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四叔的提亲事宜圆满落定,杨家上下像是完成了一件大事,紧绷的弦稍稍松弛,日子又回归了往常的节奏,却比以往更多了几分踏实与盼头。
家里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吃穿用度皆不愁。
但老爷子常念叨,银钱会花光,铺子有盈亏,唯有脚下这坚实的田地,才是家族人口繁衍、根基永固的真正依靠。
所以杨家人并未在县城久留,大多还是回到了村里。
提亲之后,便是等待合八字、过大礼等后续流程,这些自有长辈和官媒去操持,小辈们便似乎一下子“闲”了下来。
但这“闲”却并非无所事事。
杨家人骨子里的勤勉从未改变。
每日天蒙蒙亮,杨景曦依旧是第一个起身的。
练武场上的身影雷打不动,剑光鞭影破开晨雾,呼啸的风声是她每日不变的晨课。
她对自己的要求严苛至极,不仅练招式,更重内力根基的打磨。
练完自己的功课,她便成了最严格的“教官”,盯着全家老小进行“锻体”。
日子久了,效果便显现出来。
杨老爷子觉得往日阴雨天便酸痛的老寒腿轻快了许多;杨老太太也觉睡得比以前安稳。
就连整日忙于卤味铺、奶茶铺生意劳累的,也感觉精神头足了不少。
于是,最初的抱怨变成了自觉,每日的锻体成了杨家人必不可少的功课,如同吃饭喝水一般自然。
上午锻体完毕,杨景曦常会换上一身利落的粗布衣衫,扛起锄头或拎起粪桶,跟着杨老爷子一起去照看那几亩被视为“宝贝”的红薯田。
田里的红薯秧苗早已长得郁郁葱葱,铺满了田垄。
祖孙俩一个经验老道,一个理念新奇,配合得极为默契。
杨景曦丝毫不嫌脏臭,熟练地给红薯施发酵好的农家肥,一边干活一边还能跟杨老爷子讨论肥力深浅、距离远近。
她仔细地拔除垄间的杂草,避免它们争抢养分。
最重要的活儿是翻秧——为了防止红薯秧节处生出不必要的须根,分散主根的营养,需要定期将匍匐在地的秧蔓小心地提起来,翻到另一面。
“祖父,您看这垄,秧子长得太旺了,得赶紧翻,不然光长叶子不长薯了。”杨景曦指着一片地说道。
杨老爷子眯着眼看,点头称是:“是这么个理儿!曦丫头你这脑子是怎么长的,这种田的法子也懂得。”
杨景曦只是笑笑:“都是从异世界看的书中领略的,试试看嘛。”
一老一少在田里边干活边闲聊,阳光洒在他们身上,汗水滴落在泥土里,孕育着秋收的希望。
村里人见了,无不夸赞杨家这孙女儿真是能干,半点没有因家里发了财就摆小姐架子。
而家中,另一个姑娘杨景婳则找到了自己的天地。
在完成了每日必需的锻体功课后,她便几乎全身心沉浸在了刺绣的世界里。
杨景曦见她喜欢,便凭着前世记忆和惊人的绘画功底,给她画了许多精美绝伦、样式新颖的绣花图样——有栩栩如生的蝶恋花,寓意吉祥的瑞兽麒麟,清雅别致的山水小景,还有极具现代感的抽象几何图案。
杨景婳拿到这些图样,如获至宝,眼睛都亮了起来。
她不再满足于绣些寻常的花草,开始尝试更复杂、更具挑战性的作品。
飞针走线间,她心无旁骛,整个人都沉淀下来,指尖仿佛赋予了丝线灵魂。
一幅幅逐渐成型的绣品,色彩过渡自然,形象灵动,针法细腻多变,竟隐隐有了大家风范。
她沉浸其中,常常忘了时辰,仿佛找到了毕生所爱。
在镇上私塾读书的杨景凯和杨景钧两兄弟,眼见着家中变化,更是亲眼见证了四位堂兄通过读书改换门庭的巨大力量。
他们不再需要长辈过多督促,学习的劲头空前高涨。
两人互相较劲,又彼此鼓励,学业上你追我赶,成绩进步飞快。
他们心中铆足了一股劲,要以景韬哥他们为榜样,将来也要在科场上搏个功名,光耀门楣。
而在青麓书院求学的杨景韬四人,也并未有丝毫松懈。
书院每月皆有严格的月考,内容涉及经义、策论、诗赋等方方面面。
初入书院时,他们虽顶着“童生试佳绩”的光环,但因出身寒微,又非自小接受最顶尖的教育,难免被一些出身富贵、心高气傲的同窗所轻视甚至暗中排挤。
然而,四人牢记家中嘱托和景曦妹妹的鼓励,将所有的压力与非议都化作了埋头苦读的动力。
他们基础扎实,又肯下苦功,每每挑灯夜读,互相切磋请教。
每一次月测,他们的名次都稳中有进,那扎实的学问、严谨的策论、甚至逐渐老练的诗文,一次次地让那些原本看不起他们的人刮目相看。
嫉妒或许仍有,但更多的变成了佩服与尊重。
他们用实实在在的成绩,在青麓书院站稳了脚跟,赢得了山长和先生的赞誉。
更难得的是,即便学业繁重,他们四人也从未忘记杨景曦的叮嘱——“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每日清晨或课业间隙,他们都会雷打不动地练习那套锻体功法。
这不仅能强身健体,更能消除疲劳,清醒头脑,让他们能以更饱满的精神投入学习。
其中,尤以杨景邦进展最快。
他将杨景曦教他的一套基础功法早已练得纯熟无比,气息悠长,筋骨强健。
他甚至开始尝试练习杨景曦悄悄传授给他的一些更精妙的招式套路,虽只是初窥门径,但举手投足间已隐隐有了力道和章法,等闲两三个同窗怕是近不得他身。
武功小有成就,不仅未影响他的学业,反而让他更加自信沉稳。
杨家的日子,便在这看似平淡却充满内在力量的节奏中缓缓流淌。
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位置上努力着,进步着,如同田里那些深深扎根、努力汲取养分的红薯藤蔓,静待着瓜熟蒂落、硕果累累的那一天。
整个杨家弥漫着一种积极向上、沉稳踏实的气象,预示着这个家族更加兴旺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