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料峭,北平城(此时已正式更名北京)的早晨依旧带着刺骨的寒意。林向阳照例赶着驴车,来到了南锣鼓巷口的老位置。车上的货物依旧是那些水灵的鸡蛋和蔬菜,但他的心思,却早已飞进了那条幽深的胡同,那扇熟悉的院门之后。
阎埠贵今天来得比平时稍晚一些,脸上带着一种混合了幸灾乐祸和些许担忧的复杂神情。他照例先挑拣了一番林向阳给他预留的“便宜货”,然后,不等林向阳询问,便迫不及待地开启了今天的“新闻播报”。
“向阳啊,你是不知道,我们院这两天可不太平!”阎埠贵压低了声音,眼镜片后的眼睛闪烁着八卦的光芒,“贾家出事了!”
林向阳心中一动,面上却不动声色,一边给他称菜,一边随口问道:“贾家?就那个……贾大妈家?出啥事了?”
“可不是嘛!就她儿子,贾东旭!”阎埠贵唾沫横飞,“前天在厂里,听说操作机器的时候走了神,把手给绞了一下!幸亏旁边人反应快,关了机器,不然整个手都得废了!”
贾东旭受伤了!
林向阳的心脏猛地一缩!这个信息,如同一个关键的拼图碎片,瞬间与他脑海中的“剧情”对应起来!
在原着的轨迹中,贾东旭的这次受伤,看似只是轻伤,在家休养一段时间就好。但这起事件,却像一根导火索,引燃了后续一系列的矛盾和悲剧!
受伤休养,意味着收入减少,本就拮据的贾家经济状况雪上加霜。
贾张氏必然会借此机会大闹工厂,索要高额赔偿,进一步激化与工厂(以及背后的易中海)的矛盾。
家庭经济的压力和婆婆的刁难,会进一步将秦淮茹推向绝境,迫使她更加依赖和利用傻柱……
而贾东旭本人,这次受伤恐怕也会在他心里埋下阴影和怨气,影响他后续的行为……
这是一个重要的节点!一个命运开始加速滑向深渊的拐点!
“伤得重吗?”林向阳稳住心神,语气带着适当的关切。
“听说就是皮肉伤,骨头没事,但也得养些日子。”阎埠贵撇撇嘴,“你是没看见,贾婆子这下可找到由头了!昨天就在院里嚷嚷,说厂里安全措施不到位,害了他儿子,非得让厂里赔一大笔钱不可!还指桑骂槐地说他师傅(易中海)没教好,没照顾好!”
果然!贾张氏开始闹了!
“那一大爷怎么说?”林向阳追问。
“一大爷能怎么说?”阎埠贵模仿着易中海的语气,板起脸,“当然是先安抚呗!说厂里肯定会按规定处理,让她别闹,影响不好。可贾婆子那脾气,能听吗?昨晚上还在家里摔摔打打,指带着把秦淮茹也骂了一顿,嫌她没本事,挣不来钱……”
信息如同潮水般涌来,在林向阳脑海中迅速构建出95号院此刻的紧张图景:贾东旭在家养伤,唉声叹气;贾张上蹿下跳,四处闹腾;秦淮茹默默承受,内外交困;易中海焦头烂额,努力维稳;其他住户则在一旁看热闹,或者暗自庆幸没摊上这事……
危机已经显现。悲剧的伏笔已经埋下。
按照原有的轨迹,这件事最终会在易中海的斡旋和工厂的补偿下暂时平息,但贾家的困境和内部矛盾并不会得到根本解决,反而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最终在某一个节点彻底爆发,酿成无法挽回的后果(比如贾东旭的早逝)。
林向阳沉默地给阎埠贵装好菜,收下钱。他的大脑却在飞速运转。
他现在只是一个局外的卖菜少年,没有资格,也没有能力去直接改变贾东旭在工厂的行为,或者阻止贾张氏撒泼。
但是……他或许可以做点什么,来稍微改变一下这件事的后续影响?哪怕只是让雪球滚得慢一点,或者让某个关键人物在关键时刻,能多一个选择?
比如,贾家的经济困境是核心问题之一。如果能在赔偿之外,为秦淮茹提供一个稍微稳定一点的额外收入来源,是否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她的压力,减少她对傻柱的过度依赖?
又或者,能否通过某种方式,稍微“点拨”一下易中海,让他处理这件事时,除了“维稳”,也能更多考虑一下如何从根本上帮助贾家走出困境,而不是仅仅用钱和规矩去堵贾张氏的嘴?
这些念头如同火花,在他脑海中闪烁。
他知道,直接插手干预是愚蠢的。但他可以继续扮演“引导者”的角色,投下一颗小小的、恰到好处的“石子”。
这颗石子该投在哪里?该怎么投?
他需要更仔细地观察,更需要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
“唉,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啊。”林向阳最终只是叹了口气,对阎埠贵说道,“希望东旭哥早点好起来吧。”
阎埠贵深以为然地点点头,提着菜,又念叨了几句“贾婆子不是省油的灯”之类的话,便心满意足地回去了。
林向阳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胡同口,目光再次投向那扇紧闭的95号院门。
山雨欲来风满楼。
他知道,自己等待的那个“投石问路”的时机,或许很快就要到来了。而这一次,他将不再仅仅是一个冷眼的旁观者。
他要尝试着,以他独有的方式,轻轻地,推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