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犬纪念礼”交付仪式的温馨还萦绕在中心,孩子们与狗狗亲昵互动的画面刚被沈亦舟定格成永恒,陈曦四人却收到了一份意外的“反馈礼物”——中心的医护团队与家长代表联名提议,希望为苏医生定制一份专属敬意。恰逢苏医生入职三周年,又值她主导的特殊儿童康复方案获省级表彰,四人决定以“非遗+专业”为核心,打造一柄刻字听诊器,既致敬她的医者仁心,也将孩子们的感恩与非遗文化融入其中。
“苏医生的听诊器是孩子们康复路上的‘定心丸’。”陈曦感慨道。她亲眼见过,自闭症男孩乐乐情绪失控时,苏医生会用听诊器让他听自己的心跳,温柔安抚;脑瘫女孩小婷做肢体训练哭闹时,听诊器贴在胸口的触感,能让她慢慢平静。林砚舟补充:“可以在听诊器上刻上孩子们的非遗作品元素,再加上一句纪念语,让这份礼物既有温度又有意义。”
秘密筹备:藏在细节里的心意
为了给苏医生一个惊喜,四人特意避开她开展筹备工作。沈亦舟翻遍了三年来的拍摄素材,筛选出苏医生与孩子们相处的经典瞬间——为小宇调整康复手套、陪乐乐做专注力训练、给朵朵讲解认知卡片,这些照片将作为后续纪念册的核心内容。
陈曦负责对接专业医疗用品品牌,定制一柄高品质听诊器。“要选听诊效果好、手感舒适的型号,苏医生每天要用它检查几十个孩子,耐用性和实用性最重要。”她反复对比多个品牌,最终选定一款防滑手柄、高灵敏度的听诊器,主体为柔和的米白色,既贴合医疗场景,又透着温暖质感。
林砚舟则承担起“非遗元素融合”的关键任务。他召集孩子们开展“感恩非遗手作”活动,让大家用自己擅长的技艺创作小图案,最终筛选出三个代表性元素:乐乐的竹编“幸福树”简化纹路,象征成长与希望;小宇的羌绣“太阳花”轮廓,代表温暖与治愈;朵朵的剪纸“爱心小羊”,寓意陪伴与守护。林砚舟将这些图案简化成适合雕刻的线条,再搭配“医者仁心·守护童心”八个字,构成听诊器的刻字设计方案。
苏医生的闺蜜兼同事李护士,悄悄收集了家长们的手写祝福,有孩子歪歪扭扭的签名,也有家长真挚的感言:“感谢苏医生三年如一日的耐心,让我的孩子从抗拒康复到主动配合”“您的听诊器,是孩子最信任的声音”。这些祝福将被整理成一本迷你纪念册,与听诊器一同送出。
匠心雕刻:非遗与专业的碰撞
定制听诊器的核心在于刻字工艺。林砚舟带着设计稿,走访了本地知名的手工雕刻工坊,反复沟通雕刻细节:“图案要细腻,不能影响听诊器的音质;字体要圆润,贴合医疗用品的严谨感;非遗元素要自然融入,不能显得突兀。”
雕刻师傅根据听诊器的材质特性,采用激光雕刻与手工打磨结合的方式。首先用激光精准勾勒出竹编纹路的经纬线条,线条纤细却清晰,还原了乐乐竹编作品的层次感;再用手工雕刻太阳花的轮廓,花瓣边缘打磨得光滑圆润,避免划伤手;最后将剪纸爱心小羊的图案刻在听诊器的耳塞连接处,小巧精致,不影响使用。
“医者仁心·守护童心”八个字被刻在听诊器的手柄上,字体选用柔和的楷体,每个笔画都经过精细打磨,既醒目又不失温婉。雕刻完成后,师傅还在刻字处做了防氧化处理,确保图案和文字长期清晰,就像苏医生的初心始终不变。
与此同时,沈亦舟将筛选出的照片打印出来,搭配家长们的手写祝福,制作成一本巴掌大的迷你纪念册。封面用竹编纹路的布料包裹,中间镶嵌着一个小巧的羌绣太阳花,与听诊器的刻字元素遥相呼应。纪念册里,每张照片旁都配着简短的文字:“2021年9月,苏医生第一次为乐乐听诊”“2022年6月,小宇在听诊器的陪伴下完成康复训练”“2023年3月,朵朵主动让苏医生检查身体”,一页页记录着三年来的温暖瞬间。
惊喜揭晓:听诊器里的感恩与敬意
苏医生入职三周年的当天,中心特意举办了一场小型的“康复成果分享会”。当苏医生带着孩子们展示康复进展,分享省级表彰的喜悦时,陈曦突然走上台,笑着说:“今天除了分享成果,还有一份特别的礼物要送给苏医生。”
沈亦舟捧着一个精致的礼盒走上台,礼盒上系着彩绳,彩绳上挂着一个竹编小挂件——正是乐乐亲手编织的“幸福树”。苏医生一脸惊讶,接过礼盒打开,一柄刻着非遗元素的听诊器映入眼帘。
“这是我们和孩子们一起为你定制的刻字听诊器。”陈曦介绍道,“手柄上刻着‘医者仁心·守护童心’,还有乐乐的竹编纹路、小宇的太阳花、朵朵的爱心小羊,都是孩子们的心意。”苏医生拿起听诊器,指尖轻轻抚摸着雕刻的图案,眼眶瞬间湿润了。
她试着将听诊器贴在胸口,熟悉的心跳声透过听筒传来,清晰而有力。“还有这本纪念册。”沈亦舟递上迷你纪念册,“里面有你和孩子们的回忆,还有家长们的祝福。”苏医生翻开纪念册,看着一张张熟悉的照片,读着一句句温暖的祝福,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
“苏医生,谢谢你!”乐乐鼓起勇气走上台,小声说,“我现在不怕康复训练了,因为你的听诊器很好听。”小宇也跟着上台,举起自己的羌绣作品:“这是我绣的太阳花,和你听诊器上的一样,送给你。”朵朵则扑进苏医生怀里,软糯地说:“苏医生,我喜欢你。”
孩子们纷纷围上来,有的送上自己做的非遗手作,有的给苏医生一个大大的拥抱。中心的医护同事和家长们也鼓起掌来,掌声里满是敬意与祝福。李护士走上前,抱住苏医生:“这是大家的心意,你值得所有的美好。”
苏医生擦干眼泪,笑着说:“谢谢大家,这是我收到过最珍贵的礼物。这柄听诊器,不仅刻着孩子们的心意和非遗元素,更刻着大家的信任与支持。未来,我会带着这份温暖,继续陪伴孩子们走好康复之路。”
温情延续:听诊器下的守护与成长
从那以后,这柄刻字听诊器成了苏医生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伙伴。她用它为孩子们检查身体,听诊他们的心跳与呼吸,也用它安抚孩子们的情绪,传递温暖与力量。
乐乐情绪波动时,只要听到听诊器里传来的心跳声,就会慢慢平静下来;小宇做手部康复训练时,会盯着听诊器上的太阳花图案,给自己加油打气;朵朵则会主动要求苏医生用这柄听诊器为她检查,还会指着上面的爱心小羊说:“这是我画的。”
这柄听诊器也成了中心的“精神象征”。新入职的康复师看到它,会更加坚定自己的职业初心;前来参观学习的同行,也会被这份“非遗+医疗”的温暖创意打动。有位儿科专家感慨道:“医疗不仅是技术,更是温度。这柄刻字听诊器,完美诠释了医者仁心与人文关怀的结合。”
陈曦四人看着苏医生用听诊器守护孩子们的样子,心中满是欣慰。这份为医生定制的礼物,不仅是一份敬意,更是一份羁绊——连接着医者与患者,连接着非遗文化与人间温情。未来,他们会继续用这样的方式,传递爱与感恩,让每个为特殊儿童付出的人都被铭记,让温暖与敬意在中心永远延续,让一生圆满的故事在守护与感恩中续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