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秦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其中最有名的当属刘邦与项羽的楚汉之争。今天咱们要聊的,便是这场争霸战中一个颇为有趣的人物——纪信。
这位老兄在历史上留下的笔墨不多,但干的这件事儿,足以让他名垂青史。他干了啥?他替刘邦去死了。这事儿听起来有点玄乎,但确确实实发生了。
一、刘邦的“替身演员”
话说公元前203年,项羽把刘邦围在荥阳城里,围得那叫一个水泄不通。刘邦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在城里团团转。粮食快吃光了,士兵也饿得前胸贴后背,再这样下去,不是饿死就是被项羽活捉。
这时候,纪信站出来了。这位老兄长得和刘邦有七八分相似,平日里就常有人把他错认成刘邦。他走到刘邦面前,说:“老大,我有个主意,你听听看行不行。”
刘邦正愁着呢,一听有主意,忙问:“啥主意?快说快说!”
纪信捋了捋胡子,笑眯眯地说:“你看我长得像你不?让我穿上你的衣服,坐着你的马车,假装投降,吸引项羽的注意力。你呢,就趁机溜走。怎么样?”
刘邦一听,眼睛都亮了,但转念一想,这不等于是让纪信去送死吗?于是摆摆手:“这怎么行!我刘邦岂是贪生怕死之辈?”
纪信哈哈一笑:“得了吧老大,你别装了。你要是死了,这天下谁跟项羽争?咱们这帮兄弟跟谁混饭吃?我这命不值钱,你的命值钱。就这么定了!”
刘邦还想说什么,纪信已经开始脱衣服了:“别磨叽了,快把你这身行头脱下来给我穿上!”
二、一场精心策划的“山寨秀”
于是乎,一场精心策划的“山寨刘邦”大戏就此上演。
纪信穿上刘邦的衣服,戴上刘邦的帽子,甚至还学着刘邦走路的姿势,在营地里溜达了两圈。你别说,还真像那么回事儿!连刘邦的老部下都差点认错了人。
这时候陈平出了个主意:“咱们得把戏做足。找两千个女的,都穿上军装,举着白旗,走在前面。让纪信坐在黄盖车里,跟在后面。这样更逼真!”
刘邦一听,拍案叫绝:“妙啊!这样一来,项羽那小子肯定信以为真!”
于是乎,荥阳城东门突然打开,两千名女兵穿着汉军戎装,举着白旗缓缓而出。楚军一看这阵势,都傻眼了——这是要干啥?美人计?
就在楚军看得眼花缭乱的时候,纪信坐着刘邦的专车出来了,车上还插着刘邦的大旗。纪信还挺会演,故意用袖子遮着脸,一副“无颜见江东父老”的模样。
楚军一看,哟呵,刘邦投降了!赶紧跑去报告项羽。
项羽一听刘邦投降了,高兴得差点从马上跳起来:“好!好!终于把这老小子逮着了!”当即命令部队:“都给我让开,让汉王过来!”
楚军让出一条道来,纪信的车缓缓前行。走到项羽面前,纪信这才放下袖子,露出真容。
项羽一看,咦?这好像不是刘邦啊?虽然长得像,但细看还是有区别。
项羽皱着眉头问:“你是何人?敢冒充汉王?”
纪信哈哈大笑:“我乃汉王麾下大将纪信是也!我们汉王早就从西门溜啦!你现在追还来得及,不过估计是追不上喽!”
项羽一听,气得胡子都翘起来了:“好你个纪信!敢耍我?来人啊,给我烧了他!”
三、纪信的“临终遗言”
这时候纪信倒是很淡定,他整了整衣冠,对项羽说:“项王啊,咱们商量个事儿行不?”
项羽正在气头上,没好气地说:“有话快说,有屁快放!”
纪信笑眯眯地说:“你看啊,我这么忠心为主,是不是很值得敬佩?你要烧我也行,但能不能给个痛快?别慢慢烤啊,我怕疼。”
项羽被他这么一说,倒是乐了:“好你个纪信,死到临头还有心思开玩笑?行,看在你这么忠义的份上,我给你个痛快!”
于是项羽下令点火。就在火光冲天之际,纪信突然又喊了一嗓子:“项王!等等!我还有句话要说!”
项羽以为他要求饶,示意暂停:“说吧,还有什么遗言?”
纪信清了清嗓子,很认真地说:“那什么,能给我撒点孜然吗?这样香一点。”
项羽:“……”
就这样,纪信在烈火中慷慨就义。据说他临死前还在哼着小曲儿,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这份从容赴死的劲头,连项羽都不得不佩服,对手下的将领说:“看看人家刘邦的手下,多么忠义!你们得多学学!”
四、纪信为什么这么做?
看到这里,您可能会问:这纪信是不是傻?好端端的为什么要替刘邦去死?
这事儿说来话长。纪信可不是一时冲动,他和刘邦那是老交情了。
早在刘邦还是个亭长的时候,纪信就跟着他混了。那时候刘邦经常赊酒喝,纪信就没少替他垫钱。后来刘邦起兵,纪信更是二话不说,带着自家兄弟就投奔了。
有一次刘邦打了败仗,狼狈逃窜,纪信二话不说就把自己的马让给刘邦,自己徒步断后。要不是纪信,刘邦早就交代在那了。
所以啊,这俩人那是过命的交情。纪信替刘邦死,一方面是因为忠义,另一方面也是报答当年的知遇之恩。
再说了,纪信心里跟明镜似的:刘邦要是死了,这天下八成就是项羽的了。到时候他们这些刘邦的老部下,一个个都得玩完。与其大家一起死,不如死他一个,保全大家。
这就叫“舍小我,顾大我”。纪信这波操作,堪称古代版的“性价比最高牺牲”。
五、刘邦后来怎么样了?
那么问题来了:纪信用命换来的逃跑机会,刘邦抓住了吗?
抓住了?刘邦这老小子溜得那叫一个快。他从西门一路狂奔,连老婆孩子都顾不上带(后来幸好被夏侯婴救回来了),一口气跑到了成皋。
项羽发现上当后,气得直跳脚,但也没办法,只好继续追刘邦。这一追就追了好几年,直到最后垓下之围,项羽自刎乌江,刘邦得了天下。
刘邦当上皇帝后,没有忘记纪信的救命之恩。他追封纪信为“忠烈侯”,还在纪信的家乡甘肃天水修了庙,让后人世代祭祀。
有一次刘邦喝醉了,对大臣们说:“我这辈子最对不起的人就是纪信。当年他替我死了,我却连他家里人都没照顾好。”说着还掉了两滴眼泪。
大臣们赶紧安慰:“陛下不必自责,您不是已经厚赏纪信的家人了吗?”
刘邦摇摇头:“赏赐是赏赐,情义是情义。纪信要是在天有灵,不知道会不会怪我跑得太快,连头都没回。”
这时候张良插话了:“陛下多虑了。纪信将军舍生取义,为的就是让您能安然脱身。您要是回头了,岂不是辜负了他一番苦心?”
刘邦一听,觉得有理,于是又高兴起来,继续喝酒。
六、纪信的“后世奇遇”
纪信的故事还没完。他死后,居然还“参与”了另一场着名战役——当然是间接的。
话说三国时期,诸葛亮北伐,路过纪信的家乡天水。诸葛亮是什么人?那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间还知道人家纪信的故事。
于是诸葛亮特意去纪信庙祭拜,还对部下说:“纪信忠义,堪为楷模。我等当以纪信为榜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后来诸葛亮六出祁山,病逝五丈原,还真应了“死而后已”这句话。不知道这算不算是纪信给他的“灵感”。
到了唐朝,纪信更是被奉为城隍神,好多地方都建庙祭祀。据说有一次安史之乱,叛军打到某个县城,眼看就要破城了,突然天上降下一个金甲神人,长得酷似纪信,把叛军吓得抱头鼠窜。
县城保住了,老百姓都说这是纪信显灵,于是给纪信庙捐钱捐物,香火那叫一个旺盛。
最有趣的是在明朝,有个书生进京赶考,路过纪信庙,进去拜了拜,结果当晚做梦梦见纪信对他说:“你小子文章写得不错,就是字太难看了。明天考试注意着点,别让阅卷官看不懂。”
书生醒来后将信将疑,但考试的时候还是特别认真地把字写工整了。结果一出榜,居然中了进士!后来他专门回到纪信庙还愿,还给纪信像披了件大红袍子。
七、纪信给我们的启示
纪信的故事告诉我们几个道理:
第一,长得像领导有时候也不是什么好事,可能会被拉去当替死鬼。所以如果您恰好长得像某位大人物,平时最好低调点。
第二,开玩笑要分场合。都要被烧死了还让人家撒孜然,这种幽默感不是谁都有的。纪信要是活在今天,绝对是段子手一枚。
第三,忠诚和义气是很重要的品质。虽然现代社会不需要我们替领导去死,但对朋友仗义,对工作负责,这些都是值得学习的。
第四,有时候牺牲小我,确实能够成就大我。纪信一个人死了,换来了刘邦的江山,换来了汉朝四百年的基业。这波不亏。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历史有时候比小说还有趣。像纪信这样的人物,在正史中只有寥寥数笔,但他的故事却如此精彩,如此感人。所以没事多读读历史,保准比看电视剧有意思。
好了,关于纪信的故事就讲到这里。下次您要是路过甘肃天水,记得去纪信庙看看,给这位忠烈侯上柱香。没准儿他老人家一高兴,还能保佑您考试不挂科、工作顺利、生意兴隆呢!
当然,要是您长得像某位大人物,最好还是戴个口罩再去……
(完)