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浓,一封来自省城设计院的挂号信,送到了“北匠工坊”。信是写给陈山河的,措辞正式,内容却让陈山河心头一跳。
省建筑设计院,承接了市里新建的“外式宾馆”项目,其中部分客房和公共区域,需要配套具有“民族特色和传统韵味”的室内家具。设计院的一位总工,在朋友家见过“北匠”为老教授定制的画案,印象深刻,经人推荐,想邀请“北匠工坊”参与宾馆家具的设计和制作投标。
参与省重点工程!还是和外事活动有关!
这消息在工坊里炸开了锅。
“我的老天爷!给外宾住的地方做家具?这……这能行吗?”王老蔫咂舌道。
“设计院找咱们?那不是大衙门吗?规矩肯定多!”赵小满有些怯。
郑怀古却眯着眼,抽着烟袋,慢悠悠地说:“外宾咋了?外宾也得坐椅子睡觉!只要活儿好,到哪儿都不怕!”
陈山河心里也是翻江倒海。这是个巨大的机遇!一旦中标,“北匠”的品牌将跃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从民间走向官方,从地方走向省级平台!但挑战也空前巨大:设计院的要求必然极高,图纸、标准、工期、验收,样样都得按规矩来,不能有半点马虎。
去,还是不去?
几乎没有犹豫,陈山河就下了决心:必须去!不仅要参与,还要全力以赴,争取拿下!
他立刻给设计院回了信,表示“北匠工坊”非常荣幸受邀,将积极准备参与投标。随后,他召集了全体核心人员开会。
“同志们,机会来了!天大的机会!”陈山河扬着信纸,声音因激动而有些沙哑,“但这也是块硬骨头!咱们得拿出看家的本事,还得学会新本事!”
他迅速布置任务:
一、成立项目小组。
陈山河亲自挂帅,担任组长。郑怀古为技术总顾问,负责工艺把关和难点攻克。石根为执行副组长,负责协调生产和样品制作。李杏枝负责成本核算和资料整理。甚至把王老蔫也拉进来,负责材料采购和后勤保障。
二、吃透招标文件。
设计院随信寄来了初步的招标要求和技术规范。全是专业术语和图纸符号。陈山河带着石根,连夜研究,不懂的就查字典,或者第二天跑到县里请教中学老师。重点弄明白宾馆对家具的尺寸、功能、风格、材质、环保、安全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三、实地考察,量身设计。
陈山河和石根专门去了一趟省城,通过关系,到正在建设的外事宾馆工地外围看了看(进不去),感受建筑风格和规模。又拜访了设计院的那位总工,当面聆听更详细的需求。回来后,结合“北匠”的工艺特点,开始构思设计方案。
关键点:既要体现传统明式家具的神韵,又要符合现代宾馆的实用需求和人体工学;用料要高档环保(指定使用特定硬木),结构要安全稳固(尤其是公共区域的家具),细节要精致耐看。
郑怀古拿出了压箱底的功夫,带着石根、赵小满,反复推敲榫卯结构,确保在承重、耐用性上万无一失。他还根据宾馆环境,改进了部分传统样式,使其更简洁、更适应现代空间。
李杏枝则仔细核算每件家具的材料成本、工时成本、管理成本和合理利润,为报价做准备。她反复核对,确保报价既有竞争力,又不至于亏本。
四、精心制作投标样品。
招标要求提供主要家具的实物小样或足尺样品。陈山河决定,不惜工本,制作一件宾馆标准客房用的“改良明式写字台”和一对“圈椅”作为投标样品。选用上等花梨木,由郑怀古亲自监制,石根带领最好的徒弟动手。每一个榫卯,每一道打磨,都精益求精,力求完美。
样品完工那天,所有人都围了过来。写字台线条流畅,结构严谨,细节处融入了简化的螭龙纹装饰,既庄重又不失灵动。圈椅弧度舒适,靠背雕有祥云图案,寓意美好。两件家具散发着温润的光泽和淡淡的木香,堪称艺术品。
“好!好东西!”郑怀古围着样品转了好几圈,难得地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这活儿,拿得出手!”
陈山河小心翼翼地将样品打包,附上详细的设计说明、工艺介绍、材料证明和报价单,在规定日期前,送到了省设计院。
等待结果的日子,格外漫长。工坊里,大家干活时都多了几分心思,时不时望向村口,盼着邮递员的身影。
半个月后,消息终于来了。设计院来信,通知“北匠工坊”的方案和样品,在几家参标单位中脱颖而出,成功中标!信中要求尽快签订正式合同,并开始小批量试生产。
“中了!咱们中了!”石根挥舞着信纸,在车间里大喊。
工坊里瞬间沸腾了!欢呼声、掌声响成一片。
郑怀古用力拍着陈山河的肩膀,激动得说不出话。
李杏枝抹着眼泪,脸上笑开了花。
陈山河紧紧攥着那封信,眼眶发热。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笔订单,更是“北匠工坊”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标志着,“北匠”的工艺和品牌,得到了官方和专业机构的高度认可!
逆袭的路上,每一步攀登都充满艰辛,但每一点突破都意义非凡。省城设计订单的中标,为“北匠”打开了一扇通往更广阔天地的大门。陈山河和他的伙伴们,用扎实的技艺和真诚的努力,赢得了这场关键战役的胜利,也为未来的发展,注入了更强大的信心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