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东大都护府的港口已是旌旗猎猎,五十艘大型海船并排停靠在码头,船身漆成玄黑色,甲板上整齐排列着手持横刀的唐军士兵,甲胄在阳光下泛着冷光。李靖与刘仁轨正站在旗舰的船头,检查着最后的出征准备 —— 三万后备军已全部登船,粮草、武器、淡水也已清点完毕,只待李世民的圣旨下达,便能扬帆起航,跨越沧海征讨倭国。
而此时的长安,太极殿内的气氛却比安东更加凝重。一名浑身是血的信使跪在殿中,手中高举着一份染血的奏报,声音嘶哑地喊道:“陛下!不好了!我大唐在倭国的商队,遭到倭国大名的疯狂屠杀!除少数人逃到裴安将军的据点外,其余商队成员几乎全部阵亡,货物也被洗劫一空啊!”
“什么?!” 李世民猛地从龙椅上站起身,快步走下台阶,一把夺过奏报。奏报上的字迹已被鲜血浸透,模糊不清,却仍能看清 “屠杀”“阵亡”“裴安据点被围” 等字眼。李世民的手不住地颤抖,眼中瞬间燃起怒火。
殿内的大臣们也炸开了锅。崔知温等关东世家大臣更是气得浑身发抖,崔弘业跪倒在地,泪水纵横:“陛下!倭人如此残暴,杀害我大唐子民,此仇不共戴天!求陛下即刻下令,出兵倭国,将那些凶手碎尸万段,为死去的世家子弟报仇!”
“求陛下出兵!灭了倭国!” 满朝大臣纷纷跪倒,齐声呐喊,声音震得殿顶的瓦片都微微作响。李世民看着眼前群情激昂的大臣,深吸一口气,正准备开口下旨,内侍突然进来禀报:“陛下,倭国使臣藤原不比等求见,说有要事禀报,还带来了倭国天皇的请罪国书。”
“请罪国书?” 李世民冷笑一声,“朕倒要看看,他们能说出什么花来!宣他进来!”
藤原不比等快步走进殿内,一进门就跪倒在地,双手捧着一封用丝绸包裹的国书,额头紧紧贴在地上:“外臣藤原不比等,叩见大唐皇帝陛下!我倭国天皇听闻大唐商队在倭国遭遇不幸,心中悲痛万分,特命外臣前来请罪,并献上国书,向陛下解释缘由!”
内侍将国书呈给李世民,李世民展开一看,脸色越发阴沉。国书中写道:“大唐商队在倭国经商期间,与本土商人因利益分配产生矛盾,天皇与裴安将军多次调解,却始终无法化解。不料,部分不服从天皇管辖的大名,勾结本土商人,私自调动兵力,围杀大唐商队与裴安将军的据点。天皇得知消息后,虽立即派兵救援,却为时已晚 —— 大唐商队几乎全军覆没,裴安将军在混乱中下落不明,恐已不幸阵亡。天皇对此次事件深感愧疚,愿向大唐献上白银五十万两、珍珠百斛,赔偿大唐商队的损失,并恳请大唐皇帝陛下宽恕。”
这封国书,看似是请罪,实则是在为天皇开脱 —— 将所有罪责都推到 “不服从管辖的大名” 身上,还编造了 “天皇派兵救援” 的谎言,甚至暗示裴安已死,试图封堵李世民征讨倭国的借口。
李世民将国书扔在地上,一脚踩了上去,语气冰冷:“不比等!你以为这样一封谎言连篇的国书,就能让朕宽恕倭国的罪行吗?裴安将军若是真的阵亡,朕定要让整个倭国为他陪葬!”
藤原不比等吓得浑身发抖,连忙磕头求饶:“陛下息怒!天皇是真心悔过,绝非有意欺骗陛下!那些不服从管辖的大名,本就是倭国的祸害,天皇也早想将他们铲除!若是大唐愿意出兵,天皇愿配合大唐,提供那些大名的情报,助大唐剿灭凶手!只求陛下在出兵后,能保护天皇与皇室的安全,不要迁怒于无辜的皇室成员!”
李世民眯起眼睛,心中快速盘算 —— 倭国天皇的请求,正好给了他一个 “名正言顺” 出兵的理由。若是直接征讨倭国,恐会被人诟病 “恃强凌弱”;但若是以 “为大唐商队复仇、剿灭叛乱大名” 为名出兵,既能得到朝野上下的支持,又能在平定倭国后,顺势控制天皇,将倭国纳入大唐的势力范围。
“朕可以答应你的请求。” 李世民语气缓和了些,“朕会派遣大军前往倭国,剿灭那些参与围杀大唐商队的大名,为死去的子民报仇。但朕有一个条件 —— 天皇必须尽全力寻找裴安将军及其他幸存的大唐子民,若是找不到,或是朕发现天皇有任何隐瞒,后果自负!”
藤原不比等大喜过望,连忙磕头谢恩:“谢陛下!外臣定将陛下的旨意传达给天皇,天皇定会全力寻找裴安将军与幸存者!”
李世民挥了挥手,让内侍将藤原不比等带下去,随后对大臣们说道:“传朕旨意,命李靖、刘仁轨率领大军,即刻起航前往倭国!大军登陆后,首要任务是剿灭参与围杀大唐商队的大名,其次是寻找裴安将军与幸存者,最后是协助天皇稳定倭国局势。切记,大军在倭国不得滥杀无辜,但若遇到抵抗,可格杀勿论!”
“臣等遵旨!” 大臣们齐声领命,心中都对即将到来的东征充满期待 —— 这不仅是为大唐商队复仇,更是大唐开拓海外疆土的重要一战。
旨意很快通过快马传到安东大都护府,李靖与刘仁轨接到旨意后,立即下令扬帆起航。五十艘大型海船载着三万唐军,缓缓驶离港口,朝着倭国的方向而去。海风卷起船帆,将大唐的旗帜吹得猎猎作响,仿佛在宣告着大唐的威严即将降临倭国。
而长安城内,裴安 “恐已阵亡” 的消息,也很快传到了高阳公主府、永嘉公主府与裴安的别院。
永嘉公主府内,永嘉正坐在窗前,手中拿着裴安临走前送给她的玉佩,思念着裴安的模样。当侍女将消息告诉她时,她手中的玉佩 “啪” 地一声掉在地上,摔成了两半。“你说什么?裴安他…… 他死了?” 永嘉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声音颤抖地问道。
“公主,外面都在传,裴安将军在倭国的据点被围,混乱中下落不明,大概率已经阵亡了……” 侍女低着头,声音哽咽。
永嘉猛地站起身,冲出府门,朝着太极宫的方向跑去。她要去找李世民,她要亲自问清楚,裴安是不是真的死了。可刚跑到宫门口,就被左金吾卫的士兵拦住了。“公主,陛下有旨,您不得出宫,还请回府。” 士兵躬身说道。
“让开!我要见皇兄!我要去找裴安!” 永嘉疯狂地推搡着士兵,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流。可士兵们却纹丝不动,只是默默地将她拦住。永嘉见无法冲出宫门,便坐在宫门口的台阶上,失声痛哭:“裴安!你不能死!你答应过我,要回来娶我的!你快回来啊!”
裴安的别院内,云儿与柒儿正坐在桌边,整理着裴安喜欢的书籍。当府中的亲兵将消息带回时,云儿手中的书 “哗啦” 一声掉在地上,她眼前一黑,直接晕倒在地。柒儿连忙扶住她,泪水瞬间涌出:“云儿姐!你醒醒!裴郎不会有事的!他一定还活着!”
亲兵们也纷纷跪倒在地,齐声说道:“两位姑娘放心,我们愿意前往倭国,寻找将军的下落!就算拼了性命,也要把将军找回来!”
柒儿擦了擦眼泪,点了点头:“好!我们现在就去找陛下,请求陛下让我们跟着大军一起去倭国!” 可当她们来到太极宫门口时,却和永嘉一样,被左金吾卫的士兵拦住了 —— 李世民早已下令,禁止她们前往倭国,并派左金吾卫监管她们的府邸,防止她们私自离开。
高阳公主府内,高阳正坐在梳妆台前,看着镜中憔悴的自己。自从与裴安绝交后,她就刻意压抑着对裴安的思念,可当听到裴安 “阵亡” 的消息时,她的心还是像被刀割一样疼。她猛地站起身,快步走到书架前,拿出一个精致的木盒,里面装着裴安当年送给她的那支毛笔。
“裴安,你真的就这么死了吗?” 高阳抚摸着毛笔,泪水滴落在木盒上,“你答应过我,要让我看到大唐的辉煌,你怎么能说话不算数……” 她没有像永嘉、云儿那样哭闹着要去倭国,却让人给李世民送了一封信,请求李世民 “务必派专人寻找裴安及其他幸存者,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李世民收到高阳的信后,心中也有些动容。他知道,裴安不仅是他的得力将领,更是这几位女子心中最重要的人。他当即下令,让李靖与刘仁轨在倭国优先寻找裴安的下落,一旦有消息,立即传回长安。
而此时的裴安,正率领着五百多名幸存者,在倭国的山川丛林中东躲西藏。自从从据点突围后,他们就一直在躲避倭国大名的追击。好在这片丛林地形复杂,树木茂密,倭兵难以展开兵力,他们才得以暂时安全。
丛林中并不缺食物 —— 树上的野果、地上的野菜、小溪里的鱼虾,都能让他们果腹。他们随身带来的盐和糖,也足够支撑一段时间,因此没有出现因饥饿而死亡的情况。但丛林中的危险也无处不在 —— 毒蛇、毒蜂、沼泽,都成了他们的威胁。有一次,一名商队护卫不小心踩进了沼泽,等到众人反应过来时,他已经被沼泽吞噬,只留下一只手露在外面,看得所有人都心惊胆战。还有一次,十几名士兵在寻找食物时,遭到了毒蜂的袭击,虽然最终逃脱,却也有三人因伤势过重而死亡。
短短半个月,原本五百多人的队伍,就只剩下不到四百人。但剩下的人,却更加团结 —— 他们经历了生死考验,早已将彼此视为亲人,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活下去,等到大唐大军到来。
这夜,裴安等人在一处峡谷中露营。峡谷两侧是陡峭的山崖,中间有一条小溪流过,相对比较安全。众人搭建好帐篷后,大多疲惫地睡了过去,只有几名哨兵在峡谷口警戒。
裴安却毫无睡意。他走到小溪边,洗了把脸,看着水中自己的倒影 —— 脸上满是灰尘和伤痕,头发也乱糟糟的,早已没了往日的威严。他忽然想去峡谷旁边的高地看看,或许能观察到周围的地形,找到更安全的藏身之处。
他示意警戒的哨兵不要跟随,独自一人沿着陡峭的山坡,慢慢爬上了高地。站在高地上,月光洒在身上,带来一丝凉意。裴安抬头望着天空,一轮圆月挂在夜空,周围繁星点点,与大唐的夜空并无二致。可他知道,自己现在身处异国他乡,随时都可能面临死亡。
“我以后的方向,到底是什么?” 裴安喃喃自语,心中第一次产生了迷茫。若是等到大唐大军到来,平定了倭国,他或许会被李世民召回长安,继续做他的将军,参与到皇室与世家的博弈中,成为一枚任人摆布的棋子;或许会因为功绩卓着,被封为王侯,却也会因此引来更多的猜忌与算计。
他回首看向谷底的帐篷,灯火微弱,却透着一丝温暖。那些帐篷里,住着他的亲信、他的兄弟 —— 李虎等两百名大唐精锐,曾跟随他出生入死;剩下的两百名幸存者,也都是对他忠心耿耿的人。他们大多是光棍,在大唐没有牵挂,若是自己选择一条不同的路,他们会不会跟着自己?
忽然,一个念头在他脑海中闪过 —— 后世《水浒传》中的李俊,在征讨方腊后,不愿留在朝廷做官,而是带着童威、童猛等人出海,最终在暹罗建立了自己的国度,成为了一方霸主。这个念头一旦出现,就像野草一样疯狂生长,再也无法抑制。
“大唐这个年代,东南海外大多是未开化之地,没有强大的政权,只有零散的部落。” 裴安眼中闪过一丝光亮,“我带着这四百人,手持大唐的坚甲利剑,凭借着远超这个时代的战术与经验,轻轻松松就能拿下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建立一个不受大唐管辖的国度!”
他越想越兴奋 —— 在那个国度里,他可以制定自己的法律,让所有人都能吃饱饭、有尊严地活着;他可以带着手下,开拓疆土,发展生产,打造一个比大唐更加繁荣的地方;他可以和自己心爱的人,云儿、柒儿、悠亚、美咲,一起过着安稳幸福的生活,不用再参与朝堂的争斗,不用再担心被人算计。
“没错!这才是我想要的生活!” 裴安握紧了拳头,眼神变得无比坚定。之前的迷茫与困惑,瞬间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
他开始在脑海中规划具体的实施步骤 —— 首先,要等到大唐大军登陆倭国,吸引倭国所有的注意力,然后趁机带领手下离开倭国,前往东南海外;其次,要在离开前,尽可能多地收集物资,尤其是武器和粮食,还要寻找一艘足够大的海船,确保能够安全渡海;最后,要选择一个合适的落脚点,最好是一个资源丰富、易守难攻的岛屿,然后逐步征服周围的部落,建立自己的政权。
他还想到了手下的人 —— 李虎等人对他忠心耿耿,肯定会跟着他;那些倭人私兵,早已把他当成了唯一的依靠,也会愿意跟随他;就算有少数人不愿意离开大唐,他也不会强求,只会给他们足够的物资,让他们等待大唐大军的救援。
“现在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待,做好准备。” 裴安深吸一口气,转身朝着谷底走去。月光洒在他的身上,仿佛为他披上了一层银色的铠甲,让他看起来更加威严、更加坚定。
回到峡谷后,裴安没有立即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任何人 —— 他知道,现在还不是时候。他只是召集了李虎等几名核心亲信,对他们说道:“接下来的日子,我们要更加谨慎,密切关注周围的动向。同时,要尽可能多地收集物资,尤其是武器、粮食和药品,还要留意是否有合适的海船。我们不知道大唐大军何时会来,必须做好长期坚持的准备。”
李虎等人虽然不知道裴安的真实想法,却也感受到了他语气中的坚定,纷纷躬身领命:“请将军放心,我们定会做好准备,绝不辜负将军的信任!”
裴安点了点头,回到自己的帐篷。他躺在地上,却毫无睡意,脑海中不断勾勒着未来国度的模样 —— 那里有宽阔的街道,有繁华的集市,有幸福的百姓,有他心爱的人。他知道,实现这个目标并不容易,会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但他已经做好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