人武装。而且你们看他们来的方向,是更深的山里,那里按理说早已没有大规模开采的矿点了。”
汪臧海心中升起不祥的预感。他示意大家保持绝对安静,仔细观察。
队伍从他们隐蔽处下方不远处的古道经过。透过枝叶缝隙,汪臧海看到那些劳工背负的箩筐里,并非全是玉石原石,竟然夹杂着一些闪烁着金属光泽的、颜色暗沉的矿石碎块!那颜色和光泽,与他之前在青铜树区域见过的铜金矿渣极其相似!
这支队伍的出现,意味着昆仑山深处的秘密,并不仅限于“鹰巢”古堡。还有其他人,可能在更隐蔽的地方,进行着类似的活动!
队伍走远后,小队才从隐蔽处出来,气氛更加凝重。
“情况越来越复杂了。”赵斥候沉声道,“这山里到底藏着多少秘密?又有多少双眼睛在盯着?”
汪臧海望着队伍消失的方向,又看了看手中那块纹路奇特的墨玉石,目光坚定:“无论如何,我们必须继续向前。找到‘玉工古道’的尽头,找到那个地脉与星路的交汇点。只有到了那里,或许才能看清这重重迷雾背后的真相。”
他们不再停留,加快脚步,沿着古老的玉工古道,向着昆仑山更深、更神秘的前麓腹地进发。古道蜿蜒,仿佛没有尽头,每一步都踏在历史的尘埃上,也踏在未知的险境边缘。
远方的雪山之巅,云雾缭绕,那里是否就是“山之心”的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