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推送巴西可可预警的第七天,刘木龙的车队穿过亚马逊雨林边缘的泥泞小路,终于抵达帕拉州的可可产区。六月的雨林潮湿闷热,空气中却飘着一丝焦虑 —— 可可农若昂蹲在自家的可可树下,手里攥着被收购商退回的可可豆,豆荚上还沾着未清洗干净的农药残留,“他们说我的可可农药超标,不收了。这是我全家一年的收成就,女儿的学费还没凑齐,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刘木龙顺着若昂指的方向望去,连片的可可园里,不少农户正背着喷雾器喷洒农药,刺鼻的化学气味让路过的孩子忍不住捂鼻子。“若昂,别慌。” 他回头对思远说,“把你带的‘有机种植监测仪’拿出来,先测测这些可可豆的农药残留,再帮他们调整种植方案。”
思远立刻掏出设备 —— 这是针对热带可可园升级的新款,不仅能快速检测 18 种常见农药残留,还能通过土壤传感器分析肥力,给出有机肥料的施用方案。“若昂叔,你看,你的可可豆确实有农药残留,但不算严重,我们可以用生物降解剂处理,再改种有机可可。” 思远把检测报告递给若昂,又蹲在地里教他识别病虫害:“这种虫用大蒜汁就能防治,比农药安全还省钱。”
老周则带着农民工兄弟,在若昂的可可园里划出 2 亩 “有机示范田”,拔掉受污染的幼苗,重新栽种有机可可苗:“我们从中国带来的有机肥料,能改善土壤,种出来的可可肯定达标。” 慕沛灵也没闲着,联系巴西当地的环保组织,在村里搭起临时培训棚,用思琪画的漫画手册,教农户区分有机与化学农药,“以后大家种可可不用再买贵的农药,用家里的葱姜蒜就能做驱虫剂,成本降一半。”
可刚推进有机种植,当地农药经销商卡洛斯就带着人找上门,指着示范田骂道:“你们不让农户用农药,我的生意怎么办?这些可可要是卖不出去,你们赔得起吗?” 刘木龙没急着争执,启动系统 “人脉掌控” 功能 —— 提前查到卡洛斯的软肋:他一直想转型做有机肥料,却找不到靠谱的货源。
“我们可以帮你对接中国的有机肥料厂家,按成本价供货,你再卖给农户,利润比卖农药高 20%。” 刘木龙递上合作方案,“而且我们的有机可可能卖到欧洲,你跟着做有机肥料,还能长期赚钱,比盯着农药生意靠谱。” 卡洛斯翻着方案里的肥料样品检测报告,手指在 “有机认证” 字样上摩挲片刻,终于点头:“行,我信你一次!要是亏了,我可饶不了你!”
【检测到宿主以 “转型共赢” 化解经销商阻挠,系统触发 “有机农业公益” 判定】【奖励计算中…… 帮助价值(50 户农户农药残留问题解决 + 200 亩有机可可示范田建设 + 若昂女儿学费筹集),公益守护形态能量 + 10%(当前 130%),最终奖励:现金 420 万元,“有机可可种植” 特级技能,巴西农业部授予 “亚马逊有机农业先锋” 称号,解锁 “国际有机可可贸易” 权限】
解决了农药问题,刘木龙立刻推进可可深加工。在帕拉州租下废弃的蔗糖厂,改造为 “惠民有机可可工坊”,从中国调运的可可脱皮机、烘焙机、巧克力成型机陆续到位。思琪设计的双语包装上,画着若昂在有机示范田劳作的场景,还印着雨林的卡通图案:“这样欧洲的客户就知道,这是来自亚马逊边缘的有机可可,每一口都带着雨林的纯净。”
周雨桐则联动全球渠道 —— 肯尼亚咖啡的欧洲客户、东南亚橡胶工坊的民宿、新疆棉制品的电商平台,同步上架 “巴西有机可可” 系列产品。直播时,若昂穿着崭新的工装,手里捧着刚做好的巧克力:“谢谢中国朋友,我的可可现在是有机的了,女儿的学费也凑齐了!” 订单瞬间突破 8000 单,连法国的巧克力品牌都来追加订单,要求长期合作。
思远的技术创新让可可增值更显着 —— 他研发的 “可可风味优化系统”,能通过调节烘焙温度,让可可呈现出雨林特有的坚果香和果香:“这批有机可可做的巧克力,比普通巧克力贵 5 倍,还被欧洲的米其林餐厅选中了!” 当地青年卢卡斯跟着思远学烘焙,兴奋地说:“以后我就能帮村里的人烘焙可可,再也不用背井离乡去城里打工了!”
慕沛灵发起的 “可可农助学计划” 也落地了 —— 用公益基金资助当地 60 名可可农子女上学,思甜被抱在怀里,给孩子们分发中国带来的彩色铅笔,用刚学会的葡萄牙语说 “可可甜,读书甜”,引得孩子们围着她拍手。若昂看着女儿在学校里跟着老师读课文,眼眶通红:“以前我总怕女儿像我一样只会种可可,现在她能读书,还能学中文,以后说不定能去中国看看,这都是你们给的希望啊!”
【检测到宿主完成巴西可可 “有机种植 - 深加工 - 全球销售” 闭环,系统触发 “亚马逊农业公益链” 判定】【奖励:现金 480 万元,“国际有机食品贸易” 高级技能,国际有机认证机构授予 “有机可可示范基地” 称号,巴西可可合作社加入联盟,系统 “助农传承库” 新增 “帕拉州” 案例,跨境产业链新增 “巴西可可 - 欧洲巧克力 - 中国销售” 双向通道】
傍晚,刘木龙站在可可工坊的屋顶,看着夕阳把雨林染成金红色,远处的有机示范田里,农户们正用生物驱虫剂喷洒可可树,孩子们在田埂上追着蝴蝶跑。周雨桐发来消息,说首批巴西有机可可在欧洲售罄,法国巧克力品牌还想派技术团队来学习有机种植:“你的全球有机农业链真成了!”
慕沛灵走过来,递上一块刚做好的有机巧克力:“刚接到苏晴的电话,学校想把巴西可可纳入‘国际有机农业研学’课程,让孩子们知道可可怎么从雨林变成巧克力,还能视频连线若昂的女儿,做跨文化交流。” 刘木龙接过巧克力,咬了一口 —— 坚果的香气在嘴里散开,混着一丝雨林的清新,像极了助农路上的温暖回甘。
系统面板上,“跨境产业链协同” 功能正在自动匹配新资源:巴西有机可可将通过肯尼亚的咖啡渠道运往非洲,肯尼亚的咖啡也能通过巴西的可可经销商进入南美,形成全球有机农产品循环。下方弹出新预警:【检测到印度阿萨姆茶区存在 “手工采茶效率低” 问题,建议对接机械采茶技术与全球茶贸易渠道】。
刘木龙握着慕沛灵的手,看着远处若昂和思远调试可可烘焙设备的身影,笑着说:“下一站,印度阿萨姆茶区,咱们去帮那里的茶农提高采茶效率,让阿萨姆红茶香飘全球。”
夜色中的可可工坊还亮着灯,机器运转的低鸣混着农户们的谈笑声,像在为亚马逊边缘的新生伴奏。刘木龙知道,从泰国橡胶到肯尼亚咖啡,从巴西可可到未来的印度茶叶,“惠民” 的全球有机产业链正像雨林的藤蔓,不断延伸、交织,把不同大陆的农户连在一起,让每一颗有机的种子,都能在希望的土地上生根发芽,结出温暖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