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周年庆上的视频在陈润珍允许下还是被放出去了。
现在正值舆论敏感期,大家都在关注旭日后续会如何回应,以及李择宪做的那些事要如何量刑。
霸凌这件事可大可小,要么书面道歉做行政处分,要么受害者出具鉴定报告上诉。但旭日很有可能赔偿那些社会关怀生进行和解,霸凌的事情只会不了了之。
但除了霸凌,还有李择宪撞人的行车记录。
依据韩国《交通事故处理特例法》,可判处他5年以下监禁或2000万韩元的罚款。但李择宪撞了人之后,没有选择第一时间拨打急救电话反而是坐在车上打游戏,情节恶劣,后续判刑估计会更高。
众人十分愤慨,毕竟想也不用想李择宪那时候没有坐牢肯定是他家里人给擦的屁股。
这件事彻彻底底把看似公平的法律掀开一角遮羞布,上层人把大韩民国的法律视若无物,对比着他们遵守规则却在底层苦苦挣扎,显得尤其讽刺。
那些本就令人无法忍受的事,在暴露后引来触底反弹。
IG上甚至有网红直播把自己家里有关旭日的东西通通砸了,虽然很大概率是为了博人眼球,但在这时下给他涨了不少粉丝。
“是旭日需要我们,而不是我们需要旭日!从今天开始抵制旭日集团的产品,不要使用沾满了普通人鲜血的机器!不要让我们的财富流向不该富有的人手中,成为他们欺压普通人的资本!”
大家到旭日的官方账号下要求回应,但这时让人意想不到的视频流出了,是李择宪在颁奖舞台上捅李择明的录像。
那些可以入场的记者媒体一直和旭日集团保持着友好的关系,得知不能发的时候虽然不满但还是尽量配合。
允许能发出去的时候虽然不知道为什么变卦这么快,中间出于什么考量,但还是很诚实地让人快马加鞭写好新闻稿发了出去。
中间还有旭日公关部进行配合,很快周年庆视频的热度压过了李择宪“霸凌”和“开车撞人”等一系列话题,成功占据大众视野。
有人不认识李择明,以为又是李择宪肆无忌惮地伤害别人。后面得知捅的人是他同父同母的亲生哥哥后,网民们都震惊了。
【欺负贫困生还不满足,还要当众伤害自己哥哥吗?豪门的继承原来这么激烈,编剧又有东西可以写了,现实的题材】
【这不是竞争,这是故意杀人】
【好惨啊,我看他哥表情很错愕】
【他母亲产检的时候没有发现多一条Y染色体吗,感觉脑子很不正常】
【刚刚看那些视频很愤怒,现在看到李择宪自己亲人都照捅不误,我反而释然了。这些年李家人也拿他没办法吧,毕竟是自己的孩子,再怎样也不想他坐牢】
【其实旭日是好企业,这么些年建立了很多慈善机构给贫困生发放助学金,还有毕业后简历直投的帮助。
我自己就是接受旭日资助,成功从延世大毕业并入职的。同事的性格都很好,李哉民会长经常下楼来办公室转两圈问大家的工作体验,是很和蔼可亲的人。
视频里被伤害的李择明常务长也和普通员工一样经常在公司食堂吃饭,跟他打招呼都会回应,非常有礼貌,不会搞特权】
【之前家乡有台风,下雨淹了很多房子,负责人根据户籍地登记来问我家需不需要帮助。虽然家里情况并不严重,但还是让我放了带薪假回去帮父母清理屋子。尽管是件小事,但这份关怀我记了很久】
【女员工因为生理期每月有额外的假期,公司洗手间也常备卫生棉条和卫生巾。被上司骚扰,举报后一经核实,对方不管职位高低立马就会被撤职。
光凭这点旭日就不是你们所说的“冷血工厂”,个人的事情不要上升到集团,李哉民会长是成功的企业家!】
舆论是一把双刃剑,操控得当可以瞬间扭转风向,朝着大众都意想不到的方向奔去。
公关部引导着,越来越多自称“旭日集团员工”的人在视频下面夸赞旭日的人文关怀,以及李哉民和李择明的人品。
尽管有些人仍抱有异议,毕竟集团再好,李家人利用权势隐瞒李择宪撞死人的事也是事实。但随着夸赞的声音越来越多,那些本来打算提出反对的声音渐渐被吞没,成为沉默的螺旋。
所以舆论的弊端也在此,人们因害怕成为异类,会倾向于表达主流意见,隐藏少数意见。最终让主流意见更强势、少数意见更沉默,形成闭环。
这也是现代社会,为什么明星丑闻底下,粉丝们要控评的原因。路人点开发现都是“不听不信,等待辟谣”,自然而然也对这件事的信任程度降低三分,持有保守意见。
媒体的垄断性和权威性也只会让民众看到被筛选后的“新闻”,尽管报道不能带有主观色彩。但文字是巧言令色的,同样的事情换个主语、换个表达方式,就能隐晦地传达写稿人的态度,评论也会因此变得不同。
人们看似言论自由,但实际上想要说什么话,都无形中被控制了。
等到了第二天早上,因为失血过多昏迷的李择明才终于悠悠转醒。他颤了颤眼睫,先看到的是一脸倦容的母亲,以及她身后站在窗边的徐稚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