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帝都天启城,林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礼遇和关注。皇帝陛下的亲自召见和嘉奖,太傅云逸的极力推崇,以及边疆力挽狂澜的传奇事迹,让他的名字如同璀璨的星辰,闪耀在帝国上空。他不再是那个需要证明自己的“江城奇才”,而是被公认为年轻一代的领袖人物,文道复兴的旗帜,“文渊阁学士”的虚衔更是一种极高的荣誉象征。
星辉学院为他举行了盛大的庆功会,顾青源院长亲自致辞,盛赞其为学院和文道带来的荣光。苏沐清、韩立、孙晓等好友由衷地为他高兴。学院内,乃至整个帝都的文教学子,几乎都将林砚视为偶像,他所倡导的“文武合一”、“文以载道”的理念,得到了空前的拥护和实践。
然而,身处漩涡中心的林砚,却保持着异乎寻常的冷静和清醒。他深知,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眼前的荣耀,是建立在边疆将士的鲜血和自己的生死搏杀之上的,更是帝国高层出于战略考量需要树立的一个标杆。文道复兴的道路,依然漫长而艰巨。而且,荣耀的背后,必然伴随着嫉妒、猜疑和更隐蔽的敌意。
他没有沉溺于应酬和赞美,而是在身体基本恢复后,立刻投入了新的工作中。他谢绝了大部分不必要的社交活动,深居简出,主要做了以下几件事:
第一,巩固修为,沉淀感悟。 黑风谷一战,他临阵突破,引动文明长河之力,虽然险死还生,但也让他对文气的本质有了颠覆性的认识。他需要时间彻底消化这份宝贵的感悟。他每日在星辉学院提供的静室中闭关,不再追求文气的快速增长,而是反复回味那种与宏大文明意志共鸣的状态,打磨那颗新生的“文明之心”。天机子道长赠送的《清静经》注解,对他调和因强行引动外力而有些躁动的心神,起到了关键作用。他的境界逐渐稳固下来,文气虽然总量恢复缓慢,但变得更加精纯、凝练,与精神的结合也更加紧密。
第二,系统梳理理论,着书立说。 经历了边疆的实践检验,他对文道的理解更加深刻和系统。在太傅云逸和顾青源院长的支持下,他开始着手撰写一部系统的着作,暂定名为《新文道纲要》。书中,他计划详细阐述文气的修炼原理(当然会隐去核心秘密),文武合一的必要性,文道在个人修养、社会治理、乃至对抗邪异等方面的应用,并融入大量从华夏文明中汲取的智慧(以适合本世界理解的方式表达)。他希望通过这部着作,为文道复兴建立一个坚实的理论框架,避免其流于空谈或沦为单纯的术法。
第三,推动实务,培养人才。 他意识到,理论的传播离不开实践的支持。他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在星辉学院内推动成立了“文道研修院”,由他亲自担任名誉院长(实际事务由顾院长指派得力人手负责),面向全院乃至帝国招收有志于文道的学子,进行系统性的培养。研修院不仅教授文气基础(林砚简化改良后的版本)、经典义理,还开设了武道基础、灵纹入门、边疆实务、历史地理等课程,真正贯彻“文武兼修、经世致用”的理念。苏沐清、韩立、孙晓等早期追随者,都成为了研修院的骨干。这一举措,吸引了大量优秀学子,文道的根基开始真正扎下。
然而,树大招风,暗流也随之涌动。
首先发难的是学术层面的质疑。以北辰大学残余势力为首的一些保守学派,不敢再公然攻击林砚的个人成就,转而开始挑剔他理论中的“细节”。他们质疑“文气”概念过于空泛,修炼体系不够“科学”,认为《新文道纲要》中许多思想(如强调民本、仁政)过于“理想化”,脱离帝国尚武强权的现实,甚至隐晦地指责其有“动摇国本”之嫌。这些质疑通过学术刊物和文人聚会散布,虽然不成气候,但也制造了一些杂音。
更棘手的是来自某些勋贵和军方强硬派的隐性打压。林砚的崛起和文道的受重视,触动了以军功为核心的旧有利益格局。一些势力开始在各种场合强调“武力为立国之本”,暗中削减对文教项目的资源倾斜,甚至在官员升迁中,对倾向文道的官员加以排挤。这些动作十分隐蔽,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文道推广的土壤。
最让林砚警惕的是,他隐约感觉到帝都的空气中,似乎多了一些若有若无的、带着阴冷气息的窥探。他怀疑,这可能是“蚀魂之眼”的残余势力,或者某些与邪教有勾结的国内势力,在暗中监视他。他将自己的担忧告知了太傅云逸和天机子道长,两人均表示会加强戒备,但也提醒林砚,帝都不是边疆,对方不敢明目张胆,但暗中的手段会更加防不胜防。
这一日,林砚正在文道研修院与几位导师商议课程设置,沐晚晴院长来访。
沐晚晴院长看着研修院蓬勃发展的气象,欣慰地点点头,随后神色略显凝重地对林砚说:“林学士,有件事,或许需要你留意一下。”
“院长请讲。”
“近日,帝国考古研究院在西南‘云梦大泽’深处,发现了一处规模宏大的上古遗迹,疑似与‘黄金纪元’中晚期有关,保存相对完好,引起了极大轰动。”沐晚晴说道,“按惯例,此类重大发现,将由皇家科学院牵头,组织多学科联合考察团。鉴于你在上古文明研究方面的独特造诣和黑风谷的功绩,科学院和文华阁都有意邀请你加入考察团。”
林砚心中一动。云梦大泽?新的上古遗迹?这无疑是一个深入了解这个世界文明断层秘密的绝佳机会!或许能在那里找到更多关于“蚀魂之眼”起源、乃至灵潮复苏真相的线索!
但他也立刻意识到了其中的风险:“院长,此事……恐怕不会那么顺利吧?”
沐晚晴叹了口气:“你猜得没错。军方和一些保守的考古学派对此持反对意见,他们认为你并非专业考古出身,且文气修炼体系与主流能量学差异巨大,担心你的介入会干扰正常研究,甚至……可能引发不可预知的风险。争论很激烈,目前尚未定论。”
林砚沉吟片刻。他知道,这不仅仅是学术之争,更是背后势力的又一次角力。反对者未必是真的担心研究被干扰,更多的是不愿看到他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接触到帝国最核心的机密。
“我明白了。”林砚平静地说,“多谢院长告知。若朝廷最终决定征召,林某义不容辞。若否,亦不会强求。一切以帝国利益为重。”
沐晚晴欣赏地看着林砚:“你能如此想,甚好。此事尚在酝酿,你心中有数即可。另外,”她压低声音,“天机子道长让我转告你,他近日夜观星象,帝星之侧似有阴霾缭绕,恐有变故,让你务必谨慎行事,巩固自身,静待时机。”
天机子道长的预警,让林砚心中一凛。他点头道:“晚辈谨记道长教诲。”
送走沐晚晴院长,林砚站在窗前,望着帝都繁华的街景,目光深邃。荣誉、质疑、机遇、风险……一切都交织在这座巨大的城市中。他深知,自己接下来的每一步,都需如履薄冰。但无论如何,文道之火已经点燃,并且呈燎原之势,绝非轻易可以扑灭。他需要做的,是继续积蓄力量,夯实基础,等待那个真正能够决定帝国未来走向的时机到来。
云梦大泽的遗迹,或许就是一个重要的契机。但在此之前,他必须让自己和文道研修院,变得更加强大和不可撼动。帝都不见硝烟的战争,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