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节氛围愈发浓厚,“绿韵微光特殊儿童非遗康复中心”的庭院里,红灯笼与非遗手作相映成趣。陈曦四人悄悄谋划着一场“节日惊喜”——联合爱心企业、志愿者和家长,为孩子们准备了一份份满载心意的礼物。这些礼物既有贴合非遗学习的实用工具,也有满足童心的趣味玩具,更有融入科技与关怀的定制好物,每一份都藏着“让孩子被宠爱”的小心思。
筹备惊喜:悄悄忙碌的温暖时光
为了不让孩子们察觉,陈曦四人与志愿者、家长们趁着孩子们上课、康复训练的间隙,偷偷在活动室布置起来。活动室的角落堆着大大小小的箱子,里面装满了精心挑选的礼物,大家分工明确,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准备工作。
陈曦负责统筹协调,对接爱心企业送来的物资:“童悦坊”捐赠的新款“非遗童韵”保暖外套,面料比之前更厚实,还增加了可拆卸的毛绒围巾,适配秋冬季节;“智联未来”定制的迷你版智能辅助教具,体积更小、操作更简单,方便孩子们在家练习非遗技艺;文创企业捐赠的非遗主题文具套装,笔记本上印着孩子们自己的作品图案,铅笔上雕刻着竹编纹路,实用又有纪念意义。
苏医生则根据孩子们的康复需求,挑选了适配的辅助工具:针对手部精细动作不足的孩子,准备了握笔器、串珠玩具;针对平衡能力较弱的孩子,准备了防滑平衡垫;还有适合自闭症孩子的感官安抚玩具,柔软的材质、温和的色彩能帮助他们缓解情绪。“这些礼物不仅要让孩子们开心,还要能辅助他们的康复训练,一举两得。”苏医生一边整理礼物,一边说道。
林砚舟带来了自己亲手制作的非遗小礼物——竹编挂件、迷你羌绣香囊。他还特意为每个孩子定制了专属纹样:给乐乐做了带有“幸福树”纹路的竹编钥匙扣,给小宇做了绣着太阳花的香囊,给朵朵做了剪纸小羊造型的竹编书签。“希望这些小物件能陪伴孩子们,让他们随时感受到非遗的魅力。”林砚舟笑着说,手指还在细致地打磨竹编边缘,避免毛刺划伤孩子。
沈亦舟则忙着制作“成长纪念册”,他精选了孩子们非遗学习、康复训练、日常互动的精彩瞬间,打印成照片,贴在定制的纪念册里,还在每张照片旁写下简短的文字:“乐乐第一次独立完成竹编作品,真棒!”“小宇的羌绣越来越熟练啦”“朵朵的剪纸充满创意”。他还特意在纪念册末尾留了空白页,准备让孩子们贴上自己的作品。
家长们也主动参与进来,有的带来了自己做的手工饼干、糖果,装进印有非遗图案的包装袋里;有的帮忙包装礼物,用彩绳系上孩子们制作的剪纸福字;还有的准备了节日头饰,小兔子发夹、小红花头绳,满满都是童趣。“平时都是老师们照顾孩子,这次我们也想为孩子们做点什么,让他们感受到双倍的爱。”乐乐妈妈一边包装礼物,一边说道。
拆礼物环节:惊喜与欢笑齐飞
下午,非遗手作和游戏环节结束后,陈曦笑着对孩子们说:“今天还有一个大大的惊喜在等着大家,快跟着老师去活动室吧!”孩子们好奇地跟着老师走进活动室,推开门的瞬间,眼前的景象让他们眼前一亮:墙上挂满了彩色气球和节日彩带,中间的长桌上摆满了包装精美的礼物,每个礼物盒上都贴着孩子们的名字。
“哇!好多礼物!”朵朵忍不住拍手叫好,眼睛里闪烁着惊喜的光芒。孩子们排着整齐的队伍,依次领取属于自己的礼物。当他们拿到印着自己名字的礼物盒时,脸上都洋溢着期待的笑容。
乐乐小心翼翼地拆开礼物盒,首先看到的是一件新款“非遗童韵”保暖外套,外套上印着他编织的“幸福树”图案,领口处还有一个小巧的竹编挂件。他拿起外套摸了摸,柔软又厚实,脸上露出了羞涩的笑容。继续往下翻,还有一个迷你版智能竹编架和一本成长纪念册。当他看到纪念册里自己编织竹编的照片时,眼睛亮了起来,手指轻轻抚摸着照片,小声说:“这是我。”
小宇的礼物盒里,除了保暖外套和羌绣香囊,还有一个定制的智能康复手套和一串串珠玩具。苏医生走到他身边,帮他戴上康复手套,调整好参数:“这个手套可以在家练习抓握动作,还能连接手机App,记录你的进步哦。”小宇试着活动了一下手指,手套的触感很舒适,他抬起头对苏医生说:“谢谢苏医生,我很喜欢。”
朵朵的礼物更是让她爱不释手:剪纸主题的保暖外套、小羊造型的竹编书签、感官安抚玩具和一本装满她剪纸作品的纪念册。她抱着玩具,又拿起书签看了看,然后跑到林砚舟面前,举起书签说:“林老师,这个书签真好看,谢谢老师!”林砚舟摸了摸她的头:“喜欢就好,希望你以后能剪出更多好看的作品。”
其他孩子也纷纷拆开礼物,活动室里充满了欢声笑语。有的孩子拿着新玩具开心地玩耍,有的穿着新外套在镜子前照了又照,有的认真翻阅着成长纪念册,还有的分享着自己的礼物:“你的外套上有竹编图案,真好看!”“我的香囊是香的!”“这个玩具好有趣呀!”
志愿者和家长们看着孩子们开心的样子,脸上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一位志愿者说:“看到孩子们拆礼物时惊喜的表情,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了。”
专属礼物:藏在细节里的关爱
除了统一准备的礼物,陈曦四人还为每个孩子准备了专属惊喜,这些礼物针对孩子们的性格和需求定制,藏着满满的用心。
乐乐平时喜欢安静地编织竹编,陈曦特意为他准备了一套高级竹编材料和一本竹编进阶教程。教程里的图案由林砚舟亲自绘制,难度循序渐进,适合乐乐的学习进度。“希望乐乐能在竹编的世界里收获更多快乐和成就感。”陈曦说道。
小宇的手部康复还在进行中,苏医生为他准备了一个定制的手部训练球和一张康复打卡表。训练球的硬度适中,上面有凸起的纹路,能锻炼手部力量和触觉感知;打卡表上印着可爱的卡通图案,完成一次训练就能贴上一枚贴纸。“希望小宇能坚持康复训练,早日实现自己的梦想。”苏医生说。
朵朵喜欢色彩鲜艳的东西,林砚舟为她准备了一套彩色竹编材料和安全染料,让她可以自己给竹编作品染色,创作更具个性的作品。“朵朵的创造力很强,希望这些材料能激发她更多的灵感。”林砚舟说道。
沈亦舟则为每个孩子录制了一段专属视频,视频里有老师、家长和志愿者的祝福,还有孩子们自己的成长瞬间。他把视频存进迷你U盘,挂在竹编挂件上,送给每个孩子。“希望这段视频能成为孩子们成长路上最珍贵的回忆。”沈亦舟说道。
当孩子们收到专属礼物时,惊喜之情溢于言表。乐乐抱着竹编材料,郑重地对陈曦说:“我会好好学习竹编,做出更好看的作品。”小宇拿着康复打卡表,认真地说:“我会每天坚持训练。”朵朵则迫不及待地想要尝试染色,拉着林砚舟的手问:“林老师,我们现在可以染色吗?”
温情瞬间:爱意在心底蔓延
拆礼物环节结束后,孩子们穿着新外套,拿着自己喜欢的礼物,围坐在庭院里的“幸福树”下。陈曦四人、志愿者和家长们也坐在一旁,看着孩子们开心地分享、玩耍,脸上满是温暖。
乐乐主动拿出自己的竹编进阶教程,和其他喜欢竹编的孩子一起翻看;小宇在苏医生的指导下,试着用训练球进行手部训练;朵朵则和几个小伙伴一起,讨论着如何给竹编材料染色。孩子们的互动自然而融洽,空气中弥漫着幸福的味道。
家长们看着孩子们的变化,心中满是感动。小宇的妈妈红着眼眶说:“以前小宇总是很自卑,不愿意和别人交流,现在他不仅变得自信了,还会主动和小伙伴分享,真的非常感谢老师们的用心。”
一位志愿者感慨道:“这些礼物虽然不贵重,但每一份都藏着对孩子们的关爱。看到孩子们这么开心,我也深受触动。以后我会经常来这里,陪伴孩子们成长。”
陈曦看着眼前温馨的画面,心中满是欣慰:“孩子们的快乐很简单,一份小小的礼物、一句温暖的鼓励,就能让他们开心很久。未来,我们会继续为孩子们准备更多的惊喜,让他们在爱与陪伴中,自信、快乐地成长。”
夕阳西下,金色的阳光洒在孩子们身上,他们穿着新外套,拿着礼物,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这个节日,因为这些充满心意的礼物,变得更加温暖而有意义。而这份被宠爱、被珍视的感觉,会像一颗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陪伴他们走过漫长的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