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顿的清晨,阳光透过酒店高层套房的落地窗,在地毯上投下温暖而明亮的光斑。
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让团队所有人都睡得格外安稳。昨晚小型的内部庆功会上,就连一向自律的陈默教授,都破例喝了两杯红酒。那场惊心动魄的“封神之战”,消耗了他们太多的心神,此刻,胜利的果实,显得格外香甜。
林浩是被一阵持续不断的手机震动声吵醒的。
他揉着惺忪的睡眼,拿起手机,发现邮箱和社交软件的通知,已经彻底“爆炸”了。
屏幕上,是铺天盖地的祝贺信息和各种邀请。
有来自世界各大顶尖学府的教授发来的邮件,希望能与他们进行深入的学术交流;有着名学术期刊的主编,委婉地询问他们下一步的工作是否考虑投稿;甚至还有几家全球知名的科技公司和风险投资机构,通过各种渠道,找到了他的联系方式,希望能约个时间,谈一谈“技术转化”的可能性。
一夜之间,他们从一个备受争议的“挑战者”,变成了全世界都想结交的“新王”。
“看来,今天有的忙了。”林浩无奈地笑了笑,他将手机扔到一边,准备起床。
上午九点,团队成员在套房的客厅里集合。徐涛已经将所有收到的重要邀请,整理成了一份清单,投影在了墙壁的幕布上。
“……这是牛津大学材料系的系主任,想约陈老师您共进午餐。”
“这是加州理工学院的,想邀请林浩和高翔,去做一次小范围的内部报告。”
“这个厉害了,是‘泰坦动力’的老对手,通用电气航空(GE Aviation)的首席技术官,想和我们谈谈合作……”
清单上,罗列着一个个如雷贯耳的名字和机构。高翔和韩立阳看得目瞪口呆,他们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能和这些只在教科书和新闻上看到的名字,产生交集。
“这些,先都礼貌地回绝或者延后。”陈默教授的声音,一如既往地沉稳。他很清楚,在热度最高的时候,保持冷静和距离,才是最重要的。
“不过,有一个邀请,我觉得,我们应该去。”陈默指着清单上的一个名字,缓缓说道。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到了那个名字上。
邀请人:凯文·张(Kevin Zhang),麻省理工学院(mIt),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终身教授。
这个名字,对于团队的核心成员来说,再也熟悉不过了。
当初,他们那篇奠基性的、关于“动态纳米晶化”的论文,投稿给《Science Advances》时,遇到的那位提出了长达三页纸、近乎“灵魂拷问”般的尖锐问题的“审稿人三号”,就是他。
正是他那些看似刁难、实则精准无比的问题,逼着林浩和陈默,将整个理论体系,打磨得更加天衣无缝,也为他们后续的研究,扫清了无数潜在的障碍。
在报告会现场,凯文·张也坐在前排。当林浩他们用三记“王炸”完成惊天反击时,他是全场鼓掌最用力、笑容最真诚的几个人之一。
他的邀请,不是商业上的试探,也不是礼节性的祝贺。
那更像是一种,高手之间的惺惺相惜,是“英雄惜英雄”的正式会面。
“我同意。”林浩第一个点头,“我很想当面,感谢他当初的那三页纸。”
“我也想见见这位大神。”高翔也附议道。
决策,很快达成。徐涛立刻回复了邮件,接受了凯文·张教授的晚餐邀请。
晚餐的地点,定在了波士顿一家极其低调、却门槛极高的私人俱乐部。这里是很多哈佛与mIt的资深教授,进行私密社交的场所,寻常人,即便有钱,也根本无法进入。
傍晚时分,陈默、林浩、高翔、徐涛四人,换上了正装,乘坐专车,来到了这家位于后湾区一栋古典建筑内的俱乐部。
俱乐部的侍者,显然早已得到通知,恭敬地将他们,引至一间能俯瞰查尔斯河夜景的、典雅的包间内。
一个身影,早已等候在此。
凯文·张,比照片上看起来,更加年轻和富有魅力。他大概四十多岁的年纪,穿着一身剪裁合体的意式休闲西装,没有打领带,显得随性而又儒雅。戴着一副无框眼镜,眼神明亮而又温和,身上,有一种常年浸淫在世界最顶级学术圈层里,所沉淀下来的、自信而又谦逊的独特气质。
“陈教授!久仰大名!”看到陈默进来,凯文·张立刻站起身,快步迎了上来,主动伸出双手,热情地与他相握。
“凯文,你太客气了。”陈默也露出了罕见的、真诚的笑容,“应该说,我们对你,才是真正的久仰。”
两人相见恨晚,如同多年未见的老友。
凯文·张又逐一与林浩、高翔、徐涛握手。当他握住林浩的手时,他用力地拍了拍林浩的肩膀,眼中充满了毫不掩饰的欣赏。
“林,昨天的那场报告,是我近十年来,听过的,最完美的一场学术风暴。真的,无与伦比。”
“谢谢您,张教授。”林浩由衷地说道,“更要谢谢您当初的那三页审稿意见。没有您的那些问题,我们不可能把理论想得那么透彻。”
“哈哈,举手之劳而已。”凯文·张爽朗地大笑起来,“我只是看到了一个伟大概率的诞生,忍不住,想推一把而已。”
晚餐的氛围,轻松而又愉快。
没有商业上的试探,也没有学术上的辩论。更多的时候,是凯文·张与陈默,这两个同样在四十多岁的年纪,就站上了各自领域顶峰的华人教授,在交流着彼此的科研经历和心得。
他们从各自在博士期间的趣事,聊到 tenure track(终身教职)的压力,再到对下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将如何颠覆材料科学的看法。两人在很多观点上,都惊人地一致,颇有几分“天下英雄谁敌手”的知己之感。
林浩、高翔、徐涛三人,则更多的时候,是在安静地倾听。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一次极其难得的学习机会。从这两位顶尖学者的对话中,他们能清晰地感受到,一种更宏大、更前瞻的学术视野,和一种对科学未来走向的、深刻的洞察力。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当侍者为他们换上餐后的咖啡时,凯文·张挥了挥手,示意侍者离开,并关上了包间的门。
房间里,安静了下来。
凯文·张脸上的笑容,渐渐收敛,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严肃和凝重。
他看着对面的陈默,缓缓开口。
“陈,接下来的话,可能有些冒昧。我不是以一个mIt教授的身份,而是以一个朋友,一个同为华夏子孙的同胞的身份,想提醒你几句。”
陈默的神情,也变得严肃起来。他点了点头:“凯文,但说无妨。”
“你们的这项技术,它的价值,已经远远超出了学术的范畴。”凯文·张的声音,变得低沉,“它是一座金矿,一座足以改变未来几十年,全球高端制造业格局的、万亿级别的金矿。这一点,你看得出来,我看得出来,哈特曼,自然也看得出来。”
“昨天,他在会场上,输掉了面子。但以他和他背后‘泰坦动力’集团的行事风格,他们会不惜一切代价,在商业上,把里子,赢回来。”
“我收到消息,”凯文·张的眼神,变得异常锐利,“就在报告会结束后的一个小时内,‘泰坦动力’的法务部,已经向美国、欧洲、日本的专利局,同时提交了超过三百项专利申请。内容,全部是围绕着你们‘自修复合金’这个概念的、各种外围应用。他们这是在抢时间,试图在你们的核心专利公布之前,用一张密不透风的‘专利网’,把你们的技术,彻底锁死在实验室里。”
这个消息,让林浩三人的心,瞬间沉了下去。
他们没想到,敌人的反击,来得如此之快,如此的阴险!
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陈默的脸上,却没有丝毫的惊讶或担忧。
他只是端起面前的咖啡,轻轻地抿了一口,然后,缓缓地,说出了一番,让凯文·张都为之动容的话。
“凯文,谢谢你的提醒。这些,其实,都在我的预料之中。”
陈默放下咖啡杯,他的目光,穿过包间的窗户,望向远方那片由无数灯火构成的、璀璨的北美大陆夜景。他的眼神,深邃得,如同他身后的那片星空。
“哈特曼他们,代表的,是一种旧的秩序。他们习惯了,用技术壁垒和专利霸权,去维持他们在一个行业里,长达数十年的统治地位。他们害怕任何可能颠覆这种秩序的新生力量,尤其是,当这股力量,来自东方的时候。”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平静,却又充满了无比强大的、源于骨髓深处的自信。
“他们以为,我们还是二十年前的我们。以为可以用一些商业上的小伎俩,就可以扼杀我们。但是,他们错了。”
“那头曾经沉睡的巨龙,已经醒来了。”
“当我们还在沉睡时,他们制定了全世界的游戏规则。但现在,我们醒了,我们不仅要在这个游戏里,赢得胜利。我们,更要开始,去参与制定,新的规则。”
“欧洲,依旧沉浸在他们旧日荣光所编织的梦境里,不愿醒来。但梦,终究是会醒的。”
这番话,说得不卑不亢,平静从容。但其中所蕴含的那种,代表着一个正在伟大复兴的民族的、强大的自信与气魄,却深深地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凯-文·张,呆呆地看着陈默。
他在美国生活了二十多年,他见过太多优秀的、才华横溢的华人学者。但他们中的很多人,身上,或多或少,都带着一种,作为“外来者”和“追赶者”的谦卑,甚至是自卑。
但他,从未在任何一个人身上,见到过像陈默此刻所展现出的、这种理所当然的、发自内心的、平视整个世界的……王者之气!
许久,凯文·张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他靠在椅背上,脸上,露出了一个复杂的、混杂着震撼、感慨,和一丝向往的笑容。
“陈,你说的对。”
“或许……是我在美国待得太久了,太久没有回国去看一看了。”
“看来,是时候了。”
他举起手中的咖啡杯,对着陈默,郑重地,遥遥一敬。
“为了那头,已经醒来的巨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