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会议的巨大成功,像一剂强效催化剂,显着加速了叶凡在这座庞大机器中的上升进程。
他不再是那个需要被提点、被考察的“新人”,他的名字,连同他展现出的沉稳、干练和关键时刻扛得住事的形象,开始在更广泛的范围内被提及。
会议结束后的第二周,办公厅内部进行了一次小范围的人事调整公示。公示名单上,“叶凡”二字赫然在列,拟任职务是:综合一处副科长。
虽然只是最基层的领导职务,但在论资排辈现象依然存在的机关里,对于一个刚满一年转正不久的年轻人来说,这无疑是一次破格提拔,一次标志性的跨越。
公示贴在办公楼一楼的公告栏里,白纸黑字,带着某种不容置疑的权威。消息像长了翅膀,迅速传遍了整个办公厅,甚至其他相关厅局也很快有所耳闻。
叶凡看到公示时,正在去文印室的路上。他停下脚步,目光在那份名单和自己的名字上停留了足足十几秒。心脏在胸腔里沉稳而有力地跳动着,没有想象中的狂喜,反而是一种“终于来了”的尘埃落定感,混杂着一种微妙的、肩负更重责任的凝重。
“叶科!恭喜恭喜!”小赵第一个凑过来,用力拍着他的肩膀,脸上是真诚的笑容,眼底深处却藏着一丝复杂的羡慕。
“叶凡,好样的!实至名归!”老张也走过来,语气带着长辈式的欣慰。
其他处室的熟人路过,也纷纷投来祝贺的目光和话语。
叶凡一一回应,谦逊而得体:“谢谢,都是领导培养,大家帮助。”“刚起步,还有很多要学习的地方。”
他表现得无可挑剔,但内心深处,他能清晰地感觉到一道无形的界限,正在自己与曾经平级的同事之间悄然划下。那声“叶科”,不再仅仅是客套,开始带上了一点职务上的区分。
陈处长把他叫到办公室,脸上带着难得的、毫不掩饰的赞赏。
“小叶,不,现在该叫叶副科长了。”陈处长笑了笑,示意他坐下,“这次提拔,是组织上对你能力的肯定,也是王主任对你寄予厚望。副科长是个重要的台阶,意味着你要承担更多管理职责,思考问题要更全面,处理事情要更稳妥。”
“我明白,陈处。感谢您的培养和信任,我一定加倍努力,不辜负组织和领导的期望。”叶凡的语气郑重。
“嗯,好好干。”陈处长点点头,“处里的工作,以后你要多分担一些了。”
谈话简短而有力。走出陈处长办公室,叶凡感觉肩上的担子确实沉了一些。他不再仅仅对自己负责,开始需要对一个科室的部分工作,乃至科室里其他更年轻的同志,负起责任。
公示期平静地过去,没有收到任何异议。任命文件正式下达。
当天晚上,处里的同事起哄,要叶凡请客吃饭,庆祝高升。叶凡没有推辞,在一家档次适中的饭店订了个包间。除了处里全体同事,他还邀请了几个平时关系不错的其他处室的年轻干部。
饭桌上,气氛热烈。酒杯碰撞声中,充满了恭维、祝福和对未来的展望。叶凡作为主角,周旋其间,举止得体,既不过分张扬,也不显得拘谨。他听着那些或真心或假意的赞美,看着一张张或熟悉或半生不熟的笑脸,心中有种奇异的感觉。
他想起了刚来时那个因为文档行间距被指正的自己,想起了第一次跟领导吃饭时的拘谨,想起了调研时那几个农民的眼神,想起了唐若雪决绝离去的背影……过往的一幕幕在推杯换盏间飞速闪过,最终定格在眼前这喧嚣而热闹的场面上。
这就是他选择的路,他努力攀爬所到达的第一个小平台。
他端起酒杯,站起身,做了一番简短的、感谢领导、感谢同事、展望未来的祝酒词。言辞恳切,滴水不漏,赢得了满堂彩。
那一刻,他仿佛看到另一个自己,正悬浮在半空,冷静地审视着这个在官场酒桌上游刃有余的“叶副科长”。那个曾经的法学青年,似乎正在渐行渐远。
饭局散场,已是夜深。叶凡送走最后一位同事,独自站在饭店门口。初夏的夜风带着微凉,吹散了他身上沾染的酒气和烟火气。
他拿出手机,屏幕干净,没有那个熟悉名字的未读消息。他下意识地点开通讯录,找到了“唐若雪”的名字,手指在拨号键上悬停良久,最终还是缓缓移开。
告诉她什么呢?告诉她我提副科了?这在她看来,恐怕非但不是值得庆贺的事,反而是他在这条路上越陷越深的又一证明吧。
他收起手机,抬头望向夜空。城市的霓虹掩盖了星光,只有一轮朦胧的月亮,孤悬在天际。
副科。
一个起点,也是一个烙印。
它意味着他初步获得了这座“象牙塔”的认可,被赋予了更多的资源和责任。但也意味着,他需要更彻底地融入这里的规则,更深刻地理解这里的运行逻辑。
路,又展开了一程。前方的阶梯依旧漫长,风景或许不同,但攀登的代价,他已初步品尝。
他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被夜风吹得微乱的衣领,迈开步子,走向那片属于他的、既定的未来。
身影融入夜色,坚定,孤独,且义无反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