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心难有答案,工作却不会停歇。叶凡将那份莫名的烦躁与疑虑强行压下,重新投入高速运转的秘书节奏中。
他需要处理的,是全省层面的大事要事,个人的那点情绪,在庞大的体制机器面前,显得如此微不足道。
几天后,他接到一个任务,陪同魏省长前往省高级人民法院,调研司法服务保障营商环境的工作。
这是一个相对常规的调研,重点在于了解法院在产权保护、破产审判、执行合同等方面如何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车队驶入省高院大门,院长、副院长等一班人早已在台阶前等候。一番简短的寒暄后,众人步入庄严肃穆的审判大楼。
调研以座谈会形式进行,高院院长亲自汇报,相关庭室负责人补充。
叶凡坐在魏省长侧后方,专注地记录着要点。当会议进行到一半,一位民事审判庭的副庭长起身,补充介绍几个优化营商环境的典型案例时,叶凡抬起头,目光落在发言者身上,不由得微微一愣。
发言者是一位三十出头的女性,穿着法官袍,身姿挺拔,容颜清丽,眉宇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专业与沉静。竟然是苏晚晴!
苏晚晴,他法学院的同窗,当年班上最刻苦也最优秀的女生之一,与他和唐若雪都相熟。毕业后,她以优异成绩考入法院系统,从书记员做起,没想到短短几年,已经晋升为省高院的副庭长了。
苏晚晴的发言条理清晰,案例典型,论证有力,既展现了深厚的法律功底,又紧扣“司法保障营商环境”的主题,赢得了魏省长的微微颔首。
会议结束后,按照行程,魏省长还要视察高院的诉讼服务中心。在众人移步的间隙,苏晚晴自然地走到叶凡身边,脸上带着一丝久别重逢的浅笑:
“叶凡,哦不,现在该叫叶秘书了。好久不见。”
她的语气平和,带着老同学的熟稔,却没有丝毫攀附或拘谨。
“晚晴,真的是你!”叶凡也露出笑容,心中有些感慨,“刚才听你发言,非常精彩。没想到你已经是省高院的庭长了,恭喜!”
“副庭长,刚提不久。”苏晚晴纠正道,语气淡然,“比不上你,已经是魏省长身边的红人了。”
“都是工作。”叶凡摆摆手,转而问道,“这几年……还好吗?”
“挺好的,按部就班。”苏晚晴看了看他,眼神似乎洞悉了什么,“若雪的事情,我听说了。她不容易。”
她突然提起唐若雪,让叶凡一时不知该如何接话,只能含糊地“嗯”了一声。
苏晚晴似乎也没指望他回答什么,只是轻轻叹了口气:“我们当年在法学院,都曾以为自己手持法律之剑,能荡尽天下不平事。现在……我在这审判台上,力求每一个判决公正;若雪在民间,为那些发不出声音的人奔走;而你……”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叶凡胸前省委工作人员的徽章,“你在制定规则的地方。我们走了不同的路,但希望,终点不要相差太远。”
她的话语很轻,却像重锤一样敲在叶凡心上。不同的路,不同的位置,但都不要偏离“公正”的初心。
这是苏晚晴的期许,又何尝不是他内心深处对自己的拷问?
“我会记住。”叶凡郑重地点了点头。
这时,前面有人招呼,视察要继续了。苏晚晴对叶凡笑了笑:“快去忙吧,大秘书。有空……和若雪一样,常联系。”她的话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调侃和深意。
叶凡看着她转身离去的背影,法官袍衬得她身形愈发挺拔坚定。苏晚晴,她选择了在司法体系内坚守,用一个个具体的判决来实现正义。
这与唐若雪激进的公益诉讼路径不同,也与他身处权力核心的宏观影响迥异。
三位昔日的同窗好友,如今真的走上了三条截然不同的道路。
视察结束,回程的车上,叶凡望着窗外飞速倒退的街景,心中思绪万千。苏晚晴的出现,和她那番看似随意却意味深长的话,像一面镜子,让他更清晰地看到了自己当下的状态。
他身处制定规则的“象牙塔”尖,拥有影响巨大的权力,但他的每一个决策,是否都经得起“公正”二字的检验?
他推动的“营商环境优化”,在具体的司法实践(苏晚晴的战场)和底层民众的感受(唐若雪的战场)中,又是怎样的面貌?
他发现自己离那些具体的、鲜活的法律实践和民生疾苦,已经有些遥远了。他更多地是在与文件、会议、政策、人事打交道。
一种前所未有的渴望涌上心头——他想去看看,想去听听,想去了解一下,在苏晚晴和唐若雪的那两条“战线”上,真实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
这个念头一旦产生,便迅速生根发芽。
几天后,在向魏省长汇报一周工作安排时,叶凡斟酌着提出了一个建议:
“省长,近期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密集出台,基层和企业反馈不少。除了常规的调研,我在想,是否可以考虑安排一次相对‘下沉’的走访,不提前打招呼,不要地方陪同,就我们办公室一两个人,随机选一些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甚至去法院的立案大厅、执行局看看,听听最真实的声音?可能比正式的汇报更能发现问题。”
魏省长闻言,放下手中的笔,看了叶凡一眼,目光中带着审视,也有一丝兴趣:“微服私访?”
“算不上私访,就是形式更灵活一些,减少干扰。”叶凡谨慎地回答。
魏省长沉吟片刻,点了点头:“可以。你牵头弄个方案,范围不要大,要确保安全。看看基层最真实的一面,也好。”
“是!”叶凡心中一定。
这或许是一个小小的突破口,一个让他能从文件堆里暂时抬起头,重新连接那片更广阔、更真实天地的机会。他需要这口新鲜的空气,需要这面真实的镜子,来映照自己,也映照他所服务的这座“象牙塔”,与真实世界之间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