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督察组如期派出,如同数把精准的手术刀,切入全省经济发展的肌体。叶凡留在省里,负责与各督察组保持联络,汇总每日情况,协调处理督察中发现的重大或敏感问题。他的办公室成了信息的中枢,每天涌入大量的报告、数据和请示。
清源市并非重点督察对象,但叶凡还是特别留意了来自那里的信息。反馈显示,清源市在自查阶段态度积极,上报了不少“自我剖析”的问题,整改方案也做得像模像样。周远山在几次相关的电视电话会议上发言,姿态放得很低,反复强调“借督察东风,刮骨疗毒”。
一切都显得那么正常,甚至可以说是应对督察的“模范生”。
然而,叶凡心中的那根弦却始终紧绷着。他了解周远山,那绝不是一个甘于被动应付的人。如此低调配合,反而显得有些不寻常。
这天下午,他收到一份来自第三督察组的加密简报。第三督察组负责督查包括金融、市场监管等领域,简报中提到,在抽查地方融资平台和部分大型民企的关联交易时,发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现象”,其中提到了鼎华集团。
简报措辞谨慎,没有明确结论,只是指出鼎华集团近两年通过复杂的股权结构和关联交易,参与了多个地方政府的ppp项目(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包括清源市的“老城记忆”项目,其资金流向和风险隔离存在“模糊地带”。督察组建议,是否需要提请审计或金融监管部门进行专项核查。
叶凡的心猛地一沉。果然,风还是吹到了鼎华这里。他立刻将这份简报列为急件,准备呈报魏省长。
就在他整理文件时,办公桌上的红色保密电话响了。这个号码只有极少数高层领导和核心部门知晓。
“喂,我是叶凡。”
“叶秘书,是我,周远山。”电话那头的声音依旧沉稳,但语速比平时稍快,“有个紧急情况,必须立刻向您和魏省长汇报。”
“请讲。”叶凡按下录音键和笔录键,这是规矩。
“我们接到群众实名举报,并提供了一定证据,反映‘萤火’公益法律服务中心负责人唐若雪,在代理河口村环境诉讼案过程中,可能存在煽动村民、夸大损害、甚至涉嫌不当收取村民‘活动经费’的问题。”
周远山的语气带着沉痛和严肃,“证据目前还在核实,但举报人情绪激动,声称如果政府不处理,将向媒体曝光。此事关系重大,不仅涉及案件本身,更可能影响政府形象和司法公正。我们已初步稳控住举报人,但情况紧急,特此汇报,请示省里意见。”
如同一道惊雷在耳边炸响,叶凡握着话筒的手瞬间收紧,指节泛白。
举报唐若雪?!煽动、夸大、甚至收取费用?
这简直是荒谬!他几乎要脱口而出。以他对唐若雪的了解,她绝不可能做出这种事!这分明是构陷!是有人眼看河口村案立案,试图用最肮脏的手段将她抹黑,从而瓦解整个诉讼!
而周远山选择在这个时间点,用保密电话直接向他汇报,其用意更是深不可测。他是真的恪尽职守,按程序汇报?还是想借他叶凡之口,将这把火直接引到魏省长面前?或者,他算准了自己与唐若雪的关系,想看看自己会作何反应?
一瞬间,叶凡脑海中闪过无数念头。愤怒、震惊、担忧,还有一种被拖入泥潭的恶心感,交织在一起。
他强行压下翻涌的情绪,用尽可能平稳的公事公办的口吻回应:“周市长,情况我记录了。关于公益组织和律师的执业行为,有明确的法律法规和行业监管体系。清源市既然接到举报,应依法依规、客观公正地进行调查核实,在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之前,不宜轻易下结论,更要避免对当事人造成不当影响。同时,要做好举报人的工作,防止事态扩大化。我立即将此事向魏省长汇报。”
他没有表达任何个人看法,只是强调了依法处理和防止事态扩大的原则。
“明白!我们一定严格按照叶秘书的指示办,依法依规,审慎处理。”周远山立刻表态,随即又补充了一句,语气意味深长,“也请叶秘书和魏省长理解,我们基层处理这类敏感问题,压力很大,关键是把握尺度,维护稳定大局。”
挂断电话,叶凡站在原地,久久没有动弹。窗外天色昏暗,乌云低垂,一场暴雨似乎即将来临。
他感觉自己就像棋盘上的一颗棋子,被周远山这只无形的手,精准地放在了最难受的位置。一边是职责所在,必须如实汇报;另一边是内心深处对唐若雪毫无保留的信任,以及对这种卑劣手段的愤怒。
更让他心寒的是,周远山此举,无疑是将他和唐若雪再次强行捆绑在了一起。无论他如何撇清,在外人看来,这件事都不可避免地会牵扯到他叶凡。
他拿起那份关于鼎华集团的督察简报,又看了看刚刚记录的关于举报唐若雪的电话内容。
一方是可能存在问题的大型企业,一方是坚持公益却遭遇构陷的律师。
而周远山,则站在中间,左右逢源,进退有据。
好一个高明的棋手!
叶凡深吸一口气,拿起记录纸和那份简报,走向魏省长办公室。他必须汇报,这是他的职责。但他也要在汇报中,尽可能地客观,尽可能地提醒领导注意这背后可能存在的复杂博弈。
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他不再仅仅是一个旁观者或被动应对者。他已经被周远山,巧妙地拖入了这盘棋局之中。
是成为别人手中的棋子,还是努力跳出棋盘,看清全局?
考验,骤然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