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盖&况钟:古代“扮猪吃虎”天花板!表面佛系,一出手就让全郡肃然
黄盖和况钟,一个是出身武将的糙汉子,一个是从底层小吏爬上来的官员,看似不起眼,却都靠着“藏拙蓄力、雷霆出手”的操作,把最难管的地盘治得服服帖帖,堪称古代官场“扮猪吃虎”的典范。
黄盖:武将出身的“腹黑县令”,用“摆烂”套路收拾奸吏
黄盖曾经担任石城县令。石城县的官吏特别难管束,一个个油滑得很,根本不把规矩放在眼里。黄盖到任后,没急着立威,反而先设了两个副手(掾吏),让他们分别掌管各个部门,还公开放话:“我这县令没什么能耐,就是靠打仗立功才当上的官,压根不懂文官那套文书事务。现在贼寇还没平定,军务繁忙,所有文书工作全交给你们俩,你们负责监督各个部门,揪出办事出错的人。但丑话说在前头,要是有人敢搞小动作耍奸欺瞒,我最终也不会用鞭子棍子抽打你们!”
命令下达后,一开始官吏们都吓得老老实实干活,生怕被抓住把柄。可时间一长,他们见黄盖真的不管文书工作,渐渐就松懈放肆起来,觉得这县令就是个“武夫草包”,好糊弄。
黄盖其实一直在暗中观察,收集到了两个副手违法乱纪的好几件事。某天,他突然召集所有官吏,拿出证据质问那两个副手。两人吓得赶紧磕头认错,黄盖却冷冷说:“我之前就下令了,不会用鞭子棍子打你们,我说话算话!”说完,直接下令把两人杀了。其他官吏吓得腿都软了,从此再也不敢造次,整个石城县一下子变得秩序井然。
况钟:从小吏逆袭的“狠辣知府”,装了一个月“怂包”再掀桌子
况钟,字伯律,南昌人,最初从底层小吏被提拔为郎官,靠着杨士奇、杨荣、杨溥三位大臣的特别推荐,当上了苏州知府。明宣宗赐给他盖有玉玺的诏书,允许他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政务,不用事事请示。
况钟刚到苏州府上任时,负责文书的提控官拿着文件上来,他不管对错,一律批“可以”。官吏们都觉得这知府是个没本事的软蛋,越发肆无忌惮地搞小动作、贪赃枉法。连通判赵忱都变着法地欺负他,况钟却只是一味点头应承,从不反驳。
就这样过了一个月,某天况钟突然让手下准备好香烛,叫来了礼官,让所有下属官员都集合过来。他说:“皇上有诏书还没宣读,今天正好当众宣布。”诏书中有一句“下属官员若有违法乱纪行为,知府可直接捉拿审问”,在场的官吏们一听,全都慌了神。
宣读诏书的仪式结束后,况钟升堂办公,召集了府里的胥吏,直接点名道:“某天某件事,你欺骗我,贪污了多少钱财,是不是?某天那件事,你也是这么干的,对不对?”一群胥吏又怕又服,根本没法抵赖。况钟说:“我没耐心跟你们多啰嗦!”下令把他们扒光衣服,让四个力气大的衙役,抬着一个胥吏往空中扔,当场摔死了六个人,还把尸体摆在集市上示众。上上下下的人都吓得浑身发抖,苏州的官吏百姓从此彻底改掉了坏毛病。
冯梦龙点评:高手治吏,都懂“先藏锋芒,再露獠牙”
黄盖和况钟的操作,简直是“扮猪吃虎”的教科书级案例——他们刚到任时,都故意示弱藏拙,不是“说自己不懂文官事”,就是“不管对错全批可”,让那些油滑官吏放松警惕,暴露本性。
这背后藏着大智慧:刚到一个新地方,根基未稳,要是一上来就大刀阔斧整顿,肯定会遭到官吏们的联手抵制,根本没法推行政策。不如先假装无能,让他们放下戒备,趁机摸清底细、收集证据,等掌握了足够的把柄,再突然亮出底牌、雷霆出手,既能一击命中要害,又能震慑全场,让其他人再也不敢有异心。
反观那些一上任就摆官威、喊口号的官员,往往雷声大雨点小,根本镇不住老油条们,反而被拿捏得死死的。黄盖一个武将、况钟一个小吏出身的人,能把官做到这份上,比那些只会耍嘴皮子的文人、摆架子的大官强多了,真该让后者好好羞愧一下!
识人用人的真谛——别被出身标签绑架,能干事才是真本事
王琼(王晋溪)曾说:“掌管选拔人才的人,要懂得识别和提拔真正有才能的人。通过科举甲科出身的人,不一定比其他科举出身的人优秀;科举出身的人,也不一定比贡生优秀;而科举之外,更不一定没有身怀绝技的奇才。必须让他们通过实际做事来考验,才能看出真本事。”
就像黄福是贡生出身,杨士奇是普通儒生,胡俨是举人,却都是明朝赫赫有名的大臣;明朝开国初期,冯坚从一个典史被提拔为都御史,王兴宗从一个办事员做到布政使。关键在于“根据官职选择合适的人,而不是为了人去安排官职”,只有这样,才能把一个时代的人才都用好。
况钟的另一面:敢替下属背锅的“暖心上司”,威行天下却无人怨恨
况钟担任苏州知府时,府衙被大火烧毁,所有文书档案都烧成了灰烬。纵火的是一个小吏。火灭后,况钟出来坐在碎石场上,把那个小吏叫来,狠狠打了一百大板,让他回家去了。随后,况钟立刻亲自写奏折,把责任全揽到自己身上,绝口不提小吏的过错,没有让他受牵连。
一开始小吏以为自己必死无疑,况钟却叹息说:“这本来就是太守的责任,一个小吏怎么承担得起呢!”奏折上报后,朝廷只给了况钟罚俸禄的处分。
况钟对待下属能做到这样,难怪他能树立威严,却没人怨恨他。要是换成现在的人遇到这种事,就算是自己的错,还想推给下属,更何况愿意替别人承担过错呢?况钟的品格,从此之后再也没人能比得上了!
【管理智慧】
一、核心逻辑:治理与管理的终极智慧——“刚柔并济+恩威两施”
黄盖和况钟能彻底整顿地方、收服人心,核心靠的是两套组合拳:
1.对“奸猾之徒”:先示弱蓄力,再雷霆出击:面对难以管束的群体,不急于硬碰硬,先通过“藏拙”降低对方警惕,暗中收集证据、摸清底细,等时机成熟再精准打击,用威慑力树立规则;
2.对“下属同僚”:该威严时绝不手软,该担当时分毫不推:况钟既有摔死贪腐胥吏的狠辣,也有替小吏背锅的担当。威严让下属不敢违法,担当让下属真心信服,两者结合,才能做到“威行而无怨”。
这就像现在的管理:面对刺头员工,先别急着打压,摸清情况再出手;对待团队成员,既要用规则约束行为,也要在关键时刻展现担当,这样才能打造有战斗力又有凝聚力的团队。
二、核心启示:管理\/处世,要学会““藏与露”“刚与柔”的平衡”
黄盖和况钟的智慧,放现在职场管理、为人处世中都超实用:
- 新官上任\/新入团队:先“藏”后“露”:刚到新岗位,别急于展现能力、推行改革,先观察情况、熟悉规则,等站稳脚跟再逐步发力,避免一开始就树敌过多;
- 治理顽疾\/对付刺头:“引蛇出洞+精准打击”:面对团队里的不良风气或难管的人,别正面硬刚,先假装默许,让问题充分暴露,再抓住关键证据果断处理,起到“杀一儆百”的效果;
- 做管理\/当领导:“威”与“恩”要兼顾:既要制定明确的规则,对违规者严肃处理,树立权威;也要在下属犯错但非恶意时,适当包容担当,让下属感受到温度,这样才能赢得人心。
简单说就是:“不管是管理还是处世,别一味强硬或软弱。该藏的时候藏住锋芒,该露的时候果断出手;该威严的时候绝不手软,该担当的时候主动扛责,才能把事做好、把人收服。”
【原文】黄盖 况钟
黄盖尝为石城长。石城吏特难检御,盖至,为置两掾,分主诸曹,教曰:“令长不德,徒以武功得官,不谙文吏事。今寇未平,多军务,一切文书,悉付两掾,其为检摄诸曹,纠摘谬误。若有奸欺者,终不以鞭朴相加!”教下,初皆怖惧恭职。久之,吏以盖不治文书,颇懈肆。盖微省之,得两掾不法各数事,乃悉召诸掾,出数事诘问之。两掾叩头谢,盖曰:“吾业有敕:终不以鞭朴相加。不敢欺也!”竟杀之。诸掾自是股栗,一县肃清。
况钟,字伯律,南昌人,始由小吏擢为郎,以三杨特荐为苏州守。宣庙赐玺书,假便宜。初至郡,提控携文书上,不问当否,便判“可。”吏藐其无能,益滋弊窦。通判赵忱百方凌侮,公惟“唯唯”。既期月,一旦命左右具香烛,呼礼生来。僚属以下毕集。公言“有敕未宣,今日可宣之。”内有“僚属不法,径自拿问”之语。于是诸吏皆惊。礼毕,公升堂,召府中胥,声言“某日一事,尔欺我,窃贿若干,然乎?某日亦如之,然乎?”群胥骇服。公曰:“吾不耐多烦!”命裸之,俾隶有力者四人,舁一胥掷空中,立毙六人,陈尸于市。上下股栗,苏人革面。
盖武人,钟小吏,而其作用如此。此可以愧口给之文人、矜庄之大吏矣!王晋溪云:“司衡者,要识拔真才而用之。甲未必优于科,科未必皆优于贡,而甲与科、贡之外,又未必无奇才异能之士。必试之以事,而后可见。如黄福以岁贡,杨士奇以儒士,胡俨以举人,此皆表表名臣也。国初,冯坚以典史而推都御史,王兴宗以直厅而历布政使。唯为官择人,不为人择官,所以能尽一世人才之用耳。”
况守时,府治被火焚,文卷悉烬。遗火者,一吏也。火熄,况守出坐砾场上,呼吏痛杖一百,喝使归舍。亟自草奏,一力归罪己躬,更不以累吏也。初吏自知当死,况守叹曰:“此固太守事也,小吏何足当哉!”奏上,罪止罚俸。公之周旋小吏如此,所以威行而无怨。使以今人处此,即自己之罪尚欲推之下人,况肯代人受过乎?公之品,于是不可及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