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朝结束后,晋王明家齐与秦王明家满几乎是并肩快步走出太极殿。秋日的阳光洒在皇城的石板路上,却驱不散两人心中的波澜——既有女儿被册封女王的喜悦,也有对她们远赴南疆的担忧。
“兄长,陛下这旨意,真是让我又惊又喜啊!”秦王率先开口,声音里带着难掩的激动,“家意那孩子,自小就爱跟着我看公文,如今能有机会镇守一方,也算是遂了她的心愿。”
晋王捋了捋胡须,脸上带着欣慰的笑意,却也藏着几分忧虑:“和莉也是,去年督办赈灾时,就说过想为百姓多做些事。只是南疆偏远,且不太平,她们两个小姑娘去了,我这心里总有些放不下。”
两人边走边聊,很快便出了皇城,各自登上马车,朝着王府的方向驶去。
晋王府内,明和莉正坐在书房里整理赈灾时的卷宗。她身着淡蓝色襦裙,长发挽成简单的发髻,只插了一支碧玉簪。听到下人通报说王爷回府,她忙放下手中的卷宗,快步迎了出去。
“父亲,今日早朝怎么回得这般早?”明和莉走上前,接过晋王手中的朝服,语气带着几分好奇。
晋王看着女儿温婉的模样,心中的忧虑又深了几分,却还是笑着拉起她的手,道:“和莉,你坐下,父亲有件大事要告诉你。”
明和莉见父亲神色郑重,便依言坐下,心中暗自揣测。
晋王深吸一口气,缓缓道:“今日早朝,陛下问及你的年岁,而后下旨——封你为月璃国女王,辖月璃谷及周边五州。择吉日举行册封大典,之后你便要前往月璃国上任。”
明和莉猛地睁大了眼睛,手中的帕子险些滑落。她怔怔地看着父亲,声音带着几分难以置信:“父亲,您……您说什么?陛下要封我为女王?”
“是。”晋王点点头,将早朝的经过一一告知女儿,“陛下说,看中你督办赈灾时的才干,认为你能镇守好月璃国。为父已经替你谢过陛下的恩典了。”
明和莉的眼中先是震惊,随后渐渐泛起泪光。她想起去年在灾区,看到百姓因缺粮而挨饿,心中便暗下决心要为百姓做些事。如今陛下竟给了她这样的机会,让她能真正地为一方百姓谋福祉。她站起身,朝着皇城的方向深深躬身,声音坚定:“女儿定不负陛下与父亲的期望,好好治理月璃国!”
晋王看着女儿眼中的坚定,心中的忧虑稍稍减轻,却还是叮嘱道:“月璃国虽富庶,但地处偏远,且时有蛮族余部骚扰。你到了那里,凡事要谨慎,多听属下的建议,切勿独断专行。为父会为你挑选几位有经验的官员随行,助你稳定局势。”
“女儿谨记父亲教诲。”明和莉点点头,又想起什么,问道,“父亲,那……秦王叔父家的家意妹妹,是否也……”
“你猜得没错。”晋王笑道,“陛下也封了家意为沁兰国女王,辖沁兰泽及周边四州。日后你们两人在南疆,也好相互照应。”
明和莉闻言,脸上露出笑意。她与明家意自幼相识,两人性情相投,如今能一同前往南疆任职,也算是多了个伴。
与此同时,秦王府内也上演着相似的场景。
明家意正与母亲在花园中赏花,听到下人通报说王爷回府,便笑着迎了上去:“父亲,今日早朝可有什么趣事?”
秦王看着女儿活泼的模样,脸上满是笑意,却也带着几分不舍:“家意,父亲有件重要的事要告诉你。陛下今日下旨,封你为沁兰国女王,辖沁兰泽及周边四州。不久后你便要前往沁兰国上任。”
明家意手中的花枝猛地一颤,花瓣落在地上。她转过身,眼中满是惊喜:“父亲,您说的是真的?陛下真的封我为女王?”
“是真的。”秦王将早朝的经过告知女儿,“陛下说,你处理商贸事务时条理清晰,有治国之才。为父已经替你谢过陛下了。”
明家意兴奋地跳了起来,眼中闪烁着光芒:“太好了!女儿早就想出去历练一番,如今终于有机会了!”她拉着秦王的胳膊,语气急切:“父亲,那我什么时候可以出发?沁兰国那边的情况怎么样?有多少百姓?商贸往来频繁吗?”
秦王看着女儿迫不及待的模样,又好气又好笑,连忙按住她:“你这孩子,别急啊。册封大典还没定日子,你还有时间准备。沁兰泽水土丰饶,商贸往来频繁,但也有些奸商趁机作乱,你到了那里,首要之事便是整顿商贸,安抚民心。”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郑重:“还有,沁兰国与月璃国相邻,日后你要多与和莉姐姐联系,相互照应。南疆不比中京,凡事要小心,若有难处,便派人回中京求援,切勿逞强。”
“女儿知道了!”明家意点点头,眼中满是坚定,“父亲放心,女儿定不会给您和陛下丢脸,定会把沁兰国治理得井井有条!”
秦王看着女儿的模样,心中的不舍渐渐被骄傲取代。他知道,女儿虽然年少,却有主见、有才干,定能在南疆闯出一片天地。
夕阳西下,晋王府与秦王府的灯火相继亮起。明和莉在书房中查阅月璃国的地图与卷宗,时而在纸上记录着什么;明家意在房间里收拾行李,时不时拿出母亲为她准备的衣物,脸上满是期待。
而皇城的太极殿内,盛宁女帝正看着兵部呈上来的南疆防务奏折,嘴角露出一抹笑意。她知道,册封两位女王只是一个开始,日后大明的朝堂上,定会有更多有才干的女子崭露头角,为大明的盛世添砖加瓦。
夜色渐深,中京的灯火渐渐熄灭,唯有晋王府与秦王府的书房,依旧亮着灯光。那灯光,不仅照亮了两位年轻女王的前路,也照亮了大明女子参与治国的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