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出首都机场航站楼,冷风就裹着冰碴子扑过来。
李朴打了个哆嗦,短袖 t 恤贴在身上,像裹了层薄冰。他低头看手机天气 —— 12c,比坦桑的 30c低了快一半,这温差像一瓢凉水,浇得他瞬间清醒。
“得赶紧换衣服。” 他拎着皮箱,往标识牌上的 “更衣室” 跑。
更衣室里人不多,几个和他一样从非洲回来的人,都在忙着套厚衣服。李朴打开皮箱最底层,翻出那件灰黑色羽绒服 —— 去年离家时妈妈塞的,说 “北京冷,备着”,当时他还嫌占地方,现在却觉得格外暖。
羽绒服有点紧,穿了一年的肌肉把布料撑得发鼓。他拉拉链时,指尖碰到领口的毛线,还带着点家里洗衣液的淡香。
“终于不冷了。” 他跺了跺冻得发麻的脚,心里踏实多了。
出了更衣室,李朴跟着人流往地铁口走。沿途的便利店飘着关东煮的香味,广播里的中文报站清晰又亲切,连扫地阿姨的 “小心地滑” 都透着家常。
到了地铁售票机前,他按提示选 “机场线→丰台站”,屏幕跳出来 “25 元”。他掏出手机扫码付款,纸币都没掏,比在达市付先令方便百倍 —— 那边买瓶水都要找零半天,硬币揣在兜里磨得发烫。
地铁很快就来,门开时,暖风涌出来。
李朴拎着皮箱挤上去,找了个角落站稳。车厢里人多,有人在聊家长里短,有人在刷短视频,声音不大,却满是烟火气。他想起在达市坐公交,黑人司机把音乐开得震天响,乘客挤得像沙丁鱼,此刻这安稳,竟让他有点恍惚。
地铁穿行在地下,窗外的广告灯箱一闪而过。李朴盯着上面的 “家乡菜” 海报 —— 红烧肉、糖醋鱼,都是妈妈常做的。他摸了摸肚子,早上在多哈机场吃的三明治早消化完了,现在满脑子都是家里的排骨。
“下一站,丰台站,请准备下车。” 广播响起时,李朴赶紧拎起皮箱往门口挪。
出地铁口,就是丰台站的进站口。
高铁站的玻璃幕墙亮得晃眼,里面的灯光明亮又温暖。李朴跟着人流刷身份证进站,不用像在达市机场那样查来查去,几秒钟就通过了。
候车大厅里,到处都是拎着行李的人,有人在吃泡面,有人在给家里打电话,声音混在一起,却不觉得吵。李朴找了个空位坐下,掏出手机给妈妈发消息:“妈,我到丰台站了,马上坐高铁回家,大概傍晚到。”
没半分钟,妈妈就回了语音,声音里满是雀跃:“好!好!我现在就炖排骨,再炒个你爱吃的青椒肉丝,等你回来!”
李朴把手机贴在耳边,听着妈妈的声音,眼眶有点热。他抬头看候车厅的电子屏 —— 他要坐的车次 “G6782”,还有 40 分钟检票。
旁边座位的大叔在剥橘子,递给他一瓣:“小伙子,从哪儿回来啊?看你这皮箱,装的不少东西。”
“从非洲坦桑回来,休个假。” 李朴接过橘子,甜得发齁。
“非洲啊?那地方热吧?” 大叔笑着说,“我儿子也在外面打工,年底才回来,你们这些在外的,都不容易。”
李朴点点头,没多说 —— 不容易是真的,但一想到家里的饭,所有的难都像被风吹走了。
他拎起皮箱去接热水,饮水机就在旁边,不用像在达市那样找桶装水,按一下就有热水流出来。他泡了杯妈妈装的枸杞茶,热气氤氲着,暖了手也暖了胃。
广播里开始报检票:“G6782 次列车开始检票,请乘客到 3 号检票口排队。”
李朴赶紧收拾东西,跟着人流往检票口走。刷身份证、过闸机,动作熟练得像每天都做。
踏上站台时,白色的高铁正安静地停着,车身亮得像镜子。他找到自己的座位,靠窗,和去坦桑时的飞机座位一样,却比那时踏实百倍 —— 这趟是回家,不是离家。
高铁开动时,李朴扒着窗户往外看。
北京的高楼渐渐往后退,换成了田野和树木。阳光透过玻璃照进来,落在他的羽绒服上,暖烘烘的。
他掏出手机,翻着在非洲拍的照片 —— 草原的狮子、海上的彩虹、和阿放的合影,最后停在那张 “和平方舟” 的照片上。
“还是家里好。” 他小声说,手指划过屏幕,心里满是期待。
还有三四个小时,就能吃到妈妈做的排骨,就能看到爸妈的笑脸。这一路的疲惫,在 “离家越来越近” 的盼头里,早没了踪影。
高铁在轨道上平稳地跑着,窗外的风景换了一茬又一茬。李朴靠在椅背上,喝着枸杞茶,慢慢眯起了眼 —— 梦里,好像已经闻到了排骨的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