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小雨的项目资料很快发到了叶凡的加密邮箱。叶凡选择在深夜,独自一人在办公室仔细审阅。
他强迫自己暂时剥离“省长女儿”这个身份,纯粹以一个熟悉政策和法规的研究者视角来审视这份商业计划书。
计划书本身做得相当专业,瞄准的是省里一家在新能源领域颇具潜力的科技公司。投资逻辑清晰,市场分析也到位。
叶凡重点查看了其中可能涉及政策风险的环节,特别是行业准入、技术认证、以及可能存在的政府补贴依赖等问题。
他不得不承认,抛开魏小雨的身份,单从商业角度看,这确实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项目。但正因为其优质,也更需要确保一切操作在阳光下运行,否则一旦出事,波及面将难以想象。
他花了两个晚上,撰写了一份简洁的《项目合规性风险初步评估意见》。意见中,他客观地指出了项目可能面临的几个政策模糊点和需要重点关注的法律合规事项,并附上了相关的政策条文出处。
通篇用词严谨、中立,完全是专业角度的分析,没有任何倾向性建议,更没有丝毫提及魏省长。
他将这份意见通过加密渠道发回了魏小雨的邮箱,并在附件留言中特别强调:
“以上仅为个人基于公开信息之专业分析,仅供参考。具体投资决策,请务必遵循市场规律并咨询专业法律及财务顾问。”
做完这一切,叶凡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他自觉在“参谋”与“越界”之间,守住了一条相对清晰的线。
他没有提供任何内部信息,没有帮助疏通任何关系,仅仅是在自己专业领域内,进行了一次风险提示。这应该就是魏省长所说的“把握好分寸”。
几天后,魏省长在一次工作间隙,看似随意地问了一句:“小雨那边的事,怎么样了?”
叶凡平静地回答:“资料我看过了,从专业角度提了些合规方面的注意事项,已经反馈给魏小姐了。”
魏省长“嗯”了一声,没再多问,转而讨论起其他工作。但叶凡能感觉到,领导眼神中那一闪而过的、更加深沉的信任。
这件事似乎就这样波澜不惊地过去了。然而,叶凡却清晰地察觉到,自己周遭的“生态环境”正在发生某种微妙的变化。
之前那些通过各种渠道递话、请托的人,态度似乎更加“真挚”了。他们不再仅仅把他看作一个传递信息的通道,眼神中多了几分真正意义上的“结交”意味。
仿佛通过处理魏小雨项目这件事,他通过了一次隐秘的忠诚度测试,被真正接纳进了那个核心的“自己人”网络。
这种变化带来的直接影响,是他的“影子权力”在无形中放大。一些原本可能需要费些周折才能协调的事情,现在往往他一个电话,或者一个含蓄的暗示,对方就会更加积极地予以回应和落实。
他似乎获得了一种“信用额度”,可以在某些范围内,更有效地推动工作,甚至是……一些模糊地带的事情。
这天,省文化厅的一位副厅长,为了一个省级文化产业发展基金项目的评审事宜,亲自来到叶凡办公室。
事情本身不复杂,但涉及到几位专家评委的最终人选确定,存在一些微妙的平衡。
副厅长没有直接提出具体要求,只是“汇报”了情况,并“顺便”提到了某位专家在相关领域的“卓越建树”和“广泛影响力”,言语间充满了“惋惜”,暗示如果这位专家未能入选将是项目的“巨大损失”。
叶凡听着,心中了然。这位专家他略有耳闻,学术水平确实不错,但与文化厅某位领导关系密切也是公开的秘密。放在以前,他或许会公事公办地表示“会向领导如实汇报情况”。
但这一次,他看着副厅长那充满期待又带着一丝紧张的眼神,想起之前处理魏小雨项目时建立起的那种“默契”,心中微微一动。
他没有立刻表态,只是沉吟片刻,然后用一种既不承诺也不拒绝的、略带倾向性的口吻说:
“李厅长重视人才,考虑得很周全。这位专家的情况我了解了,评审工作最重要的是保证专业和公正,我会在向省长汇报时,将各方面的因素都充分考虑进去。”
他没有说“我一定推荐”,但“充分考虑”四个字,在对方听来,已经是一种积极的信号。副厅长脸上立刻绽放出感激的笑容,连声道谢,心满意足地离开了。
办公室里恢复了安静。叶凡坐在那里,看着副厅长离开的方向,心中有些异样。他刚才那番话,严格来说并无不妥,依旧在工作职责范围内。但他自己清楚,在语气和措辞上,他给予了对方超出常规的暗示和希望。
他运用了那份因“投名状”而获得的、无形的“信用”,进行了一次微小而精准的权力“润滑”。
事情的结果皆大欢喜。那位专家最终入选,项目评审顺利进行,文化厅那边对叶凡更是“感激不尽”。
一次看似平常的工作协调,却让叶凡第一次真切地品尝到,运用这种“影子权力”所带来的、那种超越规则流程的“效率”与“掌控感”。
这种感觉,带着一种危险的诱惑力。
晚上,他独自在食堂吃饭,听到隔壁桌两个不认识的干部在低声议论:
“听说没有?文化厅那个项目,叶秘书一句话的事儿……”
“啧,不愧是魏省长身边的人,说话就是有分量……”
那些议论声很低,却像针一样扎进叶凡的耳朵里。他低下头,默默吃着饭,心中五味杂陈。
他守住了“分寸”吗?在程序和表面上,他无可指摘。但在权力的实质运作中,他已经开始自觉或不自觉地,利用起那个特殊的身份和由此带来的影响力。
“投名状”之后,他获得了便利,获得了更牢固的信任,但也似乎在一步步地,滑向那个他曾警惕的、依靠权力“潜规则”办事的深渊。
分寸,究竟在哪里?
叶凡看着餐盘里所剩无几的饭菜,第一次感到,这个问题的答案,似乎变得越来越模糊。而前方的路,也因为这模糊的“分寸”,变得更加迷雾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