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枚带着泥土气息与叶尘掌温的安神香,如同最后一根稻草,压垮了傅雨霏所有关于“等待完美时机”的幻想。它太沉重,太重了,重到她无法再心安理得地将其珍藏,而不付出对等的坦诚。
继续拖延,每多享受一分他毫无杂质的温柔,她内心的负罪感就加深一寸,如同缓慢收紧的绞索。梦境中叶尘决绝离去的背影,与现实里他包容的眼神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令人窒息的双重压迫。她不能再等那个虚无缥缈的、毫无风险的“恰当时机”了。危机(无论是情感的还是来自“黑曜石”的)如同隐形的倒计时,滴答作响,催促着她必须行动。
然而,直接摊牌,在她精心策划却屡遭变故后,显得如此生硬而危险。她需要一个更温和、更自然的方式,让真相的冲击力得以缓冲,让他有一个逐步接受的过程。
她决定放弃宏大的“坦白仪式”,转而采用一种迂回的、渗透式的策略。她要让“傅氏集团总裁”这个身份,以及它所代表的世界,一点点、自然地浮现在叶尘面前,如同水墨在宣纸上慢慢晕染开,而非陡然泼下一盆浓墨。
她要利用日常相处的点滴,进行铺垫。
第一个机会,很快到来。
周末,她以“放松”和“看看城市新变化”为由,驾车带叶尘来到了位于城市新区、即将全面竣工的“清河源”生态康养社区。这里正是之前那个因叶尘间接助力而顺利获批的关键项目。
巨大的工地被整洁的围挡环绕,内部主体建筑已经落成,园林景观初具雏形,依稀可见未来融合居住、康养与生态农业的宏大格局。傅雨霏将车停在项目外围一处高地,从这里可以俯瞰整个园区。
“这里看起来规模不小。”叶尘望着下方井然有序的施工现场,评价道。他能感觉到此地气场经过规划,试图融合自然与人工,理念尚可。
傅雨霏的心跳微微加速,她努力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像是随口介绍:“嗯,这是傅氏集团近几年重点打造的一个标杆项目,叫‘清河源’。主打生态与健康理念,后面还规划了引入中医康养的概念。”她特意加重了“傅氏集团”四个字,目光悄悄瞟向叶尘。
叶尘点了点头,目光依旧停留在园区规划上,似乎并未对“傅氏集团”这个名称表现出特别的关注,只是顺着她的话说:“融合医养,理念不错。若能引入真正懂行的中医参与前期规划,效果会更佳。”
他的反应平静得让傅雨霏有些失落,又隐隐松了口气。她意识到,仅仅一个项目名称,还不足以引起他的联想。她需要更直接的线索。
几天后,一次看似偶然的对话中,她提及晚上需要参加一个慈善晚宴。
“是公司安排的活动,推不掉。”她一边对镜整理着晚礼服,一边状似无奈地说,“听说邀请了政商各界不少人,傅氏作为主要发起方之一,总得有人露面。”她再次提到了“傅氏”,并隐约带出了其行业地位。
叶尘正在帮她调整项链的搭扣,闻言动作未停,只是通过镜子的反射看了她一眼,温和道:“既是正事,便去吧。少饮酒,注意安全。”他的关注点依旧在她身上,而非她话语中刻意强调的“傅氏”。
傅雨霏感到一丝挫败,但更多的是一种复杂的情绪——他如此信任她,以至于对她话语中这些不寻常的“强调”都未曾深究。
她开始更频繁地、在不经意间,让属于“傅雨霏总裁”的生活细节,渗透进他们的日常。
她会“无意中”将印有傅氏集团logo和她职位头衔的内部简报“遗落”在客厅茶几上;
会在接听工作电话时,不再完全避开他,而是让他偶尔听到几句涉及集团战略或重大投资的片段;
会在他问及周末安排时,提到需要去“集团总部”开一个季度总结会……
这些点点滴滴,如同散落的珍珠,被她小心翼翼地抛洒在叶尘面前。她紧张地观察着他的每一次反应,捕捉着他眼神中最细微的变化。
叶尘并非毫无察觉。
他注意到了那份设计精美的内部简报,看到了上面醒目的“总裁傅雨霏”字样;
他听到了她电话中提及的、动辄数以亿计的资金调动和跨国并购词汇;
他也感受到了,她提及“集团”时,那种与描述“普通项目组”截然不同的、自然而然的掌控气场。
这些线索,与他之前察觉到的她的心事、她的压力,以及她偶尔流露出的、与“普通白领”身份不符的洞察力和资源,渐渐串联起来。
一个模糊的轮廓,在他心中逐渐清晰。
他没有立刻点破,也没有表现出任何惊讶或质疑。他只是依旧保持着平静,一如既往地体贴她,照顾她,仿佛那些“异常”的信号从未出现过。
他的沉默,在傅雨霏看来,却如同一种无声的审判。他是不是早就知道了?他是不是在等她主动开口?还是……他根本不在意,所以懒得追问?
这种不确定,让她的迂回策略变得愈发煎熬。她仿佛在走一条看不见尽头的钢索,脚下是迷雾深渊,而唯一的支撑点,那个男人的心思,却如同笼罩在云雾中的山峦,看不清真切。
铺垫已经洒下,种子已然埋入土壤。但她不知道,它们何时会发芽,又会结出怎样的果实。这种悬而未决的状态,比直接面对审判,更让人心力交瘁。她只能继续下去,在这条自己选择的迂回之路上,忐忑前行,等待某个契机,让一切水到渠成,或者……彻底崩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