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乱世多奇人,但要论最会搞心态的,非于吉莫属。这位老道士单凭一本《太平清领书》,就在江东地界掀起一场持续数十年的神仙热,把一代枭雄孙策气得直跳脚。
一、江东的道士
初平年间,一个青衣老道出现在吴郡街头。他手持九节杖,怀揣素书,往闹市一站,顿时引来众人围观。
诸位乡亲,老道嗓音清越,贫道于吉,今日特来为吴会百姓消灾解厄。
说罢,他从怀中取出一卷帛书——《太平清领书》。说来也怪,这书仿佛有魔力般,只要他开口诵读,围观群众无不如痴如醉。更神奇的是,有人头疼脑热,听他念上几段,居然病痛全消!
《后汉书》记载:顺帝时,琅邪宫崇诣阙,上其师于吉于曲阳泉水上所得神书百七十卷,皆缥白素朱介青首朱目,号《太平清领书》。
消息一传十,十传百,于吉很快成了江东顶流。每天他开坛讲经,从达官贵人到贩夫走卒,无不跪拜听讲。最夸张时,整条街跪得满满当当,后来者只能爬上路旁大树,活像一群等着投喂的麻雀。
这天,于吉正在讲经,忽然天降大雨。众人正要散去,却见于吉不慌不忙,将九节杖往地上一顿。奇迹发生了——以他为中心,方圆十丈内滴雨不落,而十丈外依旧大雨滂沱!
信众们目瞪口呆,纷纷叩拜:神仙!真是活神仙!
从此,于吉得了个雅号:遮雨真人。每逢阴雨天,他的道场总是挤得水泄不通——谁不想有个随身带的呢?
二、孙策的眼中钉
这等盛况,自然传到了小霸王孙策耳中。
这日孙策在城楼宴请文武,远远望见一群人簇拥着个青衣老道,所过之处百姓纷纷跪拜,比见他这个江东之主还要恭敬。
孙策当即脸色铁青:我在江东浴血奋战,才得今日地位。这妖道何德何能,竟让百姓如此崇拜?
一旁的张昭连忙劝解:将军息怒,于吉在民间颇有声望,不宜轻动。
孙策冷哼一声,不再言语。谁知过了几日,江东大旱,孙策亲自登坛祈雨,嗓子都喊哑了,天空依旧万里无云。
正当他灰头土脸准备收场时,于吉慢悠悠踱步而来:将军欲求雨乎?
孙策强压怒火:先生有办法?
于吉微微一笑,登坛而立。只见他手持九节杖指向苍穹,口中念念有词。不过半柱香工夫,原本晴朗的天空顿时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倾盆大雨骤然而下。
在场军民欢声雷动,纷纷跪拜:谢真人赐雨!
孙策站在雨中,脸色比乌云还黑——这分明是当众打他的脸!
《江表传》记载:时有道士琅邪于吉,先寓居东方,往来吴会,立精舍,烧香读道书,制作符水以治病,吴会人多事之。
回到府中,孙策怒不可遏:今日之辱,必当雪耻!
三、监狱里的神仙日子
不久,孙策终于找到借口,以妖言惑众的罪名把于吉抓进大牢。
消息传出,整个吴郡炸开了锅。百姓们成群结队到府衙前请愿,更有甚者直接在衙门口绝食抗议。
最让孙策恼火的是,连他母亲吴太夫人都来求情:我听闻于先生是得道高人,你何苦与他为难?
孙策梗着脖子:此等妖人,不除必生后患!
然而诡异的是,于吉在狱中的日子过得比在外面还滋润。
狱卒们争相给他送饭,今天张三家送烧鸡,明天李四家送美酒。更神奇的是,于吉的牢房永远一尘不染,还有鸟雀衔来鲜花装饰。
据说有天夜里,守监的士兵看见于吉的牢房金光闪闪,凑近一看,老道士正在半空中打坐,身边还围着几只仙鹤!
消息传开,连其他牢房的犯人都跑来沾仙气。说也奇怪,凡是靠近于吉牢房的犯人,不是旧疾痊愈,就是突然得到赦免。
整个监狱俨然成了于吉的第二道场。
孙策得知后勃然大怒,亲自到监狱视察。果然看见于吉盘坐草席上,神态安详,仿佛不是坐牢,而是在仙境度假。
妖道!孙策厉声喝道,死到临头还敢装神弄鬼!
于吉睁眼微笑:将军杀气太重,恐非吉兆。
四、刑场上的奇幻秀
尽管众人求情,孙策还是判了于吉死刑。
行刑那天,万人空巷。百姓们扶老携幼,把刑场围得水泄不通。许多妇人手持香烛,哭声震天,不知道的还以为是送葬队伍。
于吉被押上刑台,依旧面不改色。他对刽子手笑道:天热,辛苦诸位了。
午时三刻,监斩官一声令下,鬼头刀应声而落。就在刀锋触及脖颈的瞬间,诡异的事情发生了——
于吉的躯体忽然化作一道青烟,消失在众人眼前。而另一边,又一个于吉好端端地站在监斩官身边,正拿着监斩令把玩呢!
这...监斩官吓得从椅子上滚下来。
孙策在观刑台上拍案而起:幻术!都是幻术!再斩!
第二个刽子手战战兢兢上前,手起刀落。这次于吉的头颅确实落地,但脖颈中竟未流一滴血,反而从断处生出一朵莲花!
更惊悚的是,那颗落地的人头居然开口说话:孙将军,还要再斩否?
全场哗然,百姓纷纷跪拜。孙策气得亲自拔剑上前,对着无头尸体连砍数剑。每砍一剑,就有一道青烟冒出,在空中凝聚成于吉的模样。
转眼间,天空中出现了十几个于吉,齐声笑道:将军何必动怒?
《三国志》注引《搜神记》记载:策欲渡江袭许,与吉俱行。时大旱,所在熇厉。策催诸将士使速引船,或身自早出督切,见将吏多在吉许,策因此激怒,言:我为不如于吉邪,而先趋务之?便使收吉。
五、阴魂不散的后续
虽然于吉最终被杀,但他的传说才刚刚开始。
据说行刑当晚,孙策就做了噩梦。梦中于吉手持九节杖,在他床头微笑:将军,别来无恙?
从此孙策夜不能寐,一闭眼就看见于吉在眼前晃悠。更可怕的是,他照镜子时,镜中出现的常常是于吉的脸!
太医们束手无策,这分明是心病啊。
不久后孙策遇刺,重伤卧床。弥留之际,他忽然对身边人说:我看见于先生了,他来接我了...
这话传到民间,百姓纷纷议论:定是于真人显灵,带走了小霸王。
更神奇的是,此后数十年,江东不断有人声称见到于吉。有人说在会稽山中见他采药,有人说在太湖畔见他垂钓,甚至还有商贾说在海上贸易时,见于吉脚踏波涛在前引路。
吴郡的百姓更是自发在于吉当年讲经处建祠供奉,香火鼎盛数百年。每逢干旱,当地官员还会偷偷去上香求雨——比求孙家祠堂还灵验。
六、于吉的历史真容
剥开神话外衣,历史上的于吉很可能是一位杰出的民间宗教领袖。
他传播的《太平清领书》,后来成为道教重要经典《太平经》的蓝本。书中主张的太平世道,在乱世中给了百姓莫大慰藉。
他的,或许来自高超的医术、心理学技巧,以及一些早期道教的仪式法术。比如,很可能基于他对气象的敏锐观察;而,应该得益于他积累的草药知识。
至于刑场上的那些神迹,大概是信徒们的集体创作——在宗教热情加持下,任何奇迹都可能被深信不疑。
于吉虽死,但他开创的太平道却在江东深深扎根。后来孙权称帝,对道教相当宽容,未必没有于吉潜移默化的影响。
有趣的是,后世道教把于吉奉为太平真人,而《三国演义》更是将他的故事渲染得神乎其神。这位于真人若泉下有知,不知会作何感想?
或许他会捻须微笑:贫道不过是个传道者,奈何成了说书人口中的魔术师?
不过转念一想,能在青史留下如此浓墨重彩的一笔,倒也不枉江东走一遭了。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