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宁二十一年霜降后的第三日,中京洛阳迎来了罕见的晴朗天气。自皇城朱雀门至天坛的十里长街,早已被羽林卫肃清,青石板路两侧每隔五步便立着一名身着明甲的卫兵,手中长枪斜指地面,枪尖在晨光下泛着冷冽的光。街旁挤满了闻讯而来的百姓,人人手中攥着彩绸或鲜花,踮着脚尖望向皇城方向,期待着见证两位新晋女王的册封大典。
辰时三刻,三声震天的礼炮在皇城上空响起,紧接着便是清脆的编钟与鼓乐声。明黄色的御驾仪仗自皇城缓缓驶出,最前方是二十四名手持龙凤旗的锦衣卫,旗面随风展开,“明”字图腾在阳光下格外醒目。御驾之后,是两列装饰华美的凤驾——左侧凤驾以月白色锦缎为幔,缀着珍珠与蓝宝石,正是为月璃国女王明和莉准备;右侧凤驾以淡紫色锦缎为幔,嵌着翡翠与粉钻,属于沁兰国女王明家意。
凤驾行至天坛下,盛宁女帝身着十二章纹的衮龙袍,头戴珠冠,在太监的搀扶下缓步走下御驾。早已等候在此的文武百官与宗亲藩王齐齐躬身行礼,声音响彻天坛:“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盛宁女帝抬手示意众人平身,目光扫过站在天坛东侧的明和莉与明家意,眼中满是期许。今日的明和莉身着月白色绣鸾鸟纹的朝服,发髻上插着一支赤金点翠步摇,面容温婉却难掩坚定;明家意则穿着淡紫色绣孔雀纹的朝服,头戴累丝嵌宝凤冠,虽年少却透着一股机灵劲儿。两人并肩而立,皆是身姿挺拔,引得台下百姓纷纷赞叹。
“吉时到——”随着礼部尚书高声唱喏,册封大典正式开始。
两名太监手捧金色的册封卷轴,缓步走到明和莉与明家意面前。礼部尚书上前一步,展开左侧卷轴,声音洪亮地宣读:“奉天承运女帝,诏曰:晋王长女明和莉,性温婉而有才干,昔年督办赈灾,安民有功。今封其为月璃国女王,赐国号‘月璃’,辖月璃谷及周边五州,掌一地军政民生。望其恪尽职守,安抚百姓,为大明守好南疆门户,钦此!”
明和莉双膝跪地,双手高举过头顶,恭敬地接过册封卷轴,声音清晰:“臣女明和莉,谢陛下恩典,定不负圣望!”
随后,礼部尚书展开右侧卷轴,继续宣读:“奉天承运女帝,诏曰:秦王长女明家意,心思缜密,善理商贸,曾助秦王安定属地,颇有功绩。今封其为沁兰国女王,赐国号‘沁兰’,辖沁兰泽及周边两州,总领一方事务。望其勤勉为政,整顿商旅,与月璃国守望相助,共护大明疆土,钦此!”
明家意亦跪地接旨,语气坚定:“臣女明家意,谢陛下恩典,定当鞠躬尽瘁!”
盛宁女帝走上前,亲自为两人佩戴上象征女王身份的金印与玉带。她看着明和莉,温声道:“月璃谷多山地,百姓以农耕为主,你到任后需先兴修水利,确保粮食丰收,再逐步发展纺织业,改善民生。”又转向明家意,补充道:“沁兰泽水系发达,商贸兴旺,你要严查偷税漏税的奸商,同时拓宽商路,让百姓能通过贸易增收。”
“臣女谨记陛下教诲!”两人齐声应道。
此时,天坛下突然响起一阵欢呼声。百姓们纷纷将手中的彩绸与鲜花抛向空中,彩绸如彩带般飞舞,鲜花落在两位女王的脚边,整个天坛都沉浸在喜庆的氛围中。盛宁女帝望着这热闹的场景,嘴角露出欣慰的笑容——她知道,这不仅是对两位女王的祝福,更是百姓对大明新政的认可。
册封仪式结束后,盛宁女帝携两位女王登上高台,接受百官与百姓的朝拜。明和莉望着台下密密麻麻的人群,心中百感交集——从晋王府的贵女到一方女王,她的人生即将开启新的篇章;明家意则握紧了手中的金印,眼中满是憧憬,暗自下定决心要将沁兰国治理得繁荣昌盛。
午时许,大典落幕。明和莉与明家意随盛宁女帝返回皇城,参加为她们特设的践行宴。宴会上,晋王与秦王反复叮嘱女儿要保重身体,纯曦女帝与朝阳女帝也送来珍贵的典籍与药材,希望能助她们治理属地。两位年轻的女王一一谢过众人,心中的责任感愈发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