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快看!好多白色的翅膀!”六岁的朵朵把脸贴在车窗上,鼻尖被玻璃压得扁扁的。车刚拐进海埂大坝,成群的红嘴鸥就像被风吹起的雪片,在蓝得透亮的天空下盘旋。
妈妈笑着停好车,从背包里掏出一袋面包:“这是咱们和红嘴鸥的约定呀,每年冬天它们从西伯利亚飞过来,都要在滇池歇脚呢。”
朵朵蹦蹦跳跳地跑到栏杆边,学着旁边的小朋友把面包掰成小块。立刻有几只胆大的红嘴鸥俯冲下来,翅膀掠过她的发梢,叼走面包时红色的喙轻轻擦过她的手指。“痒痒的!”朵朵咯咯笑着缩起手,又兴奋地继续投喂。
突然,她注意到一只红嘴鸥飞得歪歪扭扭,翅膀下还沾着褐色的污渍。它每次想靠近其他鸥群都会被挤开,只能孤零零地落在远处的礁石上。“妈妈,那只小鸟受伤了!”朵朵着急地指着它。
妈妈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皱起眉头:“好像是沾到油污了,这样下去它没办法飞行的。”
“我们要帮帮它!”朵朵攥紧拳头,眼睛亮晶晶的。
这时,旁边戴着红袖章的志愿者阿姨走过来:“小朋友真有爱心!不过救助红嘴鸥需要专业工具,你们愿意和我去动物救助站叫工作人员吗?”
在去救助站的路上,志愿者阿姨告诉朵朵:“每年都有红嘴鸥因为误食垃圾、撞上高楼,或者像刚才那只一样被油污困住。其实这些危险很多都是我们人类造成的。”朵朵听得认真,小手不自觉地揪着衣角。
等他们带着救助人员回到大坝时,那只受伤的红嘴鸥却不见了。“一定是躲到更隐蔽的地方了。”救助员叔叔拿着捕鸟网和急救箱,在岸边仔细搜寻。
“找到了!”朵朵突然指着芦苇丛大喊。受伤的红嘴鸥正躲在那里,翅膀几乎拖到地上,眼神怯生生的。救助员叔叔小心翼翼地靠近,用网兜轻轻罩住它,动作像捧着易碎的玻璃。
“它会好起来吗?”朵朵趴在救助站的观察窗前,看医生用温水和特制的清洁剂给红嘴鸥清洗羽毛。
“当然!”医生笑着举起装着小鱼的小碟,受伤的红嘴鸥立刻歪着脑袋啄食起来,“等羽毛干净了,再补充几天营养,就能重新回到天空啦。”
接下来的三天,朵朵每天都缠着妈妈来救助站。她给红嘴鸥起了名字叫“小不点”,还画了幅画贴在笼子上:画里的小不点展开洁白的翅膀,和其他红嘴鸥一起在蓝天白云间飞翔。
终于到了放飞的日子。朵朵把小不点捧在手心,能感觉到它温热的身体在轻轻颤动。“要好好长大,明年还要来滇池找我玩哦!”她踮起脚尖,把小不点抛向空中。
小不点扑棱着翅膀,开始飞得还有些摇晃,但很快就融入了头顶的鸥群。朵朵仰着头,直到再也分不清哪只是小不点,才发现自己的羽绒服口袋里鼓鼓的——原来是早上喂红嘴鸥时,偷偷藏起来想留给小不点的半块面包。
“妈妈,我们明年还来喂红嘴鸥吧?”回家的路上,朵朵靠在妈妈肩头问。
“当然!”妈妈摸了摸她的头,“不过我们还要带上垃圾袋,把大坝上的垃圾都捡干净。这样小不点和它的伙伴们,才能每次来都有干净的家。”
窗外,夕阳把滇池染成了温暖的橘红色。朵朵望着渐渐远去的大坝,在心里默默许下承诺:这不仅是和小不点的约定,也是和所有红嘴鸥的约定——要让它们每年跨越万里的旅程,都能平安又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