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昭宁将这一幕尽收耳底,面纱下的唇角不由微微勾起,觉得有些好笑。一个地地道道的东陵人,如今却以“炽焰部落”的子民自居,言语间充满了对现有身份的骄傲与自豪,在外人看来,可不就像是个“卖国贼”么?
然而,这好笑之余,一股难以言喻的暖流却悄然涌上心头,填满了她的胸腔。
这就是民心吗?
他们这些时日的努力,改善民生、推广高产作物、建立新的秩序……所做的一切,原来真的被百姓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并且转化成了如此质朴而坚定的拥戴。
这一刻,沈昭宁清晰地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满足与愉悦。那并非源于权力掌控的快感,也不是完成既定目标的松懈,而是一种付出得到真心回应的感动。
被百姓如此纯粹地认可和需要,让她内心深处生出一种强烈的愿望,她是真心想要为他们做更多事,回馈这份沉甸甸的信任,而不再仅仅是为了实现某个政治目标。
这种发自内心的责任感,比任何宏图大业都更让她感到充实与坚定。她抬眼,望向窗外浔阳城渐起的灯火,心中已对明日的海边之行,以及未来更长远的道路,充满了新的期待。
翌日未时,车队顺利抵达了位于天水城的隽王府别院。
再次踏入这座府邸,沈昭宁心中感慨万千。这里的一草一木,一房一舍,似乎都还残留着一年前他们刚刚入住渔阳郡时的气息。
那时,他们初来乍到,根基未稳,强敌环伺。短短一年间,经历了多少阴谋算计、殚精竭虑的筹谋、战场上的厮杀搏命,乃至瘟疫的生死考验……而她,也正是在这里,一步步以女子之身走到人前,施展才华,真正握住了一份属于自己的权柄,与拓跋隽并肩而立。这一切,恍如昨日,却又仿佛已过去很久很久。
晚膳时,众人如愿品尝了各式海鲜,虽觉鲜美,但尝过冬梅手艺的都不免觉得,这个厨子的手艺终究差了几分火候。饭后,众人各自回房歇息,唯有第一次来到这里的拓跋霄和冬梅兴奋不已,在偌大的别院里到处走动观看,对一切都充满了新奇。
第三日清晨,渔阳郡守王明便早早来到别院拜见。
“下官参见王妃。”王明恭敬行礼。
沈昭宁唤他起身,仔细询问了春耕事宜。王明一一回禀:“回王妃,按照您之前的安排,高产小麦与水稻种子皆已播种完毕,如今田里幼苗一片绿油油,长势极为喜人,百姓们无不交口称赞。”
沈昭宁满意地点点头,嘱咐道:“这些种子关乎民生根本,务必让农户好生照料。只要坚持推广,不出几年,我渔阳、乃至我们治下所有百姓,便都能吃饱饭了。”
随后,在王明的陪同下,沈昭宁一行人视察了沿海的盐田。广阔的盐田井然有序,工人们正在忙碌,空气中弥漫着海风与盐粒特有的味道。王明汇报,因采用新法,“味极鲜”食盐产量稳定,价格仅为传统官盐的一半,且味道更为纯净,如今已完全占据了渔阳、扶风两郡以及炽焰部落等草原市场,甚至连东陵国内都有不少商贾冒险前来偷偷采购,利润丰厚。
离开盐田,沈昭宁意犹未尽,又让王明带路,随机走访了一个海边的小渔村。村子不大,仅有几十户人家,村民多以捕鱼为生。他们穿的破旧的麻布衣,古铜色的肌肤在阳光下泛着光,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修补着捕鱼的大网。走进村落,映入眼帘的是一片低矮破旧的茅草屋,在海风中显得摇摇欲坠。
王明解释道:“此地每年七、八月间,常有狂风暴雨侵袭,这些茅屋难以抵挡,百姓苦不堪言。”
沈昭宁看在眼里,心中已有了计较。她对王明说道:“这些茅草屋不行。你记下,回头我给你一个建造石屋的章程,就按照上面的要求和图纸来,统一规划,将沿海这类渔村的房屋都逐步改建为坚固的石屋。如此,日后便不再惧怕风雨了。”
王明连忙应下,心中对王妃体恤民情、思虑周详更是感佩。
一行人信步走到海边,坐在巨大的礁石上。面前是一望无垠的蔚蓝大海,微咸的海风拂面,带来阵阵清凉。沈昭宁望着眼前壮阔的景象,思绪飘远,想着如何在渔阳郡再开辟一些能让百姓持续受益的产业。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她暗忖,“除了耕种和捕鱼,总得让百姓再多一条赚钱的营生,而且是能依托本地资源,长久做下去的。”
正思索间,她的目光不经意落在自己的绣鞋上,鞋头点缀着一颗小巧圆润的珍珠,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一道灵光瞬间划过脑海!
珍珠!人工养殖珍珠!
虽然养殖周期较长,可能需要两三年才能见到成效,但一旦成功,利润极高,而且非常适合沿海地区!
她可以领头创办珍珠养殖场,百姓们既可以来她的养殖场工作,也可以学习技术后自行养殖,由她统一收购、加工和销售,形成产业链,销往各国。只有形成规模,才能打出品牌,创造最大的价值。
想到这里,她立刻将自己的想法与王明商议。王明听后,眼中放光,连称妙计。
“靠海的两个主要城池,一是天水城,一是暮春城。”沈昭宁沉吟道,“我记得,暮春城是第一个主动归附我们的城池,这份‘福利’,便先给他们吧。”这也是一种对忠诚的奖赏。
当天晚上,沈昭宁便在房中通过交易商城,兑换了《珍珠人工养殖技术大全》、《贝类育苗与病害防治》、《珍珠加工与鉴赏》等一系列书籍,开始埋头研读,直至深夜。
第四日,他们便启程前往暮春城。城主谢征早已得到消息,亲自出城迎接,态度极为恭敬。
在城主府中,沈昭宁直接说明了来意,详细阐述了珍珠养殖的构想与广阔前景。谢征听得心潮澎湃,立刻命人取来暮春城的沿海地图。
众人围在地图前,沈昭宁凭借昨夜恶补的知识,结合地图标识的海域情况、水流、水质等因素,与谢征等人仔细分析,初步圈定了几个可能适合作为养殖基地的海湾。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沈昭宁不顾劳累,坚持要亲自去现场勘测。于是,一行人又驾着马车,沿着海岸线实地考察了数个地点,最终选定了一处名为“月牙湾”的内凹式海湾。这里风浪较小,水质清澈,海底底质适宜,周围环境也相对独立,便于管理。
站在选定的月牙湾畔,望着波光粼粼的海面,沈昭宁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这里孕育出的颗颗明珠,将会照亮暮春城百姓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