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怀古的心事,陈山河记在了心里。他开始有意识地给石根压担子,让他独立负责一些不那么复杂但需要统筹的订单。
机会很快来了。县里新开的“迎宾楼”饭店,要订制二十套包间的桌椅,样式是常见的八仙桌和靠背椅,但要求做工扎实,工期紧。
陈山河思忖片刻,把石根叫到跟前:“石根,迎宾楼这批活儿,你来负责。从下料、安排工序到最后的组装、验货,你全权把关。郑师傅和我给你兜底,但具体怎么干,你拿主意。”
石根一听,脸唰地白了,手都不知道往哪放:“山河哥,俺……俺不行吧?这么多活儿,万一搞砸了……”
“怕啥?”陈山河拍拍他肩膀,“迎宾楼的刘主任我熟,已经说好了,样式常规,要求就是结实耐用。料子用柞木,工艺你都熟。大胆去干,出了错算我的,有了经验是你自己的!”
石根看着陈山河信任的眼神,又瞥了一眼旁边闷头抽烟、不置可否的郑怀古,咬了咬牙,重重点头:“哎!山河哥,俺试试!”
接下任务后,石根像变了个人。他先是拿着图纸,反复研究,在废料上练习了几次关键的榫卯结构。然后,他学着陈山河的样子,列了个简单的物料清单和工时计划,找李杏枝领了料,又去跟王老蔫协调了带锯机使用时间。
下料时,他格外仔细,每根料都反复测量,生怕下错浪费。安排工序时,他让手稳的赵小满负责开榫凿眼,让有劲的马永贵负责粗刨,自己则盯在最关键的组装和细磨环节。
郑怀古表面上不管不问,依旧雕他的花牙,但眼神总时不时瞟过去。有次看到石根在调一个桌腿的斜撑,角度稍有偏差,老爷子哼了一声,没说话,却故意把榫头敲得山响。石根一个激灵,赶紧重新调整,直到严丝合缝。
组装第一张桌子时,石根紧张得手心全是汗。几个部件对榫,他敲了十几下才勉强合拢,但有一条腿还是有些晃。他急得满头大汗。
“榫眼浅了半毫。”郑怀古不知什么时候踱了过来,用烟袋杆敲了敲那条桌腿,“重新开!差一丝,毁一工!”
石根脸一红,二话不说,立刻拆开返工。这次,他更加小心翼翼,直到桌子四平八稳,用手推都纹丝不动。
有了这次教训,后面的活计,石根越发谨慎。他甚至无师自通地想了个办法:用水平尺和线坠检查每个部件的平整度和垂直度,确保万无一失。
工期过半时,出了个小意外。马永贵在刨料时走神,刨坏了一根重要的桌枨。料子废了,重新下料要耽误一天工期。马永贵吓坏了,等着挨骂。
石根看着那根废料,脸色铁青,拳头攥得紧紧的。大家都以为他要发火,连郑怀古都斜眼瞅着。
可石根深吸了几口气,竟然压住了火气,对马永贵说:“永贵,下次小心点。料子废了是小事,耽误交货是大。今晚咱俩加个班,把料赶出来。”
马永贵愣住了,连忙点头。那天晚上,石根陪着马永贵,一直干到深夜,把料补齐了。
二十套桌椅,终于在规定工期内全部完工。每一套都结结实实,榫卯严密,表面光滑。
验货那天,迎宾楼的刘主任过来,用手摸了摸,摇了摇,又仔细看了看榫卯,满意地点点头:“不错!小石师傅,手艺可以啊!以后有活儿还找你们!”
石根搓着手,憨厚地笑着,心里像放下了一块千斤巨石。
晚上,工坊收了工,郑怀古破天荒地没立刻回屋,而是走到正在收拾工具的石根面前,丢下一句话:“嗯,像个干活的样子了。”然后背着手,叼着烟袋走了。
石根愣在原地,看着师傅的背影,眼圈突然就红了。他知道,这是师父给他的最高褒奖。
陈山河把这一切看在眼里,心里欣慰。石根这次独立负责项目,不仅锻炼了技术,更磨练了心性和管理能力。他能控制情绪,承担责任,想办法解决问题,已经初步具备了独当一面的潜质。
逆袭的路上,人才是核心。大胆启用新人,给予信任和空间,让他们在实战中成长,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石根通过了这次考验,意味着“北匠工坊”的技术和管理梯队,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未来的路,需要更多像石根这样的年轻人,接过接力棒,继续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