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餐一饭,皆是天地恩赐;当专注当下,以感恩之心细细品味,最寻常的饮食也能成为滋养身心的深度修行。
午休的铃声再次响起,如同一个熟悉的节拍。办公区内,同事们如常地起身,大部分人手捧外卖或食堂餐盘,习惯性地回到工位,一手滑动鼠标,一手往嘴里送着食物,眼睛紧盯着屏幕——邮件、新闻、或是未完成的文档。这是都市职场再寻常不过的午餐图景,高效,却也带着几分匆忙与麻木。
昭阳也曾是这其中一员。将午餐视为不得不进行的能量补充,味同嚼蜡,心思却早已飞到下午的工作或杂乱的思绪中。
但今天,她不同。
她将自己带来的简单饭盒——米饭,一份清炒时蔬,几块豆腐——端到了那僻静的露天花园长椅上。这里午后人迹罕至,只有阳光、微风和偶尔的鸟鸣。
她没有拿出手机,也没有回忆上午的工作或规划下午的安排。她只是静静地坐着,看着眼前的饭盒。
她决定将这段午餐时间,变成一场专注的修行。
她先没有急于动筷,而是闭上眼睛,做了几次轻柔的呼吸,让忙碌了一上午的心神渐渐沉淀下来。然后,她睁开眼,目光落在那一粒粒饱满晶莹的米饭上。
她拿起筷子,夹起一小口米饭,送入口中。没有囫囵吞下,而是刻意地、缓慢地咀嚼。她调动全部的感官去感受:
牙齿碾过米粒时,那微妙的弹牙与软糯交织的触感。
唾液与淀粉混合,渐渐释放出的、属于谷物最本真的清甜味道。
她“听”到自己咀嚼时细微的声响,感受到食物通过食道滑入胃部的温暖轨迹。
接着,她夹起一箸青菜。翠绿的色泽在阳光下格外鲜亮。她细细品味着蔬菜经过简单烹饪后保留的爽脆口感和那份来自土地的、清新的芬芳。
每一口,她都如是观照。
在这个过程中,她的心中自然而然地升起了感恩的念头:
感恩这米饭,它曾是秧苗,沐浴过阳光雨露,汲取了大地养分,经过农人辛勤的播种、耕耘、收割,再经过运输、加工、烹饪,才最终来到她的面前。
感恩这蔬菜,它从一颗种子破土而出,历经风霜,凝聚天地精华。
感恩阳光、雨露、土壤,没有这些无私的给予,便没有这生命的滋养。
感恩种植者、运输者、烹饪者,是无数人看得见、看不见的劳动,成就了这一餐饭。
这份感恩,并非刻意为之,而是在专注品味食物本真的过程中,对“因缘和合”最直接的体认。一餐简单的午饭,背后牵连着的是整个世界的运作与无数生命的付出。
当她以这样的心态进食时,食物仿佛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它不再仅仅是卡路里和营养,更是天地万物能量的凝结,是生命与生命之间最基础的连接与供养。
她吃得并不快,但每一口都充满了觉知和满足。胃部感受到的是恰到好处的充实,心灵感受到的是一种被温柔滋养的安宁与丰盈。
二十分钟后,她吃完最后一口饭菜,饭盒干干净净。她没有立刻起身,而是继续安静地坐了一会儿,感受食物在体内化生能量,感受身心在这种全然临在的状态下获得的深度休憩。
这简单的午餐,没有珍馐美味,却让她体验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满足感。这满足感并非来自口腹之欲,而是源于与食物、与自然、与劳动深深的连接与感恩。这确确实实成了一场滋养身心的修行。
昭阳收拾好饭盒,心中充满暖意: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心存感恩,咀嚼便是修行。
午餐的禅修让她的身心得到了真正的休息和滋养。然而,下午的工作时长,尤其是午后那段时间,往往是精力容易涣散、困倦袭来的时刻。下一个需要运用正念去应对的挑战,正伴随着下午的上班铃声,悄然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