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园”夜宴的余温尚未散去,周一一早,叶凡便接到了李秘书的电话。这一次,指令清晰而具体。
“叶处长,魏省长交代一个任务。近期中央多次强调要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特别是要关注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和实际困难。省长希望研究室能牵头,尽快拿出一份有分量的内参,聚焦我省民营企业发展面临的‘隐性障碍’和‘痛点堵点’,要求问题要准,案例要实,建议要具有突破性。这是省长亲自点的题,时间要求比较紧,两周内出初稿。”
“隐性障碍”、“痛点堵点”、“突破性”……这些词汇组合在一起,让叶凡立刻意识到,这绝非一份寻常的调研报告。
这是魏省长在座谈会上“破冰”之后,要趁热打铁,将“破除利益藩篱”的宏观议题,落实到民营经济这个具体领域,形成可操作的政策建议。这是一个极具分量的“命题作文”。
“明白,李秘书。我们处立刻启动,保证按时完成任务。”叶凡没有任何犹豫,他知道这是信任,更是考验。
挂断电话,他立刻召集处内骨干。当他把魏省长的要求传达后,老周、小郑几人的表情都凝重起来。
“叶处,这个题……比上次那个‘利益藩篱’更尖锐啊。”老周扶了扶眼镜,“‘隐性障碍’、‘痛点堵点’,这几乎是指着鼻子说某些部门办事不力,甚至存在猫腻。还要‘突破性’建议,这等于要我们直接提出改革现有某些规章或流程。”
“是啊,”小郑接口道,脸上带着兴奋与担忧交织的神色,“这要是写实了,得罪的人可就海了去了。而且,民营企业的情况千差万别,问题五花八门,怎么找准共性的、关键的‘隐性障碍’?”
叶凡听着他们的顾虑,神色平静。他理解他们的担忧,这份报告的风险比上一次更大。上一次是抛出问题引发讨论,而这一次,是要直接开出药方,并且很可能是会触动某些既得利益集团的“猛药”。
“各位的担心,我都清楚。”叶凡环视众人,语气沉稳而坚定,“但这是魏省长亲自交代的任务,是研究室体现价值的关键时刻。我们不去做,难道让那些问题继续成为阻碍发展的‘暗礁’?”
他顿了顿,开始部署,思路清晰:“这次调研,要改变方式。大规模问卷和泛泛座谈效果有限。我们要‘精准滴灌’。”
“老吴,你利用在经济领域的人脉,筛选一批有代表性、敢说话的企业家名单,规模不必大,但要涵盖大、中、小、微不同体量,覆盖不同行业。”
“小郑,你负责联系几家信誉良好的第三方商会和律师事务所,从他们处理的商事纠纷和咨询案例中,反向梳理企业遇到最多、最难解决的‘隐形门槛’。”
“老周,你坐镇中枢,负责设计最核心的访谈提纲,问题要单刀直入,直击要害。同时,搜集整理中央最新精神和兄弟省份在扶持民营经济方面的突破性政策。”
“我亲自带队,进行小范围、高强度的深度访谈。这次,我们只听不说,不做任何评判,只做最忠实的记录者。”
他的策略很明确:绕过可能层层过滤信息的官方渠道,直接深入一线,获取最真实、最原始的声音;同时借助第三方机构,交叉验证问题的普遍性。
任务分配下去,全处再次高速运转起来。叶凡亲自筛选确定了二十余家具有代表性的民营企业,其中既有行业龙头,也有挣扎求存的小微企业,还有几家是近年来发展迅速、但在某些环节屡屡碰壁的“独角兽”潜力股。
访谈进行得并不轻松。有些企业家顾虑重重,言辞闪烁;有些则积怨已深,倾诉起来滔滔不绝,情绪激动。
叶凡带着小郑,像一个耐心的倾听者,引导他们说出在市场准入、融资贷款、行政审批、政府采购、执法检查等各个环节遭遇的“说不清道不明”的困扰——那些不成文的潜规则、那些高于明面标准的“内部掌握”、那些需要“特定关系”才能打通的环节、那些选择性执法带来的不公……
听着那些具体而微的案例,看着一些企业家谈到激动处泛红的眼眶,叶凡内心受到巨大冲击。
他坐在省委大院温暖的办公室里研究的“利益藩篱”,在这些一线经营者身上,是压得他们喘不过气的真实大山。一份文件、一个印章、一次检查,背后可能就是一个企业的生死。
在一次访谈一家高科技初创企业时,年轻的创始人苦笑着对叶凡说:“叶处长,我们不怕市场竞争,就怕不公平的竞争。有时候,打败我们的不是技术,不是产品,而是一纸莫名其妙的‘行业指导意见’,或者是一个永远也走不完的‘专家评审’流程。”
这句话,像一根针,扎进了叶凡心里。
夜晚,他独自在办公室整理访谈记录,那些鲜活而带着痛感的声音,在他脑海中回荡。他感觉自己手中握着的,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沉甸甸的责任。
他知道,将这些问题原原本本、不加修饰地写入内参,将会引起怎样的轩然大波。这无异于将很多部门乃至某些官员,置于聚光灯下炙烤。
但是,如果连研究室都选择沉默或粉饰,那么这些企业的呼声,又能通过什么渠道,真正上达天听?
他铺开稿纸,开始构思报告的框架。笔尖悬停良久,最终,他用力写下了标题:
《破除“隐形壁垒”,激发“市场活力”——关于我省民营经济发展面临核心障碍的调查与政策建议》
这个标题,直接、犀利,没有任何回旋余地。
他知道,自己再次选择了一条艰难的路。这一次,他面对的“命题”,不仅仅是魏省长的要求,更是来自市场第一线的拷问,和他内心深处那份尚未完全泯灭的、对“公平”二字的执着。
笔已落下,文章必须继续。
而这场由他执笔的、关于民营经济的“破冰”之旅,注定将比上一次,更加惊心动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