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星”号如同一个疲惫的旅人,在寂静的星空间蹒跚而行。远古回廊的诡异流光被逐渐甩在身后,前方是相对稳定的荒芜星域。
舰桥内,修复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但气氛依旧凝重。星椋的投影稳定了许多,正指挥着纳米机器人修复舰体结构。月影在一旁静坐,她的梦境之力如同温润的泉水,缓缓抚平着空间因之前剧烈能量波动而产生的细微褶皱,这是一种更深层次的“疗伤”,对象是飞行器本身所处的微观时空。
薇尔娜的注意力则几乎全部集中在林夜身上。翠绿的生命能量如同最精细的丝线,渗入他灵魂的裂痕,试图将其弥合。但进展缓慢,那些裂痕边缘萦绕着一丝难以驱散的混沌气息,以及一种更根本的、源于规则反噬的“秩序创伤”。
林夜闭目内视,意识沉入那片黯淡了许多的灵魂星云。他并未急于修复,而是仔细“触摸”着那些裂痕。痛苦是真实的,但在这痛苦之中,他感受到了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在那些与织网者秩序之力共鸣最深的裂痕处,残留着些许极其微小的、秩序化的规则碎片,如同嵌入伤口的星辰尘埃。它们并非外来物,而是他自身创造之力在极限压力下,与更高阶秩序碰撞、破碎后留下的“结晶”。而在另一些被混沌气息侵蚀的裂痕边缘,他的创造之力则呈现出一种异常的“活性”,仿佛在自发地模拟、适应着那种混乱,试图找到共存点。
平衡……
这个词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成为了他此刻最真切的体会。绝对的秩序会僵化碎裂,绝对的混沌会湮灭一切。他的道路,或许就是在自身内部,首先构建这种动态的平衡。
他不再试图强行用创造之力去“覆盖”或“驱逐”那些异种气息,而是引导着光河,小心翼翼地包裹它们,观察它们,尝试理解它们与自身力量的相互作用。这个过程极其凶险,如同在刀尖上跳舞,稍有不慎便可能导致灵魂创伤加剧。但林夜的意识却异常专注和平静,仿佛一个研究者,在自身的废墟上进行着最重要的实验。
时间在静默中流逝。数个小时后,林夜缓缓睁开眼,虽然脸色依旧不佳,但眼神中的疲惫减少了几分,多了些许深邃。
“如何?”薇尔娜关切地问。
“很麻烦,但……并非全是坏事。”林夜的声音依旧沙哑,却带着一丝奇异的了然,“这些伤痕,让我更清楚地看到了前路。”
他抬起手,指尖一缕微弱的创造之光浮现,但这光芒不再像以往那样纯粹而稳定,其内部,似乎有极其细微的、秩序的结构在生灭,同时又有一些不可预测的、混沌般的波纹在荡漾。它变得……更复杂,也更富有层次感。
月影若有所感地望来,清冷的眸中闪过一丝讶异:“你的力量本质……在发生变化。”
“是在进化,或者说,在寻找更真实的形态。”林夜收起光芒,“织网者的遗产,并非直接给予我们力量,而是给了我们一个视角,一个关于‘何为正确道路’的视角。直接复制他们的路是死路,但他们的错误与最终的明悟,是无价之宝。”
就在这时,星椋的声音响起,带着一丝严肃:“接收到一段异常的超空间通讯残留信号,经过解析,其编码方式……与我们在织网者残骸中记录的某些信息结构有微弱的相似性,但更……‘年轻’。”
“不是织网者本族?”林夜眉头微蹙。
“不确定。信号极其微弱且残缺,内容无法完全破译,但其中反复出现一个强指向性的坐标信号,以及一个……似乎是求救标识的重复代码。”星椋将解析出的星图投射到主光屏上,一个遥远的、位于他们预定航路之外的星域被高亮标记。
“坐标来源能确定吗?”月影问道。
“信号经过多次折射和衰减,源头模糊,但大致方向与这个坐标吻合。而且,”星椋顿了顿,“根据数据库比对,该坐标区域在星图记录中被标注为‘静默区’,几乎没有常规文明活动迹象,也没有已知的大型天体。”
一个在古老回廊中接收到、与织网者可能存在关联、来自一片“静默”星域的求救信号?
飞行器内再次陷入沉默。刚刚脱离险境,舰体与人手皆需修整,前方路途未知。
林夜凝视着那个遥远的坐标,灵魂中的裂痕隐隐作痛,但那份关于“平衡”与“包容”的明悟,却在此刻产生了微妙的共鸣。织网者的遗韵,似乎并未完全消散于时空之中。
“记录这个坐标,”他最终开口道,“我们先完成必要的修复,然后……可以考虑去这片‘静默区’的边缘看一看。”
不是贸然深入,而是谨慎的探查。元初文明的覆灭警示他们不可妄动,但那来自远方的、可能的“回响”,也同样不容忽视。
新的线索已经出现,而带着伤痕与领悟的旅程,仍将继续。
---
第二百零七章 静默区的低语
经过十数个标准日的缓慢航行与紧急维修,“启明星”号的状态恢复了大半,至少具备了应对常规风险的能力。林夜的灵魂创伤在薇尔娜的持续治疗和他自身对“平衡”的初步探索下,稳定了下来,虽未痊愈,但不再影响基本行动,甚至让他对自身力量的掌控多了一份独特的细腻。
他们终于抵达了那片被称为“静默区”的星域边缘。
从外部看,这里的确名副其实。恒星分布稀疏,光芒黯淡,探测波束反馈回来的信息显示,这片区域的物质密度极低,仿佛一片被宇宙遗忘的虚空荒漠。没有喧嚣的星云,没有活跃的脉冲星,只有永恒的、深沉的寂静。
“启动高敏度被动传感器,所有主动探测手段保持静默。”林夜下令。经历了远古回廊的险境,他们变得更加谨慎。
飞行器如同幽灵般滑入静默区。星椋调动所有资源,分析着任何细微的宇宙背景辐射、引力波动和可能的信息残留。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周围只有近乎绝对的虚空。那种空无,甚至比远古回廊的废墟更让人感到压抑,仿佛连时空本身都在这里陷入了沉睡。
“检测到异常引力波纹,”星椋突然报告,打破了沉寂,“非常微弱,周期不规律,源点位于前方0.3光年处。并非大型天体产生,更像是……某种结构性的时空扰动。”
“能成像吗?”月影问。
“尝试进行超空间涟漪成像……需要时间。”
等待中,林夜走到舷窗边,望着外面几乎没有任何参照物的黑暗。他的灵魂感知延伸到极限,试图捕捉任何蛛丝马迹。渐渐地,他确实感觉到了一些东西。并非能量,也非实体,而是一种……“痕迹”。就像是有什么巨大的东西,曾经在这里存在过,然后又彻底消失了,只在时空的结构上留下了一道极其浅淡的“凹痕”。
这种感觉,与他接触织网者遗骸时有些类似,但更加稀薄,更加……“年轻”,正如星椋对那段信号的判断。
“成像完成!”星椋的声音带着一丝难以置信。
主光屏上,呈现出一幅奇异的景象。在原本空无一物的虚空中,通过重构引力波纹和时空曲率,勾勒出了一个巨大的、残破的环形结构轮廓。它并非由实体物质构成,更像是空间本身被扭曲后固化留下的“伤疤”。环形的绝大部分已经断裂、消散,仅存的残段也如同风中残烛,随时可能彻底弥合。
“这是……某种超大型空间建筑的遗迹?”薇尔娜惊讶道。
“更像是一个‘门’的残骸,”月影凝视着图像,清冷的声音带着一丝凝重,“一个曾经稳定,但已被摧毁的时空通道入口。”
时空之门?是谁建造了它?又为何被毁?这与织网者有关吗?
“扫描残存结构,寻找任何信息标记或能量残留。”林夜命令道,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他们似乎触碰到了另一个与元初文明相关的隐秘。
探测波束聚焦于那残破的环形结构。几分钟后,星椋再次开口,这次语气更加确定:
“检测到极其微弱的能量签名,与织网者核心残骸的能量签名同源,但衰减程度表明其存在时间远晚于织网者文明覆灭的推定年代。同时,在结构断裂处,发现了大规模能量爆发留下的痕迹,其特征……与‘归零’机制湮灭织网者核心时记录到的数据特征,有高度相似性。”
结论显而易见:这里曾存在一个由织网者继承者,或相关文明建造的时空之门,而它,同样毁于“归零”之手!
那求救信号,难道是这座门被毁之前发出的?来自门的另一边?
就在他们消化这一惊人发现时,被动传感器捕捉到了一段新的、断断续续的讯号,不再是之前的残留,而是……近乎实时的低语!
“……传承……断绝……”
“……‘观察者’已失联……”
“……摇篮……受……威胁……”
“……平衡……倾覆……”
“……寻……‘种子’……”
讯号模糊不清,夹杂着大量的噪音和无法解析的加密片段,但其中几个关键词,却让林夜等人心神剧震!
传承!观察者!摇篮!平衡!种子!
这些词语,与织网者的遗言,与他们之前的经历和领悟,隐隐构成了一个更大的、令人不安的图景!
这片“静默区”,根本不是一个空无之地,而是一个巨大的、被掩盖的文明坟场!而那断断续续的低语,是来自坟墓之下,绝望而不甘的……最后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