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了哈市之行,陈卫东先回到了省城的小院。
他将剩下的品相最好的山货——几支品相完整的野山参、一些珍贵的鹿茸和灵芝,以及用空间泉水精心炮制的、对跌打损伤和风湿骨痛有奇效的药酒打包好,前往军区,拜访赵刚政委和杨司令。
在老首长的办公室里,气氛融洽。
赵刚和杨司令看到陈卫东带来的东西,尤其是那药酒,都乐得合不拢嘴。
杨司令拍着陈卫东的肩膀:“好小子,有心了!这东西可比什么都实在!”
恰巧苏雅也在场,她是来找赵政委汇报工作的!见到陈卫东,她也很高兴。
苏雅做东请陈卫东他们吃饭!
几人言谈间,赵政委有深意的看了一眼苏雅,苏雅立即会意,透露文工团马上要进行调整,原团长可能要调任,她有意竞争团长一职。
“卫东,”苏雅语气亲切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你在上面……认识的人多,消息也灵通……”
“到时候,还得请你多帮姐姐美言几句,提供些支持!”
她顿了顿,又笑着说:“对了,卫红在团里表现非常出色,基本功扎实,又肯吃苦,几个老同志都夸她是个好苗子,你放心吧。”
陈卫东自然明白苏雅的意思,这既是人情请托,也隐含着利益交换。
他微笑着点头:“苏雅姐太客气了,您的能力有目共睹,能更进一步也是众望所归。”
“需要我这边做什么,您尽管开口!卫红那边,也多谢您一直以来的照顾。”他言语得体,既表达了支持,也未大包大揽,分寸掌握得极好。
赵刚政委在一旁听着,只是笑了笑,没有直接表态。
陈卫东明白,这种内部竞争,即便想帮忙,也需要合适的时机和筹码,不能轻易许诺。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赵刚政委放下酒杯,神色略显凝重,他叹了口气,说道:“树欲静而风不止啊!南边的小动作越来越频繁,摩擦不断升级……”
“我看啊,咱们想安心搞建设,有人却不答应,怕是一场大战,难以避免了。”
这话一出,房间里的气氛顿时沉闷了几分。
杨司令也点了点头,语气沉重:“是啊,和平的日子,终究是太短了。”
他看向陈卫东,像是想起什么,说道:“卫东,说起来,你师父金老头,前阵子托人从南边捎来口信,没说什么具体的,主要是打听你的近况,问你一切都好不?”
“他任务在身,一时半会儿回不来,但心里一直记挂着你这个徒弟!”
陈卫东心中猛地一动。
一股暖流涌上心头,师父远在南方执行秘密任务,硝烟味渐浓之时,却还惦记着他的安危。
但同时,一个念头如同闪电般划过脑海——“南方”、“秘密任务”、“边境摩擦”、“大战难以避免”……这些线索瞬间串联起来……
师父金大爷,很可能已经身处风暴即将来临的核心区域!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波澜,神色严肃地对赵刚和杨司令说:“赵叔,杨司令,我也觉得这场仗恐怕避免不了!”
“老首长们说得对,咱们不能抱有幻想,必须提前做好准备。”他隐晦地提醒道,“尤其是基层部队的装备适配性和后勤补给方面,可能面临的挑战会很大!”
他顺势又提了一下苏雅竞争团长的事,希望能得到赵政委的适当关照。
赵政委沉吟片刻,点了点头:“苏雅同志的业务能力还是突出的,组织上会综合考虑。”虽然没有明确承诺,但态度已然松动。
陈卫东知道,想促成此事,自己还需要展现出更多的“价值”。
他联想到刚才提到的后勤问题,心中已然有了一个初步的计划……
离开军区,返回小院的路上,陈卫东的心情远不如来时轻松。
南方边境阴云密布,大战的导火索仿佛随时可能点燃。
他深知那场即将到来的自卫反击战的艰苦与意义,无数年轻的将士将血洒疆场。
“大战将至…我能做些什么?”他默默地想着,思绪飞转,“前线需要更可靠、更轻便的单兵装备,需要更及时、更有效的战场急救药品和手段,需要更灵活、抗干扰的通讯器材……还有,战士们能不能吃上热乎、营养的野战口粮?”
一个念头在他心中逐渐清晰、坚定!
他可以利用自己超前的知识,利用秀山屯和白河公社逐渐积累起来的生产能力,利用与哈工大、红星机械厂乃至军区的关系,为这场保家卫国的战争尽一份心力!
也许,可以从改进单兵携行具、准备特效止血消炎的草药包(甚至尝试提纯制备一些基础抗生素的思路)、利用红星机械厂的部分产能试生产一些高能量、易携带的压缩干粮开始?
对了,还可以把微波炉的某些加热技术,简化后用于野战食品的快速复热!
这不仅是为了报效国家,也是为了守护他在秀山屯和哈市逐渐建立起的一切,更是为了回报师父金大爷那份沉甸甸的牵挂。
而且,这件事如果能做成,不仅能为前线将士提供支持,也能为白河公社和图安县的集体企业找到新的、意义非凡的发展商机!
他望向南方那片广袤而即将陷入战火的土地,眼神变得无比坚定。
一个新的、充满责任与挑战的目标在他心中成型,故事的格局,也随之进一步拉开。
他必须尽快行动起来,和时间赛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