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在文件和会议的交替中飞速流逝,叶凡逐渐掌握了作为“一秘”的工作节奏和分寸感。他像一枚精准的齿轮,严密地嵌入了魏省长工作体系的运行中,赢得了越来越多的信任。
然而,真正的核心圈子,从来不是仅靠效率和能力就能完全融入的。它需要一种更隐秘的、关乎私人信任的“认证”。
这天下午,魏省长结束了一个重要会议,回到办公室后,没有像往常一样立刻处理积压的文件,而是将叶凡叫了进来,脸上带着一丝罕见的、略带疲惫的温和。
“叶凡,坐。”魏省长指了指对面的椅子,自己则揉了揉眉心,“有件私事,可能要麻烦你一下。”
叶凡心中一凛,知道这或许就是那道无形的门槛。他端正坐姿,恭敬道:“省长您请吩咐。”
“是我女儿,魏小雨。”魏省长语气平常,像在聊家常,“她去年从国外留学回来,在北京一家金融机构工作。年轻人嘛,总想闯一闯。她和几个朋友自己搞了个小投资公司,最近在谈一个项目,好像涉及到我们省里一家拟上市企业的pre-Ipo轮融资。”
叶凡的神经瞬间绷紧。领导子女经商,这是最敏感的地带之一。魏省长似乎看出了他的紧张,笑了笑,摆摆手:
“你别紧张。小雨那孩子,我还是了解的,有分寸,不会胡来。她跟我提过一嘴,说那家企业资质不错,就是有些行业政策上的细节吃不准,怕踩线。我呢,位置在这里,不方便直接过问这些具体商业运作。”
他顿了顿,目光落在叶凡身上,语气依旧随意,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
“你是学法律出身,又在研究室历练过,对政策和法规把握得准。我的意思是,你看看能不能,在不违反原则、不给人留下话柄的前提下,以你个人的名义,帮她……参谋一下?主要是从政策合规的角度,把把关。别让她年轻人不懂事,走了弯路。”
办公室里安静得能听到墙上挂钟的秒针走动声。叶凡感觉自己的后背瞬间渗出了一层细密的冷汗。
参谋?把关?
话说得轻描淡写,但其间的意味,叶凡听得清清楚楚。这不是一份普通的工作,这是一份“私事”,一份来自权力顶峰的直接请托。它游走在规则边缘,考验的不仅是他叶凡的专业能力,更是他绝对的忠诚和“懂事”程度。
答应,意味着他将自己的前途乃至原则,与领导的家事进行了深度捆绑,真正进入了那个最核心的、荣辱与共的“自己人”圈子。这无异于一份无形的“投名状”。
拒绝?他几乎可以想象那后果。失去信任是最轻的,甚至可能被立刻调离这个无数人艳羡的位置。
他的大脑飞速运转。风险评估、法律界限、可能的后果……无数念头电光火石般闪过。他想起了唐若雪那双清澈而执着的眼睛,想起了自己初入机关时那份对规则的敬畏。
但最终,现实的重力拉扯着他。他想起王明主任曾经的“提点”,想起自己一步步走到今天的不易,想起魏省长平日里的信任与栽培……更重要的是,他内心深处对更高权力平台的渴望,像一头蛰伏的兽,在此刻发出了低沉的嘶吼。
他没有犹豫太久,或者说,他不敢犹豫太久。
他抬起头,迎向魏省长的目光,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带着些许荣幸的郑重:
“省长,我明白了。您放心,我会以朋友的身份,从专业角度帮小雨看一下相关资料,确保项目在法律和政策框架内运行,绝不会给您添任何麻烦。”
他的回答很巧妙。强调了“朋友身份”和“专业角度”,划清了公私界限,同时又明确表达了愿意效劳的态度。
魏省长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那是一种真正放下心来的松弛感。他点了点头,语气更加温和:“好,那就辛苦你了。具体怎么联系,我让小雨直接找你。记住,把握好分寸就行。”
“是,省长。”
从里间办公室出来,叶凡感觉自己的脚步有些虚浮。他坐回自己的椅子,才发现握笔的手心里全是汗。
他拿起内线电话,通知机要室送下一批待阅文件。声音依旧平稳,听不出任何异样。
但只有他自己知道,就在刚才那短短的几分钟里,他越过了某条重要的界线。他接下了那份“投名状”,虽然他用“朋友”和“专业”包裹了它,但本质并未改变。
为了这份“自己人”的认证,他主动将手伸进了那片规则的灰色地带。
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他与魏省长的关系,不再仅仅是上下级,更增添了一层复杂而牢固的私人纽带。他获得了更坚实的庇护和更广阔的前景,但也背负上了更沉重的枷锁和更不可预测的风险。
晚上,他收到了一个来自北京的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内容很简单:
“叶秘书您好,我是魏小雨,父亲让我联系您。关于项目资料,不知您何时方便?”
看着那条短信,叶凡沉默了良久,才缓缓回复:
“魏小姐您好,资料请发我邮箱。我会尽快研阅。”
按下发送键的瞬间,他仿佛听到内心深处,有什么东西,发出了一声微不可闻的碎裂声。
那是理想主义者最后的天真,在现实权力面前,不堪一击的脆响。
“投名状”已纳,前路是更快的攀升,还是更深的泥沼?他已无法回头,只能沿着这条已然选定的路,继续走下去。而这条路上,原则与利益的博弈,将从此如影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