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点的昆明长水机场,47岁的林晚星裹紧了身上的薄外套。她手里拎着两个沉甸甸的行李箱,一个装着给孩子们带的文具和绘本,另一个塞满了刚印刷好的《掌心的刺》——封面是她特意选的浅紫色,印着一行小字“每颗心都值得被看见”,这是她花了半年时间写完的书,讲的是女孩们在成长中打破束缚、追寻自我的故事。
“林老师,这边!”出口处,云南普洱市景谷县大平掌小学的李校长举着牌子,黝黑的脸上带着憨厚的笑,“路上辛苦了,我们还要坐三个小时的车才能到学校,您要是累了,车上可以睡一会儿。”
晚星笑着摇摇头,把行李箱递给前来帮忙的老师:“不辛苦,一想到能见到孩子们,我就浑身是劲。”她跟着李校长坐上越野车,车窗外的风景从高楼大厦慢慢变成连绵的青山,公路蜿蜒曲折,两旁的橡胶树和油茶树郁郁葱葱,偶尔能看到穿着民族服饰的村民背着竹篓走过,竹篓里装着刚采的茶叶。
“我们学校在半山腰,有120个学生,其中80%是彝族和傣族的孩子,”李校长一边开车一边介绍,“很多女孩读完小学就想跟着家里人去打工,我们劝了好几次,可她们总说‘女孩子读书没用,不如早点赚钱’。您这次来,一定要多跟她们说说,读书能改变命运的道理。”
晚星心里一沉,她想起自己写《掌心的刺》时,采访过的那些乡村女孩——有个叫阿雅的姑娘,初中毕业就去电子厂打工,每天工作12个小时,手指被机器磨得发红,却连一本完整的书都找不到;还有个叫小楠的女孩,喜欢画画,却被家里人说“画画不能当饭吃”,最后只能把画笔藏在床底下。“您放心,我会把这些故事讲给孩子们听,也会让她们知道,女孩子不仅能读书,还能做自己喜欢的事。”
三个小时后,越野车终于开到了大平掌小学。学校的校门是用木头做的,上面刻着“大平掌小学”五个红色的字,旁边挂着几个彩色的气球,是孩子们特意为晚星准备的。听到汽车的声音,几十个穿着校服的孩子从教室里跑出来,挤在门口,好奇地看着晚星,有的孩子还害羞地躲在老师身后,只露出一双亮晶晶的眼睛。
“孩子们,这是从北京来的林老师,她要给我们讲好听的故事,还要送我们书哦!”李校长笑着喊道。孩子们立刻欢呼起来,有几个大胆的女孩跑过来,拉着晚星的手,叽叽喳喳地问:“林老师,您的书里写的是什么呀?”“林老师,北京是不是有很多高楼呀?”
晚星蹲下来,握住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的手,她的手小小的,有点粗糙,应该是帮家里干过活。“我的书里写的是和你们一样的女孩的故事,她们也遇到过困难,但是通过读书和努力,都找到了自己喜欢的生活。”她从行李箱里拿出几本《掌心的刺》,递给身边的孩子,“你们看,这是书的封面,上面的这个女孩,和你们一样勇敢。”
孩子们接过书,小心翼翼地翻开,有的孩子不认识字,就指着上面的插图问:“林老师,这个女孩在干什么呀?”晚星耐心地给她们讲解,讲书里的主角林未语如何从自卑的小女孩,变成勇敢追求梦想的作家,讲她如何克服别人的偏见,坚持读书和写作。
上午十点,故事分享会在学校的操场上举行。孩子们坐在小板凳上,围成一个圈,晚星坐在中间,手里拿着一本《掌心的刺》,轻声读着里面的片段:“林未语第一次在作文里写‘我想当作家’时,老师说‘女孩子当作家太难了,不如选个安稳的职业’,可她没有放弃,每天放学都躲在房间里写,把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写进作文本里……”
读到这里,晚星抬头看向孩子们,发现有个穿蓝色校服的女孩偷偷抹眼泪。她走过去,轻轻摸了摸女孩的头:“你怎么了?是不是想起了什么事?”女孩低下头,小声说:“我也想当老师,可我妈妈说‘女孩子不用读那么多书,早点嫁人就行了’。”
晚星心里一酸,她把女孩搂进怀里,温柔地说:“你想当老师特别好,老师能教很多孩子知识,能帮助很多人。你妈妈可能只是不知道读书的重要性,你可以用自己的努力告诉她,女孩子也能当老师,也能做很多厉害的事。就像书里的林未语,她也遇到过别人的反对,但是她没有放弃,最后真的成为了作家。”
其他孩子也纷纷开口,有的说自己想当医生,有的说想当画家,还有的说想当科学家。晚星认真地听着,把每个孩子的梦想都记在笔记本上,还跟她们约定:“等你们实现了梦想,一定要告诉我,我会为你们骄傲的。”
中午,晚星和孩子们一起在学校食堂吃饭。午饭很简单,是米饭、炒青菜和豆腐汤,可孩子们吃得很香。有个叫小娟的女孩,把自己碗里的豆腐夹给晚星:“林老师,您吃这个,这个好吃。”晚星接过豆腐,心里暖暖的,她把自己碗里的鸡蛋夹给小娟:“你正在长身体,多吃点鸡蛋,才能好好学习。”
饭后,晚星跟着李校长去了几个学生家里家访。第一个去的是刚才哭鼻子的女孩家,她家在山脚下,是一间简陋的土坯房,院子里种着几棵茶树,女孩的妈妈正在院子里晒茶叶。看到晚星,她有点不好意思地搓着手:“林老师,您别听孩子瞎说,女孩子读书再多,最后还不是要嫁人。”
晚星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跟女孩的妈妈聊起天:“大姐,我知道您是为孩子好,可现在不一样了,女孩子读书能有更多的选择。您看,我也是农村出身的,小时候家里也穷,可我坚持读书,现在不仅能写书,还能来这里给孩子们讲故事。您的孩子想当老师,要是她能读完大学,就能回村里当老师,教更多的孩子,这多有意义啊。”
女孩的妈妈沉默了一会儿,看着正在旁边看书的女儿,小声说:“我也想让她读书,可家里条件不好,还有两个弟弟要养。”晚星从包里拿出一个信封,里面装着一些钱:“这是我的一点心意,您拿着给孩子交学费。我还会联系城里的爱心人士,帮您家解决一些困难,让孩子能安心读书。”
女孩的妈妈接过信封,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谢谢您,林老师,我一定让孩子好好读书,不辜负您的期望。”女孩跑过来,抱住晚星的脖子,小声说:“林老师,我一定会当老师的,到时候我要教孩子们读您写的书。”
接下来的几天,晚星每天都给孩子们讲故事、教她们读书写字,还跟她们一起做游戏、采茶叶。她发现,这里的孩子虽然生活条件艰苦,但是特别聪明懂事,尤其是女孩们,不仅学习认真,还会帮家里干很多活。有个叫小雅的女孩,每天早上五点就起床帮妈妈喂猪、做饭,然后走一个小时的山路来上学,可她从来没有迟到过。
周五下午,晚星要走了。孩子们早早地来到学校,手里拿着自己画的画、写的信,还有采的野花,要送给晚星。那个想当老师的女孩,把自己写的作文递给晚星:“林老师,这是我写的《我的梦想》,我以后一定会实现梦想的。”晚星接过作文,认真地读着,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
“孩子们,我要走了,但是我会经常来看你们的,也会给你们寄书和文具。”晚星把剩下的《掌心的刺》交给李校长,“这些书请您分给每个孩子,让她们知道,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要放弃自己的梦想。”
汽车开动的时候,孩子们跟着车跑,一边跑一边喊:“林老师,您一定要再来啊!”“林老师,我们会好好读书的!”晚星从车窗里探出头,挥着手,看着孩子们的身影越来越小,直到消失在青山绿水之间。
坐在车上,晚星打开孩子们写的信,有个孩子在信里写:“林老师,谢谢您给我们讲的故事,我现在知道了,女孩子也能做很多厉害的事,我以后要好好读书,去北京看您。”晚星看着信,心里充满了力量,她知道,这次云南之行没有白来,她不仅给孩子们带来了书和故事,更给她们带来了希望和勇气。
回到北京后,晚星立刻联系了身边的朋友和爱心人士,发起了“乡村女孩读书计划”,为大平掌小学和其他乡村学校的女孩们筹集资金和书籍。她还在自己的公众号上写了云南之行的故事,很多人看到后,都表示愿意加入这个计划,为乡村女孩的教育出一份力。
三个月后,晚星收到了李校长发来的照片:孩子们坐在新的教室里,手里拿着她寄去的书,脸上带着开心的笑容;那个想当老师的女孩,在作文比赛中得了一等奖,作文题目是《我的梦想》;还有几个女孩,加入了学校的篮球队,正在操场上打篮球。
晚星看着照片,嘴角忍不住上扬。她想起在云南山村里,孩子们清澈的眼睛和纯真的笑容,想起她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梦想的追求。她知道,《掌心的刺》里的故事,正在这些乡村女孩的身上慢慢延续,她们会像书里的林未语一样,打破束缚,勇敢追梦,在属于自己的天空中,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
夜晚,晚星坐在书桌前,翻开《掌心的刺》,在扉页上写下一行字:“献给每一个在成长中勇敢追梦的女孩,愿你们眼中有光,心中有梦,脚下有路,永远不放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窗外的星星闪烁着,像云南山村里孩子们的眼睛,也像女孩们心中的梦想,明亮而坚定,指引着她们,走向更广阔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