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亭抬手虚按,压下声浪,笑容加深,带着狡黠:“诸位不妨去尝尝鲜。”
他目光又扫过那些衣着华贵、面露矜持的权贵,看向众多风尘仆仆的学子,笑容加深,“云某推荐几样必尝的,那‘过桥米线’,汤鲜爽滑。
‘麻辣烫’香辣过瘾,暖身驱寒。
还有那‘竹筒饭’,米香竹清,最是饱腹实惠。
若是渴了,【茶语小筑】的奶茶、烤奶,清甜解腻。
今日【苏记食肆】所有铺子,皆为诸位敞开,我云亭请了。”
此言一出,全场先是一愣,随即爆发出更大的喧哗。
惊喜、意外、好奇、感激……各种情绪交织。
云亭大儒请客?这可是天大的面子。
“过桥米线?麻辣烫?竹筒饭?奶茶?” 一连串闻所未闻的名词,瞬间在人群中炸开。
尤其是“汤鲜爽滑”、“香辣过瘾”、“米香竹清”这些极具诱惑力的描述,再配合云亭大儒的金字招牌,瞬间引发这些外地人的好奇心与食欲。
“云亭先生盛赞的美食,必非凡品。”
“麻辣烫?听着就带劲,这天寒地冻的,正需要点热辣。”
“奶茶?这是什么玩意?一定要尝尝!”
“府城也有分铺?那敢情好,镇上毕竟简陋些,去府城吃。”
尤其是那些外地赶来的学子权贵,更是心痒难耐——能让云亭先生赞不绝口、甚至不惜“吆喝”的美食,究竟是何等滋味?
温玉清摇着玉骨折扇,眼中笑意盈盈,对身边的温玉心低声道:“云亭兄这手‘借花献佛’玩得妙啊。
既全了礼数,又替小妹扬了名。”
温玉心虽依旧冷着脸,但看着云亭的眼神也多了几分了然,他哼了一声:“算他还有点良心,没白认二宝这个徒弟。”
苏寻衣则完全懵了!
她事先毫不知情,此刻看着云亭投来的眼神,又看着纷纷涌向自家食肆方向的人群。
这下可有得她忙的了。
“大哥,二哥,你们今日远道而来,也是辛苦了,不如也尝尝我这铺子里的过桥米线?
我去年只是给你们寄过去晒干的,这现做的你们可还没有吃过呢。”
倒不是苏寻衣不想做饭招待他们,只是云亭这一手,搞得她有点猝不及防。
“不急,小妹,反正这铺子也有我们投入的一部分,我们也去看看。”温玉心很热情的就替温玉心答应了。
“那行,相公,你带他们先过去吧,二宝,记得叫上柳夫子呀。”
“你且放心去吧,寻衣,一切有我呢。”沈砚安点了点头。
“娘亲,你注意安全。”四宝不放心的拉了拉苏寻衣衣袖。
而后苏寻衣带着萧婳来了铺子里,她感觉今晚得忙死了,都怕铺子里人手不够。
当浩浩荡荡、由学子、士绅、权贵、百姓组成的人流,涌向杏山县的各个铺子时,那原本不算小的铺面,瞬间被淹没在了人海之中。
杏山镇麻辣烫铺子门口,苏寻衣临时雇来的几个手脚麻利的村妇,以及原本就在铺子里帮忙的伙计,早已在沈老三的指挥下忙得脚不沾地。
“今日,除云亭大儒做东之外,凡在本铺子用餐,一律半价之惠。”苏寻衣又命人在铺子门口挂了牌子,并且派人去通知了府城那边。
几张长条桌子被迅速拼凑起来,摆满了热气腾腾、新鲜的食材。
有薄如蝉翼的鲜肉片、嫩滑的鱼片、翠绿的时蔬、金黄的豆皮、雪白的鹌鹑蛋。
再往前走上一段路,就是过桥米线铺子,门口是码放得整整齐齐、散发着清香的竹筒饭。
萧婳石霖则去了县衙那边的铺子负责。
要说最引人瞩目的,还得是过桥米线铺子中央那几口巨大的砂锅,里面翻滚着浓郁醇厚的滚烫鸡汤。
香气霸道地钻入每个人的鼻腔,勾动着腹中的馋虫。
“这就是过桥米线?” 一个操着北方口音的学子踮着脚尖,好奇地张望。
“这汤……怎地如此滚烫?米线在哪儿?”
“快看!伙计端上来了。” 有人指着铺子里。
只见伙计们熟练地端出一个比脸还大的青花海碗,另一只碗里已经放好了煮熟的米线。
“客官,小的这就帮你烫过桥米线。”
只见小二将客人选好的各色生鲜食材,如同变戏法般,依次快速地投入那碗滚烫得还在咕嘟冒泡的金汤之中。
鲜红的肉片瞬间烫熟变色,翠绿的蔬菜依旧鲜嫩欲滴,鱼片卷曲得诱人直流口水。
最后再把米线倒进去。
“客官,过桥米线好了,请慢用,吃的时候小心烫,先喝口汤暖暖胃。” 伙计将海碗移到一位迫不及待的客人面前。
,送入口中。
瞬间,一股难以言喻的鲜香直冲天灵盖。
浓郁、醇厚、层次分明,带着鸡汤的鲜,瞬间征服了味蕾。
他眼睛猛地瞪大,也顾不得烫,又夹起一片烫得恰到好处的肉片,蘸了点特制的酱料送入口中,鲜嫩爽滑。
再挑起一筷子吸饱了汤汁的米线,滑溜筋道。
“妙,绝妙。” 这客人激动得拍案而起,声音都变了调。
“汤鲜,肉嫩,米线爽滑,此等美味,当真不负云亭先生盛赞。
值了,值了!” 他这一嗓子,瞬间引爆了现场。
“伙计,给我也来一份过桥米线!”
“我要!我要!多加一份肉片!”
“还有我!那竹筒饭也给我来一份尝尝!”
“让让!让让!我先来的!”
点单声、催促声、赞叹声、碗筷碰撞声,尤其是那滚烫金汤现场烫熟食材的独特吃法和视觉冲击,以及那极致鲜美,彻底征服了所有第一次品尝的人。
本地人虽然知道过桥米线的好,但也没见过如此盛况,加上这些外地人也会买本地一些特产小吃。
一些贩夫走卒生意也好起来了,他们心中自豪感油然而生。
纷纷向身边的外地人介绍着这“杏山镇一绝”。
就在过桥米线风头无两之时,另一股香气也在人群中悄然弥漫开来。
那是竹筒饭的清香。
与过桥米线需要现煮、相对耗时不同,竹筒饭是早就焖制好、码放在蒸笼里保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