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熊回来的第三天,天刚放晴,林逍就搬了张木凳坐在院子里,手里拿着块浸了熊油的抹布,细细擦拭着56半的枪管。阳光透过院墙上的榆树叶子,在枪身镀上一层细碎的光斑,金属部件擦得锃亮,倒映出他专注的眉眼。五只猎狗趴在旁边的干草堆上,精神抖擞地竖着耳朵,时不时抬眼看林逍,喉咙里发出温顺的呜咽。一只小胖狐狸蜷在猎狗中间,雪白的绒毛沾了点草屑,正是家里养的雪团,见林逍看过来,立刻支棱起耳朵,小爪子扒拉着干草朝他挪了挪——这小家伙从不出门,就守着院子当“门神”。
“慢点吃,都有份。”林逍放下抹布,拿起旁边的搪瓷盆,里面盛着泡了碎肉的玉米面,先给最边上的猎狗倒了半碗。五只猎狗很有规矩,没有争抢,挨个低头吃起来。轮到雪团时,林逍特意挑了几块肥瘦相间的肉丁放在手心,雪团试探着凑过来,飞快地叼走肉丁,缩到一边狼吞虎咽,小尾巴还偷偷扫了扫林逍的手腕。虎子昨天过来时还念叨着,等过两天天气凉快了,再约着上山打猎,有这五只猎狗在,准能有好收获。
擦完56半,林逍又拿起虎子寄存在这儿的三八大盖。这把枪有些年头了,枪托处有明显的磨损痕迹,枪管里还残留着些许火药残渣。他拿出通条,缠上浸了煤油的棉纱,一节一节地通着枪管,动作娴熟得像是做了千百遍。枪支保养是山里猎人的必修课,他们常年靠打猎补贴家用,枪支就是吃饭的家伙,每次使用完都得仔细打理,半点马虎不得。
通条在枪管里来回滑动,发出轻微的“沙沙”声。林逍看着院墙上挂着的熊皮,又想起前几天猎熊的惊险场面,突然就叹了口气。要是前世,这样的经历早就拍了视频发在网上,说不定还能引来一堆点赞评论,闲下来的时候刷着手机,看看新闻逛逛论坛,日子过得轻松又惬意。可现在呢,除了打猎、打理养殖场,闲下来就只能跟家人邻居聊聊天,连份像样的报纸都得托去县城的人帮忙带。
“手机……”林逍喃喃自语,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枪身。话音刚落,他突然眼睛一亮——没有手机,难道不能装部电话吗?这个念头一冒出来,就像野草似的疯长。现在家里的养殖场规模越来越大,沈歌打理得井井有条,可每次要联系外面的事情,都得跑去场部用那部公家电话,虽说不用等太久,但总用公家的东西也不是回事,次数多了难免引人闲话。要是家里装了电话,想联系谁直接拨过去就行,既方便又省心。
可转念一想,林逍又有些犯愁。他虽然是重生回来的,但前世就是个普通人,对1982年装电话的事情一无所知,只隐约记得这个年代的电话不是谁想装就能装的,审批流程严得很,而且价格肯定不便宜。他放下手里的通条,走到屋檐下,看着远处农场的场部办公楼,那里的手摇式电话是公家资产,偶尔用一次还行,总不能天天跑去占用公家资源。
“不行,得去问问清楚。”林逍打定主意,转身进屋换了件干净的的确良衬衫。林母正在厨房择菜,看到他换衣服,好奇地问:“这大早上的,换衣服去哪儿啊?”“妈,我去趟县城,有点事要办。”林逍一边系扣子一边说,“中午要是不回来,跟沈歌说一声,让她不用等我吃饭。”
“去县城?要不要让虎子跟你一起去?”林母放下手里的菜,有些不放心。“不用,我骑长江750去,快得很。”林逍笑着安抚道。提到装电话,林母愣了一下:“装电话?那东西可不是咱们普通人家能装的吧?听说只有单位和领导家里才有。”“我去问问就知道了,现在养殖场规模大了,沈歌打理起来常要联系外面,有部电话能省不少事。”林逍说完,又叮嘱了几句“雪团要单独喂点肉”“猎狗伤口别沾水”,就拎着头盔出了门。
从农场到县城有三十多里地,都是土路,林逍跨上停在院门口的长江750,一脚踹响发动机,轰鸣声在安静的农场里格外醒目。他戴紧头盔,熟练地挂挡起步,摩托车的车轮碾过土路,扬起一阵轻尘。他骑得不快,一边走一边琢磨着该找谁打听。这个年代装电话,肯定得经过相关部门审批,他想起自己民兵副团长的身份,或许可以去武装部问问。武装部的江副部长跟他关系不错,前阵子农场组织民兵训练,江副部长还夸他枪法好,说他是块打猎的好料。
骑了将近一个小时,终于到了县城。1982年的县城还很简陋,主干道是用碎石铺的,两旁大多是青砖瓦房,偶尔能看到几栋两层高的红砖小楼,那都是县里的重要单位。武装部就在县城的中心位置,一栋青砖小楼,门口挂着“xx县人民武装部”的牌子,两个穿着军装的哨兵笔直地站在门口。
林逍把自行车停在门口,跟哨兵说明了来意。其中一个哨兵认识他,笑着敬了个礼:“林副团长来了,江副部长正在办公室呢,我带您过去。”林逍点点头,跟着哨兵走进办公楼。楼道里铺着水泥地,墙壁刷得雪白,挂着“提高警惕,保卫祖国”的标语,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墨水味和烟草味。
江副部长的办公室在二楼,门虚掩着,里面传来翻文件的声音。哨兵敲了敲门:“江副部长,农场的林副团长来了。”“进来。”里面传来一个洪亮的声音。林逍推开门走进去,看到江副部长正坐在办公桌前批阅文件,他穿着一身军绿色干部服,领口别着红领章,头发梳得一丝不苟——1982年地方武装部干部日常办公不佩戴军衔,只有正式场合才会着装规范。
“小林来了,坐。”江副部长抬起头,看到林逍,笑着指了指对面的椅子,又喊通讯员泡了杯茶。“江部长,打扰您工作了。”林逍坐下后,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跟我还客气什么,”江副部长放下手里的钢笔,靠在椅背上,“上次民兵训练结束后,你就没再来过,今天过来是有什么事?”
林逍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定了定神说:“江部长,我今天来,是想跟您打听个事。我想在农场家里装一部电话,不知道行不行?”“装电话?”江副部长有些意外,挑了挑眉,“你怎么突然想起装电话了?这东西可不便宜。”“是这样,”林逍解释道,“我家里开了个养殖场,规模越来越大,沈歌帮着打理,常要联系外面的供货商和买家,每次都得跑场部打电话,排队不说还耽误事,要是有部电话就省事多了。我记得我是民兵副团长,不知道这个身份能不能申请装电话。”
江副部长沉吟了一下,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了敲:“装电话这事儿,确实有规定。1980年国家刚出台了《关于市内电话装机审批暂行办法》,里面明确说了,装机单位和个人都得经过审批,优先保障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个人装机的话,得有正当理由,而且审批流程比较严格。”
林逍心里一沉,看来果然不好办。江副部长看他脸色变化,又笑了笑:“不过你这情况不一样。你是民兵副团长,而且养殖场也算是集体副业,算不上纯粹的个人装机,理由也正当。按规定,是可以申请的。”听到这话,林逍顿时松了口气:“那太好了!江部长,那审批流程是怎么样的?需要准备什么材料?”
“别急,我慢慢跟你说。”江副部长喝了口茶,详细解释起来,“首先,你得提交书面申请,说明装机理由、装机地址,还有你的身份信息。然后,需要有单位出具的证明,证明你确实有装机的必要。你是农场的民兵副团长,养殖场也是在农场的支持下办起来的,这个证明可以由农场或者我们武装部出具。”
林逍连忙拿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和钢笔,把江副部长说的话一一记下来。“拿到证明和申请后,要去县邮电局的电信科提交材料,他们会进行初审。初审通过后,会派人去你家实地勘察,看看装机地址的线路条件怎么样,能不能布线。勘察合格了,再报地区邮电局审批,审批通过后才能安排装机。”江副部长顿了顿,又补充道,“整个流程走下来,估计得三四个星期,要是地区审批慢的话,可能还得更久。”
“这么复杂啊……”林逍看着笔记本上记的条条框框,有些咋舌。“那可不,”江副部长笑道,“现在电话还是稀缺资源,整个县城的电话数量都有限,线路也紧张,审批严点很正常。而且,装机费用也不低,初装费就得一两千块钱,具体多少得看装机地址的线路远近。你家在农场,离县城有三十多里地,估计得1500块左右,这还不算电话机的钱,电话机得自己买,大概两百多块一部。”
1500块的初装费加上两百多的电话机,总共得一千七百二十块。林逍心里盘算了一下,这可不是个小数目,在1982年,这相当于一户普通人家整整三年的收入。但现在养殖场每个月都有不少收入,沈歌把账目打理得清清楚楚,这笔钱虽然心疼,但长远来看确实值得。“钱不是问题,只要能装就行。”林逍果断地说。
江副部长看着他,赞许地点点头:“我就知道你小子不缺钱。这样,我给你开个证明,以武装部的名义,证明你作为民兵副团长,因工作和副业发展需要装机,这样邮电局那边审批起来也能顺利些。”说着,他从抽屉里拿出信纸和公章,提笔写了起来。
证明的内容很简洁,大致就是说明林逍的身份,以及装机的必要性,最后盖上了县武装部的公章,鲜红的印章在白纸上格外醒目。江副部长把证明递给林逍:“拿着这个去邮电局,找电信科的张科长,就说是我让你去的,他会给你安排。记住,提交申请的时候态度好点,现在办这种事,多跟人家沟通沟通总是好的。”
“谢谢江部长!您可真是帮了我大忙了!”林逍接过证明,小心翼翼地折好放进怀里,激动地说。“跟我客气什么,”江副部长拍了拍他的肩膀,“你是咱们县民兵队伍里的骨干,养殖场也办得有声有色,给农场的乡亲们带了好头,这点忙我还是能帮的。以后有什么事,尽管来找我。”
跟江副部长道别后,林逍马不停蹄地赶往县邮电局。邮电局就在武装部旁边不远,是一栋两层的红砖小楼,门口挂着“xx县邮电局”的牌子,一楼是营业厅,二楼是办公区。林逍走进营业厅,里面人不多,几个穿着蓝色制服的工作人员正在忙碌着,墙上挂着一张巨大的“市内电话装机收费标准”表,上面详细写着各种费用。
林逍走到柜台前,对一个正在整理信件的工作人员说:“同志,您好,我想申请装一部电话,请问是在这里办理吗?”那个工作人员抬起头,看了他一眼,指了指二楼:“装机业务在二楼电信科,找张科长办理。”“谢谢同志。”林逍道了谢,转身往二楼走去。
二楼的办公区很安静,走廊两旁的房间门上都挂着牌子,“电信科”的牌子挂在最里面的房间。林逍敲了敲门,里面传来一个低沉的声音:“进来。”推开门,看到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正坐在办公桌前,手里拿着一份文件,他穿着蓝色的邮电局制服,戴着一副黑框眼镜。
“您是张科长吗?”林逍问道。中年男人抬起头:“我是,你有什么事?”“张科长您好,我叫林逍,是农场的民兵副团长,这是江副部长让我来的。”林逍说着,把江副部长开的证明递了过去。张科长看到证明上的公章,脸色缓和了不少,接过证明仔细看了一遍,又抬头打量了林逍一番:“江部长跟我提过你,说你要装电话?”
“是的,张科长。”林逍连忙点头,把事先准备好的书面申请递了上去,“这是我的申请,我家里开了个养殖场,还跟外面的公司有合作,确实需要一部电话联系业务。”张科长接过申请,看了看上面的装机地址和理由,又问了一些关于养殖场规模、合作单位的问题,林逍都一一如实回答。
“你的情况我了解了,”张科长放下申请,从抽屉里拿出一本《市内电话装机审批表》递给林逍,“先把这个表填一下,里面的项目都要填清楚,不能有空缺。填好后,再把你的身份证明、民兵副团长的任命书复印件给我一份。”林逍连忙接过表格,找了个椅子坐下,认真地填了起来。
表格上的项目很详细,包括申请人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家庭住址、装机理由、联系电话(林逍填了农场办公楼的电话)等等。林逍一笔一划地填着,生怕填错一个字。填好后,他把表格递给张科长,又从包里拿出自己的身份证和民兵副团长的任命书复印件。
张科长仔细核对了表格和复印件,确认无误后,在表格上签了字,盖上了电信科的公章。“初审通过了,”张科长说,“接下来我们会安排人去你家实地勘察,看看线路条件怎么样。勘察时间我会让工作人员跟你联系,你保持电话畅通。”“好的,麻烦张科长了。”林逍连忙道谢。
“勘察合格后,我们会把你的材料报给地区邮电局审批,”张科长继续说道,“地区审批通过后,会给我们下发装机通知,到时候我们就会安排施工队去布线安装。初装费的话,根据你家的地址,大概需要1500块,你可以现在交一部分定金,也可以等审批通过后再交全款。电话机需要你自己购买,我们这里有统一采购的机型,220块一部,质量有保障。”
“我现在交全款吧,电话机也在这里买。”林逍说着,从怀里掏出一沓崭新的人民币,数了1720块递给张科长。1982年的1720块可不是个小数目,张科长看到林逍这么爽快,眼里闪过一丝惊讶,连忙拿出收据本,开了两张收据,一张是初装费,一张是电话机费,递给林逍:“收据你收好,这是凭证。”
“谢谢张科长,那勘察的事就麻烦您多费心了。”林逍接过收据,小心翼翼地放好。“放心吧,”张科长笑着说,“江部长打过招呼,我们会尽快安排。大概三天内,勘察人员会跟你联系,你注意接听农场的电话。审批和装机流程大概需要三四个星期,到时候我们会提前通知你。”
跟张科长道别后,林逍走出邮电局,跨上长江750,一脚踹响发动机。他抬头看了看天空,阳光正好,微风拂面,心情格外舒畅。装电话的事虽然麻烦,审批流程也严格,但总算是迈出了第一步,再过三四个星期,家里就能装上电话了,以后沈歌打理养殖场联系业务,再也不用跑场部排队了。
林逍跨上长江750,路过县城的供销社,想起家里的猎狗需要补充营养,就进去买了些奶粉和红糖。供销社里人很多,货架上的商品琳琅满目,从粮食布匹到日用百货应有尽有。林逍挤过人群,找到奶粉柜台,买了两袋全脂奶粉,又买了一斤红糖,付了钱后,把东西放进摩托车的挎斗里。
往农场走的时候,林逍特意绕到了县城的农贸市场。这里比供销社更热闹,到处都是摆摊的小贩,卖蔬菜的、卖肉的、卖水果的,吆喝声此起彼伏。林逍看到有卖新鲜猪肉的,直接跟摊主说要半扇猪肉——家里人多,还有五只猎狗要喂,半扇肉也吃不了几天。摊主见他出手阔绰,连忙招呼伙计帮忙抬到摩托车挎斗里,林逍付了钱,骑着车继续往回走。
回到农场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两点多了。林母看到他回来,连忙迎上来,一眼就看到了挎斗里的半扇猪肉和奶粉红糖:“买这么多东西?事情办得顺利吗?”“顺利!”林逍笑着把装电话的经过跟林母说了一遍,又拿出收据给她看。林母接过收据,看着上面的金额,眉头微微皱起:“这么贵啊,一千七百二十块,这可是普通人家三年的收入了。”语气里满是心疼,但手却很稳,她知道林逍做事有分寸,这笔钱花得肯定有道理。“妈,这钱花得值,以后沈歌打理养殖场,不用再跑去场部用公家电话了,省得麻烦。”林逍安抚道。
沈歌正好从养殖场回来,听到动静也走了过来,看到挎斗里的半扇猪肉,笑着说:“买这么多肉,够咱们吃好几天了。装电话的事成了?”“成了!”林逍点点头,“以后你要是需要联系外面,直接在家打电话就行,不用再跑场部了。”沈歌脸上满是惊喜:“那可太好了!虽说去场部打电话不费时间,但总用公家的也不方便,上次还跟场部文书说要多给公家交点电话费呢。”
虎子听说林逍去县城办了装电话的事,也连忙跑了过来,一眼就看到了院子里的五只猎狗,笑着说:“哥,你太牛了!居然真把电话申请下来了!以后咱们打猎要是晚回来,直接打电话跟家里说一声,省得婶子担心。”林逍拍了拍他的肩膀:“等装好了,第一时间叫你过来试。”
“我买了奶粉和红糖,等会儿给猎狗们冲点喝,补补营养。”林逍说着,拿起搪瓷盆走进厨房。虎子跟在后面:“我帮你烧火!对了哥,过两天天气凉快了,咱们再上山呗?上次猎熊的劲头还没过呢!”“行啊,等我把电话的事安顿好,就跟你一起去。”林逍爽快地答应了。
林母把林逍买的半扇猪肉收拾出来,一部分切成块冻进地窖,一部分留着晚上做红烧肉和炖肉。林逍则在院子里,给五只猎狗冲了奶粉,加了点红糖,倒进大盆里。猎狗们围过来,吃得津津有味,雪团也凑过来闻了闻,嫌弃地甩了甩尾巴,跑去旁边啃自己的肉干了。
下午,林逍跟着沈歌去养殖场查看狍子的情况。养殖场的规模比刚开始大了不少,从最初的几只发展到现在的四十多只,棚屋也扩建了两间。沈歌把每个棚屋的温度、喂食量都记得清清楚楚,板子上还贴着详细的记录。看到林逍过来,她笑着迎上去:“昨天新弄的米糠拌玉米,狍子们吃得挺香,就是雁窝岛那边割的草还得再晒两天,有点潮。”林逍跟着她走到棚屋前,看到一群狍子正在悠闲地吃着食槽里的饲料,个个毛色油亮。
“潮的草可不能喂,容易闹肚子。”林逍蹲下身,摸了摸食槽里的米糠饲料,“量够不够?不够再去农场仓库拉点,我跟场长说过了,咱们按市价收。”沈歌点点头:“量够呢,我昨天刚拉了两马车。对了,有两只母狍子好像快发情了,我跟兽医说过了,他说过两天过来看看。”
“那就好,兽医过来的时候提前说一声,我在家陪他看看。”林逍赞许地点点头,“等电话装好了,你要是有啥事找兽医,直接打电话就行,不用再跑一趟了。”沈歌笑着说:“可不是嘛,上次兽医来看病,我还跑去场部给他打了个电话,虽说不麻烦,但总觉得欠了公家人情似的。”
晚上,林母做了香喷喷的红烧肉,还炒了几个青菜,炖了一锅鸡汤。一家人围坐在桌子旁,其乐融融地吃着饭。林父看着林逍,满意地说:“装电话这事儿办得好,咱们家的养殖场全靠沈歌打理,有了电话,她联系业务也能省不少心,不用再受排队等电话的罪。”“是啊,”林母也附和道,“沈歌一个姑娘家,跑前跑后不容易,有了电话能轻松些。”
沈歌听到林母提到自己,脸颊微微一红,低下头继续吃饭。林逍看了她一眼,笑着说:“等电话装好了,第一通电话就打给县城的兽医站,跟他们咨询下狍子的饲养技术,也谢谢他们上次帮忙。”虎子也凑过来说:“哥,到时候也给我家打个电话呗,让我爹娘也听听电话的声音,他们这辈子还没见过这新鲜玩意儿呢。”“没问题,”林逍爽快地答应了,“等电话装好了,大家都可以过来试试。”
吃完饭,林逍坐在院子里,看着天上的星星,心里充满了期待。五只猎狗趴在他脚边,雪团蜷在最中间,时不时用小脑袋蹭蹭他的裤腿。他知道,装电话不仅仅是为了方便沈歌打理养殖场,更是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1982年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各种新事物不断涌现,电话作为重要的通讯工具,必将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巨大的改变。而他,凭借着重生的优势,正在一步步地抓住时代的机遇,让自己和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
林逍轻轻抚摸着雪团的绒毛,又拍了拍身边猎狗的脑袋,心里想着,等电话装好了,沈歌打理养殖场会更顺利,养殖场的规模再扩大一些,到时候就能带动更多的乡亲们致富,让整个农场都过上好日子。雪团似乎感受到了他的心思,舒服地眯起眼睛,发出细微的呼噜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