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如同塞纳河的流水,悄无声息地滑过了数月。
巴黎的深秋,天空是一种清透高远的蓝,阳光不再炙热,变得温煦而明亮,慷慨地洒满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为古老的建筑镀上一层柔和的金边。空气里弥漫着咖啡的醇香、刚出炉的面包气息,以及一种独属于巴黎的、慵懒而浪漫的自由氛围。
位于玛黑区一栋经过改造的历史建筑里,“wan ting design”巴黎总部便坐落于此。巨大的落地窗外是典型的巴黎庭院景致,室内则充满了苏婉婷独特的设计语言——东方写意与西方极简的完美融合,既现代又蕴含着悠远的韵味。
这里不再是海市那个略显局促的工作室,而是一个拥有完整团队、职能明确、运作高效的国际品牌中心。设计部、版房、市场部、公关部……各个区域井井有条,不同肤色、说着不同语言的员工穿梭其间,氛围忙碌却充满活力。
苏婉婷站在自己宽敞明亮的设计总监办公室里,正与团队核心成员开会。她穿着一身利落的黑色定制连衣裙,勾勒出纤细却充满力量感的腰身,长发挽成优雅的发髻,露出光洁的额头和修长的脖颈。几个月巴黎生活的浸润,让她褪去了最后一丝在海市时的沉郁与紧绷,周身散发出一种从容自信、掌控全局的气场。
她用法语流畅地与来自意大利的面料供应商沟通,指出一批新到的真丝提花面料在经纬密度上的细微问题,专业术语精准,态度不卑不亢。挂断电话后,她又切换成英语,与负责北美市场的总监快速敲定了下个季度的宣传策略。
她的助理,一位金发碧眼的法国女孩艾米丽,抱着平板电脑快步走进来,语气兴奋地汇报:“Su,刚接到通知,我们在巴黎时装周官方日程上的首秀时间确认了!是黄金时段!”
会议室里响起一阵低低的欢呼声。能在巴黎时装周拥有独立发布会,并且被安排在重要时段,这标志着“wan ting design”真正获得了国际顶尖时尚圈的入场券和认可。
苏婉婷脸上露出了真切的笑容,那笑容在巴黎阳光下,显得格外明媚动人。她拍了拍手,声音清晰有力:“各位,这是我们共同奋斗的结果,也是一个全新的起点。接下来两个月,让我们全力以赴,打一场漂亮的硬仗!”
她的目光扫过团队成员每一张充满干劲的脸,心中充满了久违的、纯粹的成就感与满足感。这里没有同情的目光,没有窃窃私语的过往,只有对她才华和能力的认可与尊重。她凭借自己的努力和作品,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硬生生开辟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与此同时,在塞纳河左岸一家备受好评的私立幼儿园里,念念的适应速度更是惊人。
他似乎天生就对语言有着敏锐的感知力。短短几个月,他已经从最初只能磕磕巴巴地说“你好和“谢谢”,到现在能够用法语和老师、小朋友们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甚至还能纠正妈妈某个单词的发音。他那带着一点点奶腔的法语,常常逗得金发碧眼的老师们忍俊不禁,又啧啧称奇。
幼儿园的环境轻松而富有启发性,没有过多的课业压力,更注重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和社交能力。念念很快结交了几个来自不同国家的小伙伴,每天放学回来,小嘴里都会蹦出几个新学的法语单词,或者兴奋地讲述着今天和小伙伴们一起用积木搭建了怎样的“埃菲尔铁塔”。
苏婉婷每天下午准时去接他,常常能看到他和小伙伴们在洒满阳光的院子里追逐嬉戏,那张小脸上洋溢着的,是纯粹、无忧无虑的快乐。那种快乐,是在海市时,即便在她竭尽全力守护下,也难免会掺杂着一丝不安和阴霾的。而在这里,他的快乐是如此饱满而自然。
傍晚时分,苏婉婷会牵着念念的手,漫步在塞纳河畔,或者穿梭于拉丁区充满文艺气息的小巷。他们会在一家看起来不起眼却历史悠久的甜品店门口排队,买一个刚烤好的、外壳酥脆的可颂;会坐在街边的咖啡座,看着人来人往,分享一块甜度恰到好处的歌剧蛋糕;也会在路过街头艺人的表演时,停下来静静地听上一曲。
夕阳将母子二人的身影拉长,融合在巴黎街头浪漫的光影里。苏婉婷看着儿子在阳光下奔跑雀跃的背影,感受着拂过面颊的微风,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宁静与充实。
这才是生活本该有的样子。
自由,明媚,充满无限可能。
没有沉重的过往如影随形,没有时刻需要提防的伤害,只有属于她和儿子的、握在手中的现在和未来。
她的事业正在稳步上升,在国际时尚界声名鹊起;她的儿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如同吸收着阳光雨露的小树苗;她自己也在这座充满艺术气息的城市里,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与力量的源泉。
当然,过去的痕迹并非完全消失。
偶尔,在某个黄昏,当念念趴在公寓的窗台上,看着远处天际线被夕阳染成瑰丽的橘红色时,他会忽然转过头,用那双清澈的大眼睛望着苏婉婷,小声地问:
“妈妈,黑色的爸爸……他现在在哪里呀?他还会头痛吗?”
这样的问题,像投入平静湖面的小石子,会激起一圈细微的涟漪。
但苏婉婷注意到,这样的提问,次数越来越少了。
最初刚到巴黎时,念念几乎每周都会问起。后来,变成一个月一次,再后来,像现在这样,可能几个月才会偶然提起一次。而且,他的语气里,不再有最初的恐惧和不安,更多的是一种单纯的、带着一点点模糊好奇的关心。
苏婉婷会走过去,将儿子轻轻揽在怀里,看着窗外异国的天空,用最平静、最客观的语气回答:
“爸爸在一个很远的地方,那里有很好的医生帮助他恢复。他现在应该好一些了。”
她不会刻意回避,也不会过多渲染。她只是陈述一个事实,一个对念念而言,不再具有威胁性、逐渐变得遥远而模糊的事实。
念念通常只是“哦”一声,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很快就会被窗外飞过的鸽子或者楼下传来的手风琴声吸引,将“黑色的爸爸”再次抛在脑后。
苏婉婷知道,时间和她努力营造的、充满安全感和阳光的新环境,正在温柔地抚平孩子心中的那点褶皱。那个曾经代表着“恐惧”和“不确定”的“黑色爸爸”形象,正在念念快速成长和丰富起来的世界里,逐渐褪色,慢慢变成一个遥远的、不再具有杀伤力的符号。
这让她感到无比的欣慰和释然。
她成功地,为自己和儿子,在巴黎这片充满阳光的土地上,打造了一个坚固而温暖的港湾。过去的暴风雨,终于被隔绝在了遥远的身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