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兰院内,赵夫人听着周嬷嬷添油加醋的汇报,得知苏清鸢竟还真的与德盛斋搭上了线,那劳什子糕点似乎还卖得不错,她心头的愤怒几乎要将她的理智焚尽。她猛地将手中的茶盏掼在地上,碎片和茶水四溅。
“好个不知死活的小贱人!被赶出府了还不安分,竟真敢抛头露面做起了商贾贱业!这是存心要打我的脸,打侯府的脸!”赵夫人面容扭曲,胸口剧烈起伏。
周嬷嬷连忙上前抚着她的背顺气,阴恻恻地道:“夫人息怒!她如今离了侯府庇护,不过是个无根浮萍,想捏死她,法子多的是!老奴听说,她那药膳卖得贵,全靠吹嘘功效。咱们何不……”她凑近赵夫人耳边,低语一番。
赵夫人眼中寒光一闪,嘴角勾起恶毒的笑意:“不错!她不是靠名声吃饭吗?那我就先毁了她的名声!去,找几个嘴皮子利索、常在各府后宅走动的婆子,还有西市那些三教九流的人,把话给我放出去!就说苏清鸢是因品行不端、顶撞嫡母被侯府厌弃赶出来的,她做的那些药膳,谁知道里面加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东西?以前在侯府就用邪术,现在指不定更龌龊!总之,要把她说成一个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祸害!”
“是,夫人!老奴这就去办!”周嬷嬷领命,匆匆而去。一条条恶毒的谣言,如同带着腐臭的暗流,开始在京城的某些角落悄然蔓延。
谣言很快也传到了芙蓉院。云雀从外面采买回来,气得小脸通红,眼圈都红了:“小姐!外面那些人简直胡说八道!他们怎么能那么污蔑您!说您被侯府赶出来,说您的药膳不干净……真是气死我了!”
阿竺也面露忧色,紧张地看着苏清鸢。名声对于一个闺阁女子,至关重要。
苏清鸢正在小厨房里尝试一款新的药膳汤品,闻言,手中的动作只是微微一顿,脸上却不见太多惊慌。她放下汤勺,擦了擦手,语气平静:“慌什么?嘴长在别人身上,我们堵不住。这种无凭无据的谣言,越是急着辩解,反而越显得心虚,等于帮他们传播了。”
她走到窗边,看着院子里生机勃勃的草药,目光沉静:“我们的药膳,效果如何,吃过的人自有公论。德盛斋的李掌柜是明白人,那些回头客更是活招牌。谣言,终究是谣言。”
德盛斋自然也受到了谣言的影响。偶有不明就里的新客听到风声,在柜台前犹豫不决。李掌柜面对询问,并未回避,而是捋着胡须,坦然道:“老夫开店数十载,药材真假、物品好坏,还分得清。苏小姐的药膳糕点,用料扎实,配方合理,老夫亲自验证过。至于其他流言蜚语,诸位街坊邻里、老主顾们心中自有杆秤。是信虚无缥缈的传言,还是信自己亲眼所见、亲身体验的效果?”
他这番话,不卑不亢,既维护了苏清鸢,也坚守了自家店铺的信誉。一些老主顾也纷纷附和:“就是!我家老夫人吃了八珍糕,胃口好了不少,精神头都足了!”“那茯苓饼我连着吃了几天,觉确实睡得安稳了。好东西就是好东西!”
苏清鸢觉得,被动等待谣言平息不是办法。她必须主动出击,但方式要巧妙些。她没有自己站出来声嘶力竭地去辩驳,那样做反而落了下乘。
她去找了李掌柜,诚恳地道:“掌柜的,近日流言纷扰,给贵店添麻烦了。清鸢有个不情之请,能否请几位信得过的、长期服用糕点且效果显着的老主顾,若他们方便,可否允许清鸢记录一下他们的食用感受?并非要他们公开说什么,只是作为一种效果的佐证,以备不时之需。当然,我们会为愿意提供反馈的客人,赠送一份新研制的试吃品以示感谢。”
李掌柜欣赏苏清鸢的沉稳和智慧,这法子既尊重顾客,又能收集到最有力的证据。他帮忙联系了几位素来耿直、且确实受益的老顾客。其中一位是家中老母久病体虚的孝子,一位是常年浅眠的布庄东家夫人。他们感念糕点带来的好处,又得了新品的实惠,都愿意客观陈述效果。
同时,苏清鸢利用系统奖励的“初级品牌辨识”功能,设计了一个简洁雅致的“鸢”字花印,盖在每一份新出品的糕点包装纸上。这个小举动,无声地宣告了自己产品的出处,也彰显了她的自信与担当。
就在谣言甚嚣尘上之时,那些尝试过“鸢记”药膳的真实反馈,开始在各种场合自发地流传开来。尤其是那位布庄东家夫人,在一次夫人圈子的茶话会上,有人隐晦提及药膳谣言时,她直接笑道:“别的我不知道,我只晓得我吃了那茯苓饼后,夜里惊醒的次数少了,白日里精神好了许多。若这叫来路不正,那我倒希望多些这样的‘不正之物’呢!”
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真实体验的人纷纷发声,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口碑力量。好奇者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购买,一试之下,果然名不虚传。人们发现,“鸢记”药膳非但不像谣言所说,反而品质极高,效果实实在在。
“看来是树大招风,有人眼红诬陷呢!”
“好东西不怕诋毁,你看,越诋毁买的人反而越多!”
“这‘鸢记’的东家倒是沉得住气,不吵不闹,全靠东西说话,是个能做大事的。”
谣言,就这样不攻自破了,也成了“鸢记”药膳最好的广告!德盛斋那个小角落的销量,竟因此迎来了一波明显的增长。
这背后的风波,自然也传到了萧景渊耳中。玄影汇报时,语气平淡,但将谣言源头指向锦兰院说得清清楚楚。
萧景渊正在书房批阅公文,闻言,笔尖未停,只是眸色沉了沉。他并未大张旗鼓地为苏清鸢撑腰,那样太着痕迹,也可能让她再次成为焦点。
他只是淡淡地对玄影吩咐了一句:“让底下人喝茶闲聊时,提一句‘镇北侯府的贵人都认可的药膳,品质自有保障,市井流言,不足为信’即可,不必刻意。”
于是,不久后,在某些消息灵通的茶馆、酒楼,悄然流传起这样一种说法:原来那德盛斋的药膳,连镇北侯府都定期采购,用于调理贵体!侯爷什么身份?用的东西能差?那些谣言,简直就是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