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交会进入第二天、第三天,“北匠”展位的人气,如同广州的气温,持续升温。
得益于首日梁先生的“慧眼识珠”和石根沉稳的现场演示,“白山黑水”地屏的精湛工艺和“北匠”坚守传统的故事,通过口耳相传和客商们的相机,在小范围内悄然传开。前来参观、询价的客商明显增多,展位前不再冷清。
石根的工作台成了焦点区域。他每天定时演示传统榫卯的制作过程:开料、划线、凿眼、组装。刨花在手中翻飞,凿刃精准落下,榫卯严丝合缝地结合,整个过程流畅而富有韵律,充满了手工的温度和力量感。不少外国客商看得入迷,竖起大拇指,用生硬的中文说“功夫!好功夫!”,纷纷拍照录像。甚至有几位来自北欧的家具设计师,饶有兴致地蹲在旁边看了半天,通过翻译与石根交流起不同木材的特性和工具的使用心得。
李杏枝和小张忙得不可开交,接待一波又一波的咨询。有询价希望批量采购的东南亚经销商,有对特定款式感兴趣要求修改设计的日本客商,还有对“合作社”模式本身感到好奇的欧洲采购代表。李杏枝准备的中英文宣传册和价目表供不应求。
陈山河则负责应对更重要的客户。香港“雅集堂”的梁先生又来了两次,带着公司的采购经理和设计师,对“北匠”的产品系列、产能、质量控制进行了更深入的考察,甚至提出了几处针对海外市场的细节修改建议,显示出浓厚的合作诚意。一位德国高端家居品牌的采购总监,对那套“明韵”书房系列爱不释手,就环保认证和独家代理权的问题,与陈山河进行了长时间的磋商。
一切似乎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然而,树大招风。就在展会第三天下午,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不期而至。
当时,展位前围了不少人,石根正在演示一个复杂的“攒边打槽”工艺,手法精准,引得阵阵赞叹。这时,几个穿着讲究、操着江浙口音的中年男子挤了进来,为首一人,大腹便便,手上戴着硕大的金戒指,眼神挑剔地扫视着展品。
“哟,东北来的?做仿古家具的?”金戒指男子拿起一个榫卯小样,在手里掂了掂,语气带着几分不屑,“样子嘛,还凑合。就是这做工……糙了点吧?你看这榫头,毛刺都没打干净。跟我们那边‘东阳工’比,差远喽!”
他旁边一个瘦高个附和道:“就是!价格还不便宜!王总,我看他们是瞎要价,糊弄老外呢!”
这话声音不小,周围不少客商都听到了,目光齐刷刷地聚焦过来。石根的脸瞬间涨红了,手里的凿子停了下来。李杏枝和小张也皱起了眉头。
陈山河心里一沉,知道来者不善,可能是竞争对手,也可能是故意找茬的。他深吸一口气,脸上保持微笑,稳步走上前。
“这位老板,您好。欢迎指点。”陈山河语气平和,从金戒指男子手中接过那个榫卯小样,指着接口处,“您说的毛刺,可能是指这里。这是我们故意留的‘手工痕’。纯手工制作,不同于机器打磨,会保留一些工具的自然痕迹,体现的是手作的温度和 authenticity(真实性)。当然,如果是影响结构的毛边,我们绝对会处理干净。您可以检查一下我们的成品接口。”
他又拿起旁边一件成品椅子的榫卯连接处,光滑如镜:“至于和‘东阳工’比较,各有千秋。东阳木雕精细繁复,我们‘北匠’更追求线条的力度和结构的严谨,风格不同。价格方面,我们用的是长白山特选硬木,全榫卯,纯手工,植物漆,成本确实高些。但物有所值。”
金戒指男子被陈山河不卑不亢的态度噎了一下,哼了一声,又指着那件大地屏:“这么大的东西,全是榫卯?吹牛吧?肯定有暗钉或者胶粘!”
这时,一直沉默观察的梁先生走了过来,淡淡开口:“王老板,久违了。这件地屏,梁某仔细看过了,确是通体榫卯,工艺之精,在我所见过的当代家具中,堪称翘楚。‘北匠’的功底,是实实在在的。”
梁先生在行业内显然颇有声望,他这一开口,金戒指男子气势顿时矮了半截,讪讪道:“原来是梁先生……既然您这么说,那可能是我看走眼了。”他悻悻地放下小样,带着人灰溜溜地走了。
风波平息。梁先生对陈山河点点头:“陈社长,处变不惊,有理有据,很好。商场如战场,难免遇到各色人等,守住本心,拿出真东西,才是根本。”
“多谢梁先生解围!”陈山河由衷感谢。
这个小插曲,非但没有损害“北匠”的声誉,反而让周围客商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北匠”对工艺的自信和产品的真实品质。之后,询价和留下名片的客商更多了。
展会进行到中段,“北匠”这颗来自黑土地的种子,终于在广交会这片热土上,顶住了风雨,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独特光彩。逆袭的路上,质疑和挑战是常态,唯有凭借过硬的质量和从容的气度,才能站稳脚跟,赢得尊重。真正的收获季节,即将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